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
书名:《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作者:(美)芭芭拉·明托著;汪洱 高愉译;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编辑于2020-06-28 11:38:04金字塔原理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作者:(美)芭芭拉·明托著;汪洱 高愉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8
I. 表达
为什么要使用金字塔结构? A:便于理解、记忆
1. 如何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归类分组,搭建金字塔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2.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表述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3. 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一冲突一疑问一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概要
自下而上法
1.列出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tips for beginner
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上法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序言中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用归纳推理法
4. 序言的具体写法
用讲故事的形式
必须包含背景、冲突、疑问
何时引入“背景”?
清楚文章的具体读者是谁
文章读者较广,如发表在杂志或出版图书
培养读者产生某种疑问
什么是“冲突”?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常见疑问
“背景、冲突、疑问、答案”之间采用什么顺序?
不同的顺序形成不同的文章风格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序言应当写多长?
取决于读者和主题需要
序言的常见模式
商务性公文
发出指示式:要求或告诉某人做某事
请求支持式:如要求批准经费的申请
读者疑问:我应该批准这一申请吗?
解释做法式
告诉读者如何做他们以前没有做过的事?
告诉读者如何正确的做他们正在做的事?
比较选择式:就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Q:为什么此方案优于其他方案)哪种方案最优?为什么?(如从选择和放弃的主要原因入手写)
(Q:我们应该做什么)根据希望达到的目标选择方案
咨询性文章
项目建议书
项目进度小结
II. 思考
1. 应用逻辑顺序
找出将思想联系起来的框架
1. 时间顺序:采取行动的顺序
2. 结构顺序:当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物的顺序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创建逻辑结构: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描述逻辑结构:自上而下,自左而右
修改逻辑结构
3. 程度顺序(重要性顺序)
创建适当的分组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2. 概括各组思想
归纳跃进,侧重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
1. 总结局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告诉读者做什么事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2.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结概括的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3.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完成提炼总结概括的完整思考过程
III. 解决问题
1. 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问题=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回答3个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我们不喜欢它什么?(非期望结果R1)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R2)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 tarting Point/ Opening Scene):由结构或流程组成
困扰/困惑( Disturbing Event):某些事件的发生困扰了结构或流程的正常运行。困扰/困惑是指现在发生、即将发生或未来将发生的事件,它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威胁,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现状,R1)
外部原因:结构或流程所在环境以外的地方发生的变化,如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改用新技术、政府或消费政策发生变化等。
内部原因:公司内部的变化,如增加业务流程、安装新的计算机系统进军新市场、调整产品线等。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自己认识到或有证据表明肯定或可能发生变化,如产品/流程的性能落后、运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市场研究显示消费者态度可能发生改变等。
现状,非期望结果(R1, Undesired Result):由困扰/困惑引发的负面影响可能不止一个
目标,期望结果(R2, Desired Result):尽可能具体和定量的描述
tips:发掘读者的疑问
7种问题的构成要素转换为序言
2. 结构化分析问题
从信息资料入手
设计诊断框架
呈现有形结构
寻找因果关系
财务结构
任务结构:树状示意图
活动(行动/措施)结构
归类分组: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使用诊断框架
建立逻辑树
是非问题分析
IV. 演示
扩展阅读:书单/作者 1、本章(演示篇)只讨论了把金字塔中的思想转换成演示幻灯片的常用方法,还远未涉及如何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分析,使演示能充分调动听众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我推荐安东尼·杰伊的书《有效演示:借助语言和视觉辅助手段表达思想》(Effective Presentation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by Words and Visual aids),由管理出版有限公司( Management Publications Ltd.)于1970在伦敦出版。(在美国出版时书名为《新演讲术》。)该书详尽说明了如何考虑听众、会场布置、演示技巧和排练等,充满各种深邃的见解。我最喜欢的一条是“演示是参会者给予演讲者的一种恩惠”,确实值得铭记在心。 2、幻灯片制作大师基恩·泽拉兹尼把这种演示方法称为“视觉朗诵”( visual recitation),而不是视觉演示。
1. 书面上呈现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多级标题法
下划线法
数字编号法
行首缩进法
项目符号法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讲故事
承上启下
总结各部分内容
得出完整结论
说明下一步行动
2. PPT上呈现
了解文字/图表幻灯片的要求
文字PPT幻灯片
占10% 说明演示文稿的框架结构 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结论、论点、建议等
清楚要“说”和“演示”的内容
每一张幻灯片的指导性原则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文字应尽量简短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如450万优于4500000
字号应足够大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布局、字号、颜色)
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图表PPT幻灯片
占90%,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数据、关系
确定图表回答的问题
有哪些组成部分?
数量如何比较?
与总数比较?
相互之间比较?
随时间序列变化?
有何变化?/如何变化?
各项如何分布?
各项之间的相关性?
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
选择最适合表现论点的图表样式
制作PPT
序言尽量写的详细:将想说的词汇按照希望的顺序写下来
采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每张幻灯片写作的顺序,从上往下依次为序言各要素、关键句要点和关键句下一层次的论点
初步决定准备采用的呈现方法:要知道数据的类型和想要表现何种关系即可
准备幻灯片讲稿
完成幻灯片设计和绘图
排练
3. 字里行间呈现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象)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