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农业政策学
农业政策学的思维导图,政策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政策主要是通过引导来发挥作用的,政策是一种手段和策略。
编辑于2023-09-07 20:49:54农业政策学
导论
第一节 政策与政策科学
一、政策的概念、内涵和要素
(一)政策的概念
(二)政策的内涵
1、政策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政策主要是通过引导来发挥作用的
3、政策是一种手段和策略
(三)政策的要素
1、政策范围
2、政策目标
3、政策措施
二、政策科学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概念研究
(二)基本理论研究
(三)基本过程研究
第二节 政策与农业发展
一、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依靠政策调节才能得到稳定发展
(一)农业是基础性产业
(二)农业产业的风险大于其他产业
(三)农业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正效应
二、我国农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农产品供给长期偏紧的局面不可能改变,部分品种呈现结构性短缺
(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三)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三、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一)计划
(二)协调
(三)引导
(四)约束
第三节 本书的框架和特色
一、导论
二、上篇 理论篇
(一)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
(二)政策形成的基本理论
三、下篇 各论篇
阐述具体的各项农业政策
第一章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节 农业贡献
一、农业的概念及特点
(一)农业的概念
(二)农业的特点
1、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且不可替代的特殊生产资料
2、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
3、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4、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
5、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二、农业的贡献
(一)农业的经济功能贡献
(二)农业的社会功能贡献
(三)农业的文化功能贡献
(四)农业的环境功能贡献
第二节 农业的地位及其演变
第三节 城乡统筹与农业发展
第二章 农业政策分析
第一节 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
第四节 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沿革、现状与发展
第三章 农业政策制定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制定概述
第二节 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
第三节 农业政策议程
第四节 农业政策方案规划
第五节 农业政策的合法化
第四章 农业政策执行
第一节 农业政策执行概述
第二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 农业政策执行的具体过程
第五章 农业政策评估
第一节 农业政策评估概述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由来和发展
二、农业政策评估的界定
三、政策评估的主体
四、农业政策评估的类型
(一)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二)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三)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第二节 农业政策评估的功能、原则和标准
一、农业政策评估的功能
(一)检验农业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路径
(二)合理配置农业政策资源的必要前提
(三)决定农业政策调整、延续或终止的重要依据
(四)实现农业政策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
二、农业政策评估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动态性原则
(三)区域性原则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原则
三、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
(一)制定农业政策评估标准的原则
1、科学性
2、客观性
3、可比性
4、方向性
5、准确性
(二)农业政策评估标准的基本内容
1、生产力标准
2、农业政策运行成本标准
3、农业政策效益标准
4、农业政策效率标准
5、社会福利
第三节 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一、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
(一)农业政策方案评估
(二)农业政策执行评估
(三)农业政策效果评估
1、农业政策影响评估
2、农业政策效率评估
二、农业政策评估的方法
(一)农业政策方案的评估方法
(二)农业政策执行的评估方法
1、直接观察法
2、资料分析法
3、访问调查法
(三)农业政策效果的评估方法
1、农业政策影响的评估方法
2、农业政策效果的定性评估方法
(1)政策对象评定法
(2)政策执行者评定法
(3)德尔菲法
3、农业政策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
(1)成本效益法
(2)成本效能法
(3)加权评判法
第四节 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
一、农业政策评估的程序
(一)农业政策评估的组织准备
1、确定评估对象
2、制定评估方案
3、培训评估人员
(二)农业政策评估的实施
1、收集评价信息
2、综合分析政策信息
3、进行具体评估
(三)农业政策评估的总结
1、评估书面报告
2、评估工作总结
二、农业政策评估的困难
(一)农业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二)农业政策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
(三)农业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四)农业政策评估涉及现存利益关系
(五)评估资料不完整或经费欠缺
三、农业政策评估报告的撰写
第五节 农业政策监控、控制和调整
一、政策监控
二、政策控制
三、农业政策评估与政策监控的联系与区别
四、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原则、步骤、内容与形式
第六章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一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家庭承包经营的优势及成效
第三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缺陷与阶段挑战
第四节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五节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第七章 农业法律体系
第一节 农业法律与农业政策概述
第二节 农业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框架
第三节 中国农业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第八章 农业土地政策
第一节 农业土地与农业土地政策
第二节 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第三节 农业土地流转政策
第四节 耕地保护政策
第九章 农业金融政策
第一节 农业金融政策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第二节 农业金融政策的沿革
第三节 农业金融政策的成效
第四节 农业金融政策的经验
第十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二节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
第四节 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
第十一章 农业价格政策
第一节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的目标与分类
第二节 1949-1978年农业价格政策与政策成效
第三节 1979-1984年农业价格政策与政策成效
第四节 1985-1997年农业价格政策与政策成效
第五节 1998-2003年农业价格政策
第六节 2004年至今的农业价格政策
第十二章 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
第一节 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内涵、目标与工具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演进脉络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
第四节 政策执行效果评价
第十三章 农产品流通政策
第一节 农产品流通及其政策的定义
第二节 我国流通政策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目标
第四节 政策工具和基本研究方法
第五节 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第六节 政策的经验与教训
第十四章 农业对外开放政策
第一节 农业对外开放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与政策效果
第三节 农业利用外资与“走出去”
第四节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十五章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沿革
第三节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的成效
第四节 农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政策的经验
第十六章 农民合作社政策
第一节 农民合作社的内涵和政策背景
第二节 农民合作社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沿革
第四节 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着力点
第十七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
第一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沿革
第三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第四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第十八章 农村科技政策
第一节 农业科技政策的内涵与目标
第二节 农业科技政策工具与政策评估方法
第三节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组织体系
第四节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评价
第五节 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政策及其效果评价
第十九章 农业基础设施政策
第一节 农业基础设施政策的内涵与目标
第二节 农业基础设施政策研究方法和政策工具
第三节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政策演变
第四节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效果与经验
第二十章 粮食政策
第一节 粮食、粮食安全与粮食政策
第二节 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估方法
第三节 近十年我国粮食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第二十一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政策目标、研究方法和政策工具
第二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历史沿革
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政策基本内容
第四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实挑战
第五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的未来方向
第二十二章 农业资源与环境政策
第一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二节 水资源政策
第三节 退耕还林政策
第二十三章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第一节 贫困的概念、政策工具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演变
第三节 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