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宋明理学知识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的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的知识点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宋明理学
背景
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发展
理学
概念
将儒家的“忠”“孝”“结”“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开创者
北宋五子
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
集大成者
南宋朱熹
主要思想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理学的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秦汉以来,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 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
贡献
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影响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心学
主要观点
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主要人物
南宋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明代王守仁(王阳明)
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 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这个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没有灵明,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都将变成毫无意义的虚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由于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强调“知行合一”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