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读书笔记
昨天读完并且整理了一下这本书论述的思路。下面是最后部分的摘录 “孩子命令老人,傻瓜领导智者,一小撮人富得流油,而大众则因缺乏生活必需品忍饥挨饿。”
编辑于2020-06-01 09:49:0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思维导图笔记
致日内瓦共和国
为自己选择的祖国的优点
以良好的治理为可能性的国家
审慎而适度的民主政府
任何人不能自称凌驾于法律之上
幸福而宁静的共和国:没有征服与被征服
全体公民享有立法权——能够审慎地行使
层级机关、权限明确
对日内瓦公民的致意
享受以及满足于现有的幸福
以永久的团结、对法律的遵从和对法律执行者的尊重维持共和国的存续
行政官:德性、理性
尊重他国人民的权利
神学家和人文团体完美结合-明智、节制、对祖国的热忱
珍贵的半数人:女性公民通过自身亲切而纯洁的权威维护国家对法律的热爱以及公民之间的和睦
序言
人类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最落后的是关于人的知识。 人们若是不从了解自己入手,又如何去了解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 正是因为不断对人进行研究,才使得我们没有能力认识人
人类不平等的最初根源
某些个体获得了非本质的品质 某些个体长久停留在原始的状态
人的原始本质(自然状态)——所接受的适合人类本质的法则(自然法)——人与人之间为了公共利益适宜达成一致的规则
关于自然法的恰当定义很难达成一致
这些定义源于脱离自然状态后才能设想的利益
动物是否参与自然法的论证
理性的生命——仅限于人
有感觉的生命——人与兽
两个先于理性的本源
对自身福利和存续的热切关注
对生命死亡或受苦的厌恶
理性的不断发展窒息了人的本性
导论
两种类型的不平等
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
伦理或政治上的不平等(许可的不平等)
本论文将回答的问题:人类若是任由自身发展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自然发展过程中,何时权利接替了暴力,本性服从了法律 何种一连串的奇迹使得强者决定为弱者效劳,人民决定用真正的幸福换取虚幻的安宁
第一部分
自然状态中的不平等并不明显
对人类的雏形的考察
肉体层面
结实强壮的体格,身体是唯一的工具
“胆怯”:在自然状态中,惊慌不安,听到任何一点动静就准备逃跑——灵敏的视觉、听觉、嗅觉
与危险伴随,喜爱睡觉且浅眠
最大的弱点:疾病(来源十分少)和死亡(自然、悄无声息)——如果自然注定人类的健康,那么沉思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沉思的人类是一种堕落的动物
与现代人类的对比——保持简朴、单一、独居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不幸就可以避免
思想层面
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品质
感官上的选择能力
自然操控所有动物,兽类服从这种操控
人类感受到这种操控但自认为具有接受或者抗拒的自由
自我完善的能力
动物在千年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原始状态
人因在环境的助力下不断发展各项能力,成为人类一切不幸的渊源
人类从原始生活状态中脱离,创造知识与谬误,成为自然与自身的暴君
愿意与不愿意、渴望与恐惧是野蛮人最初的可能也是唯一的精神活动
在这个世界上他所唯一了解的福利是食物,所畏惧的唯一不幸是疼痛和饥饿
对死亡以及死亡之恐怖的了解是人类脱离动物状态时最先获得的知识之一
知识的进步与自然赋予人们或是环境迫使他们产生的 需求成正比,因此也与情感成正比,情感促使他们去 满足这些需求。
个人不依靠任何的交流,不受任何需要的刺激 无法跨越纯粹感觉和简单的知识之间的距离
人类的自我完善与彼此启迪
话语的运用和思想活动的训练
语言起源的障碍
语言必要的前提下语言是如何开始确立的问题
自然状态下语言如何成为必要的问题
人类语言的发展
在人类语言运用确立之前,语言必须已经显示出其强烈的必要性
一旦想象力停止,思想只能借助话语才能继续进行
紧迫情况——自然的呼喊
人的联系增多——声音变化+手势
指代内容增加——喉咙的发音
思想上的一致同意——语言确立
特殊名词(专有名词):缺乏博物学知识、形而上学知识,无法进行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纯粹抽象的表达
自然状态不存在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不易发生危险的纷争
欲望的沉寂
自然德性——怜悯心
对异性的欲望:肉体之爱而非精神之爱
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伦理关系和义务,没有服从与奴役的需要 无数个世纪在原始时期的粗野状态之中流逝 人类已经年老,但人始终还是个儿童
人的可完善性、社会德性(怜悯之外)以及其他才能 需要多种外因的协助才能发展,没有这些外因,人类 将永远停留在自然状态
第二部分
社会状态下的不平等悬殊
野蛮人与社会人的差别:野蛮人自顾自地生活,社会人生活在自身之外,只在他人的评价中生活,他只从他们的判断中获得对自身存在的感受。
人类的最初意识时对自身存在的意识,第一关心的是自己的存续
只受纯粹的感觉所左右的动物的生活
困难:植物果实的采摘困难;土地、气候以及季节的差异、人类相较于动物的劣势
利用各种存在物(尖锐的石头、树枝、火等)——大脑觉察到某些关系——比较选择——思考能力(无意识的谨慎)形成:指明保护自身安全的预防措施——在意识到人类的优越性之前认识到了个人的优越性
初生的社会
野蛮人观察其他野蛮人——相同的思考模式和感觉模式,遵循最佳行为规范处理相互关系——共同利益,依赖同类——某些关于相互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好处(当时只受利益驱动去履行义务)——交往关系:思考得到启发,语言得到发展,技艺臻于完善
房屋建造——区分家庭(夫妻之爱与父子之爱)——所有权概念——相互配合,个人能力降低,团体能力增强
需求有限,闲暇时间增多——工具的创造:工具是人类强加给自己的第一道枷锁,工具带来了便利,但是在今天,人失去这些便利会很悲惨,但是却不会因为拥有他们而感到幸福
部落和民族的形成: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而非法律——邻里关系,男女往来,偏爱之情,嫉妒心,纷争
观念和情感产生,思想和品性得到锻炼,人类交往越来越广泛和密切——互相评估——尊重的观念(虚荣心和轻视——羞耻心和羡慕)
人类走向不平等的第一步
道德观念产生,适宜于自然状态的善良不再适合初生的社会,自然怜悯心衰落
世界的青春时期:原始社会的麻木不仁和自尊变得极其活跃的中间点, 人类能力得到飞速发展 之后的进步事实上是一步步走向人类的衰落
冶金和农业的发展
冶铁等技艺的发明,工人数量增多,供应食物的人手减少——交换——农耕和加工金属技艺的发展
土地的耕种——土地的分配——所有权(最开始是先占制度)
自然的不平等随着手段的不平等慢慢地发展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也因环境的不平等而发展起来,变得更加显著,影响力也更加持久,并且开始以相应的程度影响个人的命运。
新事物秩序下的人类
新生的社会让位于可怕的战争状态
自尊心介入,理性变得活跃,智力达到完善
能够赢得尊重的品质(功绩和才能)——拥有或者假装拥有以获得利益;贪婪的野心、彼此损害的倾向和隐藏的嫉妒心——戴上仁慈的假面
以前独立自主的人由于大量新的需求,变得完全屈服于大自然,尤其是屈从于同类
富人:统治和奴役;穷人:暴力和掠夺。——平等被打破,欲望窒息了自然的怜悯心,滥用才能,陷入战争状态。
政治社会和法律的起源
富人或者智者:让我们联合起来,保护弱者,遏制野心,遵守公正和平和法规,将我们的力量汇聚成为一种至上的权力,根据贤明的法律领导我们。——牺牲自己的部分自由才能保存另一部分自由
为弱者戴上了新的镣铐,为富人配备了新的权力,不可逆转地破坏了自由,并确立了所有权以及不平等的法律
初生的政府
政体脆弱:公众是唯一的见证人和法官,违反公约的人很容易就能避免留下罪证、逃避惩罚。
将危险的公共权力托付给个人,让行政官去执行人民决议——重大权利的让渡:自由——人民为自己设立首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他奴役他们
野蛮人——不驯的骏马,选择动荡不安的自由;文明人——被驯服的马,带上枷锁,选择风平浪静的奴役(但仍有人为了抵抗压迫而牺牲——努力没有资格争论自由的问题)
父权≠专制主义
从权利的角度来看,专制的建立出于自愿不可靠不真实,转让自己的自由的契约错得离谱
政府并不始于专制权力,政治体的建立是人民和他们选择的首领之间订立的真正的契约,法律是将他们联合起来的纽带,法律规定权力,权利涉及政体的方方面面但是不能改变政体,行政官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即委托人的意图)行使权力,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至上;双方都有权抛弃契约
专制权力的形成
行政官的产生:选举——财富、年龄、功绩 党派斗争,内战爆发,权贵世袭——人们已经没有能力打碎自己身上的枷锁,只能同意奴役的加重
行政官的职位变为世袭的家庭财产,国家的官员变为国家的所有人
不平等的进展过程
第一阶段:法律以及所有权的确立——认可贫富差别
第二阶段:行政官职位的设定——认可强弱差别
第三阶段:合法权利转化为专制权力——认可主仆差别
不平等的表现
财富、地位、权势、功绩四种不平等
根源于功绩的不平等,归结为财富的不平等
促进才能的锻炼,同时让人们成为竞技者
偏见产生,损害理性、幸福和德性
不平等-压迫
公民权利和民族的自由渐渐消亡
阶层对立,人民分裂,专制主义吞噬国家
不平等的最后一个阶段
新的自然状态:最强者法则,互相驱逐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