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 第一课: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的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宋明理学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的知识点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百家争鸣
早期儒家
孔子
时代
春秋
主要思想
“仁”“礼”统治者“克己复礼” 推行德治 注重政治和人事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提倡六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贡献
开创儒家学派 开创私学 编定“六经”,保存文化典籍
孟子
战国
提出四种道德规范 提倡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继承孔子学说,发展儒家思想
荀子
战国末期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
道家思想
总体思想
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事方法
代表人物
老子
思想
“道”是世界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庄子
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齐物(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逍遥,与天地为一
影响
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