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打印版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本讲是高中地理基本知识部分,高考不会专门考,但或多或少会涉及。 包括三个方面:地球与地球仪,地图三要素及其应用,经纬网的相关知识,清晰明了的介绍知识,方便打印出来进行系统学习,后续会持续推出高三一轮复习的所有知识思维导图,敬请期待和关注。
编辑于2023-09-09 17:49:17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全攻略:掌握核心技巧,轻松解题!内容涵盖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础、二次函数平移规律、解析式确定方法(顶点式/交点式/一般式)及实际应用。重点解析图像性质、对称轴公式(x=-b/2a)、顶点坐标求法,以及通过自变量取值判断a±b c符号的诀窍。教你三种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并强调建立坐标系实现数形结合的关键作用融合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几何知识,通过最值分析解决利润优化等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精讲:掌握核心,轻松解题!本文系统梳理反比例函数要点:从坐标系基础到k的几何意义(k决定面积),详解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的三步操作设式、代点、算k。重点分析双曲线特性:图象对称性(y=±x为对称轴)、象限分布规律(k>0在一三象限,k<0在二四象限),以及跨象限比较坐标的技巧。特别强调坐标法在几何问题中的高效应用,通过典型例题揭示如何利用图象特征快速求解函数解析式。
"初中数学整式与因式分解精华指南来啦!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代数难题轻松破解: 1 整式运算:从单项式到多项式,涵盖加减乘除步骤、幂的运算法则(零/正/负指数),重点突破去括号符号变化规律与合并同类项技巧。 2 因式分解:紧扣"一提二套"核心方法,运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将多项式转化为整式积的形式。 3 求值策略:先化简再代入数值计算,代数式求解事半功倍。 附方法总结与符号变化口诀,基础考点一网打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全攻略:掌握核心技巧,轻松解题!内容涵盖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础、二次函数平移规律、解析式确定方法(顶点式/交点式/一般式)及实际应用。重点解析图像性质、对称轴公式(x=-b/2a)、顶点坐标求法,以及通过自变量取值判断a±b c符号的诀窍。教你三种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并强调建立坐标系实现数形结合的关键作用融合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几何知识,通过最值分析解决利润优化等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精讲:掌握核心,轻松解题!本文系统梳理反比例函数要点:从坐标系基础到k的几何意义(k决定面积),详解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的三步操作设式、代点、算k。重点分析双曲线特性:图象对称性(y=±x为对称轴)、象限分布规律(k>0在一三象限,k<0在二四象限),以及跨象限比较坐标的技巧。特别强调坐标法在几何问题中的高效应用,通过典型例题揭示如何利用图象特征快速求解函数解析式。
"初中数学整式与因式分解精华指南来啦!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代数难题轻松破解: 1 整式运算:从单项式到多项式,涵盖加减乘除步骤、幂的运算法则(零/正/负指数),重点突破去括号符号变化规律与合并同类项技巧。 2 因式分解:紧扣"一提二套"核心方法,运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将多项式转化为整式积的形式。 3 求值策略:先化简再代入数值计算,代数式求解事半功倍。 附方法总结与符号变化口诀,基础考点一网打尽!"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打印版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课程标准
结合区域经纬网图,能够准确判读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并分析区域特征;能够准确阅读地图,获取有效信息
1.地球与地球仪
地球的大小、形状
地球极半径6357km,赤道半径6378km,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
地球的实际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地球仪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自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用N和S表示
赤道:地球表面同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
2.地图三要素及其应用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地图上的比例尺
概念
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式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数字式 —— 1:500000
线段式
比较大小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愈大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图幅和图上经纬网格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的判读
比例尺的应用
量算实地距离
首先要注意看比例尺大小,其次要准确量出图上距离,最后根据公式“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计算,注意计算出的实地距离应换算成千米或米表示
判读坡度大小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疏密一致、等高距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
等高距和等高线的疏密一致,则比例尺较大(小)的地图上的坡度较大(小)
地图上的方向
注意:经常挖坑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示东西
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
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③若两地分属东西经,若经度相加和小于180度,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否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图例和注记
解地理题的关键点
图例是地图上用符号和色彩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注记是地图上文字和数字的通称
3.经纬网相关知识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打印版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课程标准
结合区域经纬网图,能够准确判读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并分析区域特征;能够准确阅读地图,获取有效信息
1.地球与地球仪
2.地图三要素及其应用
3.经纬网相关知识
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纬线
概念
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特点
都自成圆圈——纬线圈,只有赤道能平分南北半球
赤道最长,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两极为点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是相对的)
纬度
实质
本地点到球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赤道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赤道0°,南北极点90°
书写方法
北纬40°(或40°N)
分布规律
越向北北纬度数越大,越向南南纬度数越大
纬线的用途
划分南北半球,划分低、中、高纬,划分五带
几条重要的纬线
赤道
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度界线)
南、北回归线
23°26′,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点范围界线)
南、北极圈
66°34′,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极昼夜的范围界线)
经线
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子午线)
特点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平分地球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半圆)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南北是绝对的)
经度
实质
本地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面面角)。0°以东为东经(E),共180°;0°以西为西经(W),共180°
注:180°E与180°W为同一条经线
书写方法
东经60°(或60°E)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
两条正对的经线,经度相加=180°(互补)
用途
划分东西半球——20°W和160°E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几条重要的经线
本初子午线(0 °)
东西经度界线
180°经线
东西经度界线,大致与理论日界线一致
20°W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常见经纬网图中经纬度的判断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打印版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课程标准
结合区域经纬网图,能够准确判读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并分析区域特征;能够准确阅读地图,获取有效信息
1.地球与地球仪
2.地图三要素及其应用
3.经纬网相关知识
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常见经纬网图中经纬度的判断
侧视经纬网图中经纬度的判断
图中横线(横直线、虚线或横弧线)一般表示纬线,竖线(竖直线或竖弧线)一般表示经线。虚线一般表示回归线或极圈
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的经(纬)度间隔一般是相等的
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
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
俯视经纬网图(极地经纬网图)中经纬度的判断
在俯视经纬网图(极地经纬网图)中,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段
判断南北极
根据中心处标注的S或N确定,S表示南极点,N表示北极点
根据图中标明的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
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则中心点为北极点;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则中心点为南极点
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
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与西经度增大方向相反
根据中心点是南极还是北极,确定南北纬
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经;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是西经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确定“位置”
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
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如北极点上北极星的仰角为90°,赤道上北极星的仰角为0°,该度数即当地的纬度数
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
确定纬度带和温度带位置
确定区域位置
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大洋等区域
确定地球表面上对称点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经度相加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线相对,经度相加和为180°;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确定“方向”
确定“距离”
确定“最短航线”
确定“范围”
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打印版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课程标准
结合区域经纬网图,能够准确判读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并分析区域特征;能够准确阅读地图,获取有效信息
1.地球与地球仪
2.地图三要素及其应用
3.经纬网相关知识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确定“方向”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方格状经纬网图上辨别方向
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的在北,南半球的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确定东西方向
同为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为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为东、西经
弧线式经纬网图上辨别方向(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
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图中B、C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图中C、A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两点方向的判断
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知两点的经纬度,则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判断方向
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转绘的图来判断,甲在乙的东南方向
确定“距离”
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纬度相隔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段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经度相隔1°的实际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千米×cos φ(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如图中AC段
图中BC段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另外,也可以根据距离计算经纬度差,从而确定经纬度位置
确定“最短航线”
“最短航线”即地球大圆上的劣弧
同在赤道上,正东或正西
同一经线,正南或正北
相差180°的经线上,先正南,再正北;或先正北,再正南
同纬不同经,向高纬凸出
大圆:赤道、相差180的经线圈、晨昏线圈
确定“范围”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如图中,四个阴影区域中实际范围最大的是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