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八上第八章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 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看板设计简洁明了,让您的计划一目了然。您可以轻松记录每天的进展,并在月底进行小结,回顾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实用性强:涵盖阅读、早起、运动等多种计划类型。 易于操作:设计简洁,记录方便,随时查看进度。 总结清晰:每月小结,让您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 小 结,当月回顾看板,当月习惯看板,当月小结看板。
2025年度计划模板,它是一个全面规划一年发展的工具,能够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这个模板详细地包含了年度目标的设定、季度目标的分解以及月度计划的制定,帮助你步步为营,从而实现你的梦想。
2025年度的日计划模板,旨在帮助你高效地管理每一天的时间,清晰地明确任务目标。它包含了多个模块,如晨间计划、工作学习、晚间总结等,确保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文学艺术
文学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
矛盾
《子夜》《春蚕》
郭沫若
《屈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美术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图》
音乐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创作)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大众传媒
报刊
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1898年停刊
新式教育
洋务运动
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 争后
清政府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在天津创办了北洋大学堂
百日维新期间
创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05年
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结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影响
新式教育极大地推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饮食习惯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服饰方面
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近代改良服装受人青睐
交通方面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 、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铁路的发展
1881年
中国自建了一条铁路-唐山开至胥各庄铁路(唐胥铁路)
1888年
宫廷专用铁路(西苑铁路)落成
甲午战争以后
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
1909年
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民国建立以后
各条商路修筑权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步入正轨
水运
1872年
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航空
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通信方面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
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 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
时间
甲午中日战争后
原因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代表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高潮
辛亥革命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海外华侨归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衰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
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特点
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比较落后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的大城市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26
25
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