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2020年部编版政治必修四哲学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0-08-20 12:55:31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哲学
唯物论
物质
不依懒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根本属性
运动
意识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能动的认识世界
目的性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能动的改造世界
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控制作用
运动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变化和过程
运动与物质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特点
无条件
永恒的
绝对的
静止
特点
有条件的
相对的
短暂的
规律
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点:
普遍性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做事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成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客观规律英语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既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
认识论
实践
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特点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
认识与真理
认识
含义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特点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方法论
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
含义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正确地反映
特点
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具体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反作用作用于实践
正确认识可以起指导作用
错误认识会引向歧途
联系观
联系
含义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特征
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原有联系
多样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原理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区别
整体由部分构成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重视局部否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法
原理
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征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结构优化性
方法论
着眼于整体性
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特点
普遍性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状态
量变与质变
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为新量变开辟道路
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再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量变,以此循环
方法论
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适度原则
发展的趋势
前进性与曲折性
方向光明,道路曲折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用户
发展的内外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源
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方法论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辩证法
矛盾
含义
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对立属性
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同一属性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相互依赖
相互贯通
矛盾问题的精髓
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并用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特殊性
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着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为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从中国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
其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事物发展处于支配地位
次要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