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方剂3
中药方剂--治风剂-消食剂,介绍了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的药剂,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9-24 18:11:37 天津市中药方剂--治风剂-消食剂,介绍了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的药剂,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解表剂-清热剂,介绍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寒下、温下、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的知识
细胞生物学全书总结,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细胞的发现,16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第二阶段:细胞学的提出,19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期 第三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第四阶段:分子细胞生物学,20世纪70年代分子克隆技术出现以来。 第五阶段:信息细胞生物学的来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药方剂--治风剂-消食剂,介绍了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的药剂,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解表剂-清热剂,介绍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寒下、温下、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的知识
细胞生物学全书总结,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第一阶段:细胞的发现,16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 第二阶段:细胞学的提出,19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期 第三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第四阶段:分子细胞生物学,20世纪70年代分子克隆技术出现以来。 第五阶段:信息细胞生物学的来临
方剂3
治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薄荷、川芎、荆芥、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甘草~~茶清调下~~薄荷用量独重
辛散疏风为主,兼顾诸经;少佐苦寒降泄,升中寓降
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消风散
消风散中有荆防,蚕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集疏风、清热、祛湿、养血之品于一方,而以祛风为主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风疹,湿疹
平息内风
羚角钩藤汤
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 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羚角片、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肝热生风证
羚羊角+钩藤(君)——凉肝息风~药对 桑叶+菊花(臣)——清热平肝 生地、白芍——增液舒筋 竹茹、川贝——清热化痰~温病,先期用药(安宫牛黄丸) 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木~肝) 甘草——+白芍~酸甘化阴
清肝与息风、透热并用,滋阴与化痰、安神共伍
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 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砺、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类中风(高血压) (肝阳上亢,血随气逆)(本虚标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怀牛膝(君):引血下行,兼益肝肾 代赭石(君):镇肝降逆 龙骨、牡砺、龟板、白芍(臣):益阴潜阳,镇肝息风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佐):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肝喜条达,先顺肝气,避免加剧上亢) 玄参、天冬(佐):滋阴清热 甘草(使):调和
镇肝与潜阳合用,滋阴与疏肝并投,以适肝性,治标为主
治燥剂
轻宣外燥(外燥)
杏苏散(凉燥证)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苏叶、杏仁、半夏、茯苓、橘皮、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多见秋) 理肺=宣+降
苏叶:发表散邪,宣畅肺气 杏仁:肃降肺气,润燥止咳 前胡:疏风降气,化痰止咳 桔梗、枳壳:宣、降气机 半夏、陈皮:行气燥湿化痰 + 茯苓:渗湿健脾=杜生痰之源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 甘草:调和诸药 +桔梗:化痰利咽
解表宣肺,宣肺为主;气津并调,祛痰为主
二陈汤:半夏、陈皮、甘草、茯苓
清燥救肺汤(温燥证)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桑叶、石膏煅、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
清燥润肺,益气养阴——温燥伤肺
宣、清、润、降四法并用, 宣散而不耗气,清热而不伤中,滋润而不腻膈
培土生金~ 肺气虚补脾
滋阴润燥(内燥)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冬夏参草枣米
滋养肺胃,降逆下气——阴虚肺痿、胃阴不足证~~~异病同治
麦冬(君):养肺胃之阴,清肺胃虚热~滋阴清热 半夏(臣):降逆下气,化痰和胃,开胃行津 人参-甘草-粳米-大枣(佐):益胃生津,培土生金~补气 麦冬-半夏:7:1,去性存用
重用甘寒清润,少佐辛温香燥。主从有序,润燥得宜。肺胃并治,培土生金。
祛湿剂
燥湿和胃
平胃散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 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
燥湿与行气并用,以燥湿为主。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藿香、大腹皮、紫苏、甘草、苦桔梗、陈皮、茯苓、厚朴、白术、半夏曲、白芷、姜枣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辟秽和中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止泻 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畅中行滞 紫苏:醒脾宽中,行气止呕 白芷:燥湿化浊 紫苏+白芷:外散风寒 桔梗:宣肺利膈 姜枣:内调脾胃,外调营卫 甘草:调药和中
表里同治,治里为主。 津气并调,化湿为重。 邪正兼顾,祝邪为要
清热祛湿
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 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清在气分。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飞滑石,竹叶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温初起之湿重于热证(卫气同病)
杏仁:宣上~宣利上焦肺气 白蔻仁:畅中~芳香化湿,利气宽胸 薏苡仁:渗下~渗湿利湿而健脾 滑石+通草+竹叶:利湿泻热 半夏+厚朴:行气除满,化湿和胃
宣上,畅中,渗下并举,以分消三焦湿热。 祛湿清热同用,祛湿为主。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湿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
茵陈,大黄,栀子
利湿,清热,退黄——湿热黄疸
茵陈:治黄疸要药,苦寒,清利肝胆湿热 栀子:清热降火,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 大黄:泄热祛瘀,既导湿热从大便而下,又使血流畅通。
八正散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木通,车前,萹蓄,大黄,栀子,滑石,甘草,瞿麦,灯心草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湿热下注膀胱)
集大队寒凉降泻之品,渗湿与泻火合法,利水与通腑并行
利水渗湿
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白粥和服,多饮热水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蓄水证,水湿内停证
泽泻+茯苓+猪苓:利水渗湿 白术:健脾燥湿 桂枝:温阳化气,解表散邪
表里同治,重在祛湿治里,标本同治,重在利水治标
温化寒湿
真武汤
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 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目闰惕康。
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生姜
温阳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温肾暖脾中兼利水,散水,燥湿,标本同治,重在温肾 温阳佐以益阴,温阳而不伤阴,益阴而不留邪。
祛风胜湿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jiāo) 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湿是因。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 当归,川穹,干地黄,芍药,肉桂心,茯苓 杜仲,牛膝,人参,甘草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风寒湿三邪)
祛风胜湿——汗法
肉桂心,川穹,牛膝,当归——活血通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独活+细辛+秦艽+桂心+防风:祛风寒湿,止痹痛 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和血 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祛痰剂
燥湿化痰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生姜,乌梅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色白易咯)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 甘草:调和诸药 生姜:降胃和逆,制半夏之毒 乌梅:收敛肺气
标本兼顾,治标为主。散中寓收,散不伤正。
清热化痰
温胆汤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心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茯苓,半夏,甘草,枳实,竹茹,陈皮,姜枣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化痰与理气并施,温而不燥。温胆与和胃并行,凉而不寒。
治风化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息复正常。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甘草、橘红、大枣、生姜
化痰息风,健脾祛湿。——风痰上扰证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天麻:平肝熄风止头眩 橘红:理气化痰 甘草:调药和中 姜枣:调和脾胃
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以化痰息风为主。
消食剂
消食化滞
保和丸
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齐,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山楂,莱菔子,神曲,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
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肉食油腻,酒食陈腐,谷面之积) 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和胃止呕 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 连翘:清热散结
消食,理气,祛湿,清热并举,以消为主
健脾消食
健脾丸
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 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肉豆蔻,木香,砂仁,山楂,山药,神曲,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脾虚食积证
子主题
人参
清燥救肺汤(温燥证)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桑叶、石膏煅、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
清燥润肺,益气养阴——温燥伤肺
宣、清、润、降四法并用, 宣散而不耗气,清热而不伤中,滋润而不腻膈
培土生金~ 肺气虚补脾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冬夏参草枣米
滋养肺胃,降逆下气——阴虚肺痿、胃阴不足证~~~异病同治
麦冬(君):养肺胃之阴,清肺胃虚热~滋阴清热 半夏(臣):降逆下气,化痰和胃,开胃行津 人参-甘草-粳米-大枣(佐):益胃生津,培土生金~补气 麦冬-半夏:7:1,去性存用
重用甘寒清润,少佐辛温香燥。 主从有序,润燥得宜。肺胃并治,培土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