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毒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病毒,病毒的特点: 1.没有细胞结构,无酶系统和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 2.形状极其微小; 3.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4.在宿主细胞内专性寄生,离体条件以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 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环境工程微生物绪论
微生物的概述
微生物的分类
分类单位: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六界系统分类
真核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病毒界
林奈双名法
属名在前,拉丁文名词。种名在后,拉丁文形容词
分类与命名
原核与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特点
核原始,发育不完全,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核区,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
有细胞质膜内陷形容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
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特点
有完好的细胞核
有染色质,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
进行有丝分裂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极小
分布广,种类繁多
繁殖快,易变异
病毒
病毒的特点
没有细胞结构,无酶系统和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
形状极其微小
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在宿主细胞内专性寄生,离体条件以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分类
根据专性宿主分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藻类病毒
放线菌病毒
真菌病毒
按核酸分类
DNA病毒
RNA病毒
病毒化学组成
保护病毒免受环境因素影响;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牢固的附着在敏感细胞上;
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
核酸
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的特性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类脂质和多糖
病毒结构(没有细胞结构)
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
衣壳粒排列组合不同
立体对称型(二十面体):腺病毒
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
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核酸内芯(只含一种)
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糖核酸RNA
被膜
不具被膜的裸露病毒粒子
由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病毒的繁殖(以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为例)
吸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
侵入:通过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将头部的DNA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
复制:改变宿主代谢,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新噬菌体
聚集与释放: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使其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
污水处理过程
一级处理:物理过程:以过筛、除渣、初级沉淀除去砂砾、碎纸、塑料袋及纤维状固体废物为目的
二级处理:生物处理:通过生物吸附、生物降解和絮凝沉淀作用以去除有机物、脱氮和除磷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絮凝、沉淀 过滤、消毒进一步去处有机物、脱氮和除磷。
病毒对物理因素对抵抗力
温度:大多数宿主细胞外的病毒,在55~65℃环境中不到1h便被灭活。温度不会灭活病毒,通常病毒的保存温度为零下75℃
光
紫外光:紫外辐射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灭活的部位是病毒的核酸 紫外辐射的致死作用会随着培养基的浊度和颜色的增加而降低
可见光:日光对肠道病毒有灭活作用。在氧气和染料存在的条件下,大多数肠道病毒被可见光杀死,即“光灭活作用”。这是由于染料附着在核酸上,催化光氧化过程,引起病毒灭活。
离子辐射:X射线、伽马射线也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破坏病毒蛋白质
酚可破坏蛋白质衣壳,常用于分离有感染性的核酸
破坏核酸
甲醛是有效的杀毒剂,甲醛只破坏病毒的核酸,不改变病毒的抗原特性
影响病毒脂质被膜
含脂质被膜的病毒对醚、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等脂溶剂敏感而被破坏。无被膜的病毒对上述物质不敏感。(可用上述物质鉴别病毒有无被摸)
体内灭活
抗体和干扰素
干扰素是宿主为抵抗入侵的病毒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进而诱导宿主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活,干扰素起间接作用。
体外灭活
酚、低渗缓冲溶液、甲醛、亚硝酸、氨氯仿、臭氧、乙醇、强酸、强碱及其他氧化剂
病毒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菌落,当接种稀释浓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宿主细胞就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个空斑就叫噬菌斑。
要求苛刻,专一性强
必须是活的敏感动物或活的敏感动物组织细胞
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
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病毒进入细胞可生长繁殖
噬菌体的溶原性(病毒溶原性)
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温和噬菌体
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不裂解而继续生长
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
原噬菌体: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成为原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