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徐文兵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读书笔记,中医说白了,还是道家传承。道家是个被动的东西,它不会主动拉着你,“你一定要信我的教啊”,它不是,说是道不远人,但是你得等那个人去求道。古代讲“医不叩门”,没有说我敲开你们家门,说“你有病,我给你治病”,人家会说:“你丫才有病呢!”它就是等着这个人来,向道去靠。
编辑于2023-09-25 13:40:08 河北省这是一篇关于《学佛问答(上册)》——释净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净土篇,念佛篇,对治篇,修持篇,死生篇,因果篇,超度篇,放生篇,素食篇,健康篇,生活篇,教育篇,孝道篇,宗教篇。
该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和段子,帮助读者零基础搞懂九大理财方式的原理、优点及风险,让理财不再盲目。书中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知识,而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理财知识融入到漫画和故事中,让读者在欢笑中掌握理财技巧。
涵盖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如石油危机、广场协议、索罗斯与亚洲金融风暴、次贷危机等,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学佛问答(上册)》——释净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净土篇,念佛篇,对治篇,修持篇,死生篇,因果篇,超度篇,放生篇,素食篇,健康篇,生活篇,教育篇,孝道篇,宗教篇。
该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漫画和段子,帮助读者零基础搞懂九大理财方式的原理、优点及风险,让理财不再盲目。书中没有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知识,而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理财知识融入到漫画和故事中,让读者在欢笑中掌握理财技巧。
涵盖了历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如石油危机、广场协议、索罗斯与亚洲金融风暴、次贷危机等,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徐文兵
序言
序一:吃穿住行要合天理、顺世道、应风水
中医说白了,还是道家传承。道家是个被动的东西,它不会主动拉着你,“你一定要信我的教啊”,它不是,说是道不远人,但是你得等那个人去求道。古代讲“医不叩门”,没有说我敲开你们家门,说“你有病,我给你治病”,人家会说:“你丫才有病呢!”它就是等着这个人来,向道去靠
所以这个道的传播,包括中医的传播,它死不了--你说现在没有真正的中医了吧,我告诉你,民间有,民间还在传承。它的这种传播方式注定了它不会大红大紫,也注定它绝对不会烟消云散,它就是一个小河流水,自个儿流着,你爱到我这儿来洗洗脚、洗洗脸,欢迎,你不愿意来我也不去招你。所以我觉得中医和道学注定只能是少数人的享受,它不是大众娱乐的东西,也不是大众喜欢的东西。大众要是喜欢的话,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他病了,他要是没病的话,学什么道啊!老子熬夜打游戏还来不及呢,是吧?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舍身取义其实是灭绝人性的教育,但我们现代人已经被这种教育渗透到了骨子里,当碰到事的时候,是加班加点完成工作还是睡觉,你绝对是舍身取义的。所以统治者教你们,一定要二十四小时开机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当今社会大部分人活得累而自责
序二:中国人的活法
《黄帝内经》到底说了些什么?《黄帝内经》说的就是一个中国人,起码应该保持一种动物的活法,起码要保持一个人的活法。你连动物都没活成,活什么人?你连人都活不好,活什么中国人?这是有次第的
我发现对话所产生出来的叫什么呢?叫“中”的力量。孔子说,“中”是什么?中就是两个人拿着一个杵去春那个面的过程,两个人拿着杵一起春,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两个人共有的节奏。它超越了个人
本来,我们在最小的地方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快乐。极大和极小是统一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极小处的快乐,而去追求自以为更宏伟的快乐。其实大的没得到,小的也随风而逝
第一章:为什么“人杰地灵”“穷山恶水出刁民”
1.不要活得乱七八糟
人要活得顺,离不开天时、地利
中医看病,其实就是把人放在一个大的区间里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间和时间。它强调的是:人既然是天地的产物,就跟天时和地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能健康地生活,就是因为很好地处理了与天时,地利的关系
成语经常说的“乱七八糟”其实就这么一回事儿。“乱七”,就是说女子那个七年的周期乱了,没到十四岁来例假了,到了四十九岁例假还不断,或者提前闭经了。男子呢,身体不好肯定就是“八糟”了,因为男子是八年一个周期
如何让自己“眼神天真、有活力”
生活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我们得意识到这种影响,有好的我们去发扬,有坏的我们就给它屏蔽掉。这样,我们既能跟天地相处得和谐自然,又能过上一种不费劲却健康快乐的生活
2.“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出生地影响你一生的体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医用的方法有很多,甚至还包括佩戴香囊的方法、祝由的方法
为什么说“同姓最好不要结婚”
姓名中的“姓”代表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代表父亲,但你看姓怎么写?“女”“生”,最早的姓不是父姓,是母姓。人类社会是慢慢在进化的,但最早都有个共同的时期叫母系社会
3.“尊姓大名”背后的意义
为什么中医看病先问“尊姓大名”
医生看病,第一要问姓,第二呢,就要问名。古代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名者,命也。你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你没法儿自个儿选择。所以一问你的名,噢,别人就对你父母的这种教养程度、水平以及父母对你的期许有了大致了解。名是父母给起的,字则是自己给取的。字一般是求学弱冠之时,自己在名的基础上作的推演、演绎,或者于脆跟名儿没关系,代表本人的一个志向。所以通过字,医生就能对病人心里想的有所了解
我们说看病先问您“尊姓大名”,讲究的就是先问姓,再问名、问字。在这之后,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问“何方人氏”,看您是哪儿、哪个旮旯(gā lá)的
姓氏的“氏”有三个含义
我们讲到姓氏的“氏”到底是什么意思?“氏”就是说“何方人氏”,你从哪里来,但是“氏”还有另外两个意思,一是职业。比如说“燧人氏”,就是指钻火的人,“神农氏”,指的是种庄稼的人。黄帝叫什么氏呢?叫“有熊氏”
我们的祖先叫“伏羲氏”,“伏羲”什么意思?指的是一群人,一群狩猎的人!他们降服牲口,把野兽“啪啪啪地干掉”,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狩猎。当年黄帝跟蚩尤打仗的时候,动用的是“特种部队”,让老虎、大象、豹子去跟蚩尤打。这时,他已经不再是见到野兽就打一个吃一个了,而是拿回家去驯养,为自己所用。“有熊氏”指的就是畜牧的人
你叫我“徐大夫”,那么徐就是我的姓,大夫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姓氏的意思。对于中国的古文化,每个人都会用,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
在这里,我就算把这个“氏”给大家彻底交代清楚了。氏,一是指你从哪儿来的,二是指你从事什么职业,三是指你是什么职位。所以一说到“氏”,指的绝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一个人出名了,会带着他整个家乡出名
4.“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健康的终极智慧是借势
民风彪悍,因为当地地域的能量强
这个地方的能量强,一个是跟它的饮食有关,再一个就是受地势的影响
地势到底蕴含了怎样的能量
达摩克利斯之剑:源自希腊神话,迪奥尼修斯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马鬃悬挂的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下。意指令人处于一种危机状态(水滴刑)
我们看山的状态,尖起的,凸起的,或者是一个巨石快要往下倒,但是又没倒,那个状态就叫“势”
具体这个“势”的含义呢,我举两个字给大家说一下:一个是“危”,一个是“险”,这都是势。什么叫“危”呢?就是说人站在悬崖边儿上那个状态,叫“危”。什么叫“险”?本来一条平平道路上,却堆满了各种障碍,这就叫“险”。所以说,“危”和“险”不一样,这都是“地势使然”
5.如何借助地势来壮大我们的人势
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影响
去他乡定居,先考察那儿的环境是否合拍
四川这个地方啊,在远古的时候原来是个大水库。夸张点说,就是个大海!它在那儿蓄了一大盆子水,里面没有人烟。大禹治水,从那儿凿开三峡以后,里边的水冲泄下来,然后慢慢地水没了,就变成了一个盆地
第二章:东方人容易得什么病
1、“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东方:天地所生之福地
古时候的“东方”指的是哪里
繁体字的“東”中间是个日,然后又套了个木,把“日”“木”套在一起,构成東方的東。这与我们中医的五行理论是对应的。东方就是日出的地方,日出之地,主生。“东方青色,其类草木”,东方是草木绝对茂盛的地方
日本人的祖先其实也源自东方
这三千童男童女正好是秦始皇征服云南以后,从那儿弄过来的,他们就是日本人的先祖。所以,现在很多日本人经常到云南去祭祖
2.“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海鲜虽味美,吃法要讲究
吃海鱼太多,身体易生内热
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文明的诞生,首先离不开水,尤其是淡水;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离不开盐
没有盐,人就提不起肾气。而且,整个人浑身都是软的,脑子都动不起来,因为肾主脑髓
吃虾不吃虾眼,等于白补
吃虾的时候,把虾的眼睛取下来吃,就是壮阳了。要是光吃虾段,有可能吃得胃里面沉甸甸的,难以消化
3.“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吃盐多的隐患--皮肤黑、肾亏
鱼毒、热毒危害大
吃盐过多,皮肤就会发黑、变粗
“盐者胜血”,就是说吃盐多的人血液变得黏稠,或者血的颜色会发黑。《黄帝内经》认为,咸人肾,盐是补肾的,而水又克火。所以,老吃海盐的人,皮肤的颜色也因为血液黏稠而发黑。这也是海边的人肤色偏黑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的皮肤纹理比较疏松,不那么细腻,其实就是因为吃盐太多。我见过很多西方人都是吃得比较咸,口重,皮肤毛汗孔都比较大。有的女性特意去做美容,想把毛汗孔弄得细一点,其实平时少吃点盐就对了
口重的人容易肾亏、耳背
肾亏有几个表现:一个是口重,我们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种人口味都特别重。大家一起出去吃涮肉时,一般饭店里的小料都是麻酱、香油之类的,我见过最恐怖的一个人,小料要的是香油,然后又把大约半瓶味精都放到香油里,就那么涮着吃。一看他的肾就特别虚
肾亏还有个表现,就是对声音不敏感
这个肾亏问题是双向的,肾不好会伤耳朵,耳朵不好也会伤肾
4.“其病皆为痈疡”——东方人最容易生的毛病--“痈疡”
如果你受外伤后没有很好地处理,表皮就很容易被细菌感染,出现化脓,这就叫“疡”
如果你受到了外来的伤害,伤口深到了肌肉这个就叫疮
像老吃海鲜的人,最后身体积了热,就从皮肤上流露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东方人身上容易起“小火山”的原因,就是容易长痤疮、粉刺、青春痘这些东西
5.“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要想除疮,就用砭石
我建议大家去读下我以前推荐过的一本书,那是我妈妈她们学中医的教科书,叫《医学心悟》。《医学心悟》是清朝程国彭写的。关于治火,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子火和贼火
青春痘是子火,得养。那么,我们就要厚土敛火,要补益脾胃,让它的土厚了,从而把肾冒出来那个火给压回去。这里我们用的是补法来治子火。而对付贼火的办法,用的就是泻法了。围三缺一,给邪气一出路,这是不一样的。大家如果得了青春痘的话,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说明你还有真火在
第三章:西方人容易得什么病
1.“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西方的地气是“肃杀”
金,主肃杀,所以在中原地区往西,一般都是戈壁、沙漠这样的地方,草木不生
2.“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上风上水”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上风上水”是什么意思
水是往低处流的。所谓“上水”,就是水的源头
西北方的水水质都偏硬,而且水碱特别大,水土刚强!而真正能泡出茶性的水必须是什么?软水,只有软水才能把茶香、茶气泡出来。茶是木之精,西北是金石之地,水土刚强,正好把茶气给杀掉了
西风肃杀凛冽,容易伤人。它不像我们说的春风、东风那样,温暖有生机,它带的是一种杀气,所以在西北地区生活不容易
3.水土刚强的地方,人也刚强
4.“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吃华食、穿粗衣,才可抵御西风
为什么西方人要穿得“粗枝大叶”
因为西方多风,对当地人伤害比较大,所以他们的衣着跟中原或者东方的人不一样。中原人或者东方人可以穿丝、穿绸,穿轻薄的东西,西方人则穿得“粗枝大叶”,他们穿粗毛、粗麻织成的衣服
在西方生活,得多吃肉才行
肥的本意绝对不是脂肪多,而是指人肉多、肉厚
处在西方这种风大、沙土多、沙尘暴频繁的地方,全靠身体的底子厚。底子厚,保护力强的人,才能适宜生存
5.“故邪不能伤其形体”——水土刚强的地方,结石病最多
对于从西边儿来的人,我有一个理解:为什么会在肚子里生那么多病呢?可能是因为外面的东西进不来,不会虚邪贼风,内里的毒也散不去,因为他们的皮肤比较厚,对不对?所以都憋在肚子里面,全成内丹了。精气所结是丹,如果是病气所结,那就是瘤子,结的是邪恶的东西
像我们刚才说的“结丹”,如果我们下焦功能是正常的话,就会腐化生出精气。但如果功能不正常,就会腐败,产生浊气。病人身体里长出的那些瘤子,其实是有地方供养的。谁来供养?《黄帝内经》上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是大肠。可见,好的变化是从大肠出来的,坏的变化也是从大肠出来的。所以说,西方人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肺的问题;一个是大肠的问题
6.“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西方人的很多病都在肚子里
“华食”吃多了,易得肠胃病
毒”是指凝聚起来的那种能量
我们说这个东西有毒,是指它的偏性。但“毒”的真正含意呢,是指凝聚起来的那种力量
那么,我们所谓的“以毒攻毒”是指什么呀?是说用另外一种相反的凝聚起来的能量,去中和现有的毒,这叫“以毒攻毒”
解毒和释毒的学问
怎么迁?就是捆上你的手,拴根长绳子,强迫你走。途中你要去大小便怎么办?就得解手。他们对官兵说:“求求您把我手解开,我去撒尿。”官兵就问了:“你是大解还是小解?”如果是小解,松一下就行了,大解就全松开
7.“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如何利用药的偏性来纠正人的偏
中药最好的产地在西方
西方的毒药是最地道的药材,大部分中药最好的产地都是西方,特别是川药
西方人把它用作香料,而到了中国以后,它便成了中药。这就涉及中药的定义,什么叫中药?不是中国产的药,而是以中医思想来用的药
现在的社会,“智”在发达,“慧”在没落
越有个性的药,越能治大病
如果药没有偏性,那么它也无法纠正病人身体里出现的偏性
美国巴顿将军为什么后来被免职了?因为到和平时期了,巴顿这个好战分子还想打、还想闹,总统艾森豪威尔干脆就给他免掉。这其实就是把他的“毒性”给消掉
不按中医思想来吃,再好的中药也成毒药
20世纪,反中医派流传-句话“废医存药",就是说中药是有效的,中医是没用的,把中药保留下来就可以了。这就相当于把厨子都杀了,把菜都保留下来,那怎么做菜呢
第四章:北方人容易得什么病
1.“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列”——北方的地气是“闭藏”
古代的北方就是蒙古
北方的秋天是收,而冬天是闭藏
2.“其民乐野处而乳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北方人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3.“臟寒生满病”——都是牛奶惹的祸--“臟寒而生满病”
心气寒,人就容易抑郁
如果一个人心寒了,就觉得活着没意思,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老喝牛奶的人,前列腺一般不好
肝寒、胆寒怎么办
肝是主藏血的,除此之外,肝还有个特点,放血!该放血的时候放,该藏血的时候藏。如果身体过寒,肝的功能就只有藏而没有放,只有曲而没有张、没有直。肝和胆互为表里,所以肝寒的人,往往也会胆寒。很多人晚上莫名恐惧,睡不着觉,得开着灯,身边得躺个人才踏实,这就是胆寒
非典的病就是肺寒
2003年非典时期人得的病啊,都是肺寒。什么叫肺寒?肺泡里有很多痰,如果肺臟过寒,这种浊血出不来,人到了最后都得窒息而死
4.一杯奶未必能强壮一个民族
日本人长寿可能是个骗局
为日本人争光的这些长寿人,都不是喝牛奶长大的
为什么现在的日本人毛病越来越多
花粉是春天的阳气,一鼓动,可以把人身体里的一些阴寒之气给排出来。阴寒之气就是吃“甘脆肥浓”之后化不开的那些阴浊的东西
甘脆肥脓的食物都是穿肠毒药
现在的饭店,菜单上最贵的那些东西,都属于甘脆肥脓。《黄帝内经》上说这全是让你肠胃腐烂的药
喝牛奶要加点热性食物中和
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过敏拉肚子,西医说是乳糖不耐受,缺乳糖酶。其实,你身体里有酶,因为体内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如果你拿着荜拨和肉桂煮奶,或者用干姜,甚至比干姜更厉害的高良姜煮牛奶喝,肯定不会拉肚子
酸奶是牛奶利用微生物的能量发酵了,它的阴寒之气会平和一些,能很好地消化吸收
5.哪个年龄段的人喝牛奶比较好
牛奶是婴幼儿最好的补益食品
孩子喝牛奶最好喝到七岁,换牙以后,就应该完全停乳食了,不要再喝了。再喝下去,身体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也就是《黄帝内经》上说的,“臟寒而生满病”
换牙后还喝奶,长大后就会得满病
6.现代人的体内早已“满病”丛生
什么是满病
我们用鼻子呼吸的空气,是看不见的;而用嘴吃的食物,是有形的物质,能看见的。一个是阳,一个是阴。如果你把有形的物质吸到鼻腔里,肯定是错的,那就该呛着了。反过来你把空气咽到肠胃里,也是不对的。因为肚子本来是容纳阴——有形物质的
老觉得肚子胀是何原因
现在有一种很不健康的饮料——碳酸饮料!里面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人在喝的时候“咕嘟咕嘟”进去了,体温会把饮料加热,二氧化碳又变成气体跑出来,,人就会打嗝。但是这个“嗝”跟正常胃肠蠕动时打的嗝完全不一样。这种嗝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为什么呢?我们中学学过“气化热”的原理,当物体由液体变成气体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这带走的热量是从哪儿来的?胃肠里面。对,就是把你胃肠里的热量带走了。所以说,喝这种碳酸饮料,即便喝常温的,最后也会把人的胃肠温度降得特别低
抽脂减肥的最后归途都是抑郁
7.“其治宜灸炳”——如果大家都掌握了艾灸,那世界得少多少病
北方人臓寒,要多做艾灸
艾灸的温暖,是母爱的温暖
做艾灸用的艾草曾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用的材料,为什么要用它?这种草有一个特点,它能捣成特别细的绒,引燃的效果特别好。钻木钻得温度特别高的时候,最先燃烧的就是艾草做成的绒,别的草都不如它;第二,艾草本身有一种香味。五月端午节家家户户挂什么?挂艾蒿,用它那种鲜香之气来避开邪气、湿毒
所以说,同样是热,但是热的感觉不一样。古代一些有神通的大巫们千挑万选,神农氏尝百草,才挑出了一个艾草。艾草点燃了以后,它的气能跟人的气和谐共振,它的波长也与人体最接近,从而人体才容易接受它,让艾灸之气渗透得更深
治“哀”要用艾
臟寒不是坏事,其实,它是一种蓄积起来的能量,只是你没有炼精化气的能力,化不开它。就像谈恋爱似的,别怨人家姑娘对你态度冷,其实是你不够热,或者说你的能量不够强,无法打动她的心
8.传承千年的艾灸秘诀
在特定穴位施灸见效最快
寒的人往往会长出一层厚厚的脂肪保护自己。如果在这层厚厚的脂肪上去灸,就像隔着个棉被去烤冰棍儿,反而容易把皮给烤焦了。好多人做艾灸都把皮肤燎起了大水泡,结果呢,里面还是冰凉的。其实,人体也是有窍道的。在身体的特定穴位施灸见效最快。这些窍道就像身体上开的小窗户,灸力很容易透进去。第一个窍道就是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儿,这是做艾灸最有效的地方
什么时间灸,哪些地方要灸,哪些地方不要灸
有些人做艾灸以后常感到嗓子疼、眼睛干,兴奋得睡不着,像这种人就要白天做,而且上午做效果最好。艾灸是为了鼓舞阳气,我给病人做艾灸,一般都安排在上午,阳中之阳,上午是阳气升的时候。如果大家时间忙,一定要在晚上做的话,那就灸肚脐以下。记住,别在肚脐或肚脐以上施灸,否则艾灸的热力很容易沿着任脉往上,人就容易兴奋,睡不着觉
凡是带风的穴位最好都别灸,特别是我们脑后的风府穴
“灸”分好多种。古代人叫壮,把艾绒捏成小窝头、米粒大小,然后放在穴位上,拿一柱香点着。那个小窝头从开始热到极热、烫、然后灭掉,这“初生一极热一烧掉”的过程,叫一壮。古代人灸都要灸几十壮、上百壮,灸完以后,确实叫你壮
三年之疾,必求七年之艾
古人有句话叫“三年之疾,必求七年之艾”,不是说要做艾灸做七年,而是要用存放七年的艾蒿来做
9.做艾灸最讲求全心全意
艾灸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心意不到,不如不用艾灸
仔细观察艾灸很有意思。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古代人做艾灸就跟做仪式一样,很专注、很虚诚。要是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给自己做艾灸,那就趁早别弄了。真正的艾灸是把你的气、意、心神聚到一块儿,然后才能对臟腑逐个“展开工作”
如果怕留疤,试试隔盐炙、隔姜炙
一个叫隔盐炙,往肚脐上撒细盐。我一直认为,人是从海里来的,盐水跟人体的频率接近。如果肚子疼,炒点大粒盐往肚子上一敷,很见效
不胖的人如果也怕自己被艾炙烫伤,那就切几片姜,稍微厚一点儿,平铺到肚脐上,然后在那儿做艾炙。或者直接把艾卷掐一段,头朝上,把艾卷放到姜上,慢慢地觉得烫了以后,再拿一片姜垫上,等它凉了再撤一片姜。用3片姜做一个温度调节的阀,就足够了
上面说的“壮”是补法,火头冲上。如果你感觉自己阴寒内盛,一肚子冰块,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火头冲下,用泄法
第五章:南方人容易得什么病
1.“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
南方的阳气旺,湿气重
但是南方有一个缺点,地势低下。我们现在说的南方都是长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势比较低,这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湿气比较重。越往高越爽,但是越往下,越容易出现湿气
西方就是水土刚强,水的碱性大,水含的矿物质多,洗衣服不干净,或者说肥皂、洗衣粉消耗的量大。而到了南方,水质比较软,洗衣服特别干净
2.“雾露之所聚也”——为什么北方人去南方会水土不服
南方湖泊虽多,但水质不好
南方不好的一点在哪儿?多水、多沼泽、多湖泊,阳光把水变成水蒸气蒸腾起来,成了云雾。但这些云雾不会往上飘,它们全笼罩在土地或者城市的上空,所以,南方最难过的就是梅雨季节
水土不服,待一星期就服了
上次我们讲南方的时候提到,最好的水是泉水。所谓泉水,就是带气从地下冒出来的水。它本身经过了很多层过滤,既带气又洁净。而最不好的水呢,就是我说的这种下游江水。因为下游的土层比较薄,一挖就能挖出水来,所以它没有经过多次的过滤
据《黄帝内经》讲,天地间有多少山、多少水,那么相对应的,人体就有多少条经脉。现在的江河湖海被污染了,而我们整天吃着被污染的食物,血管里自然充满了各种毒素
湿气重的地方,容易“烂裆”(阴囊湿疹)
3.“其民嗜酸而食附。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抵御湿气的两大法宝——酸菜、腐食
身体消化不了的东西,就得借助外界微生物把它分解一下,然后再吃。我们在南方经常能看到腊肉,像四川的腊肉。金华的火腿,这都是腐
4.“其病挛”——吃酸不可过多,否则易得关节病
5.“其治宜微针”——最快止痛的方法是扎针
美国人爱扎针
而“痹”是什么病呢?痹是堵住了的意思。“麻痹”,就是身体血脉不通。中医还有个病名叫胸痹,就是说胸中的阳气被堵住了,它就相当于现在早期的冠心病。胸痹不像真的心梗,朝发夕死,而是“阳微而阴弦””,总有胸口闷闷的感觉。中医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也叫痹,称为痹症。具体再分:一种叫痛痹,天气一变,关节就疼,寒加湿,寒性凝滞一种叫行痹,表现为关节游走不定地痛,一会这儿疼,一会那儿疼,具体哪儿疼又说不清楚,湿带着风在体内瞎转
看来,这个麻痹大意的“痹”分别来自于风、寒湿或者三者混到一起形成的。那如何治疗这个“痹”呢?得痹症最根本的原因是南方人爱吃酸。肝主筋,连着胆,你想让它开放、生发,就应该吃辛辣的。如果想让肝藏血,让它收敛,不要乱跑,就要吃酸的。南方人吃酸是为了帮助消化,可酸吃多了就会使肝气、肝阳升腾不起来,老那么收缩,让自己“抽抽儿”。所以,治疗痹症最好的办法就是疏肝利胆。怎么疏肝利胆呢?就是吃一些辛散的、发散的食物
扎针控制的是人的“气”和“神”
真正治疗痹症的话,比如说关节疼痛,快速止疼的方法就是扎针
被气伤了神,人就会落下病根
“放下”是你的意,你想放下,但你怎么放下?你应该把它那股劲儿,或者那股气儿给引出来,泄掉。气是有能量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气想象成一股无形的能量,它冲进了内心,那么就让这股气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6.“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扎针是代表父爱的治疗方法
针刺的发明其实比艾灸要晚一些。相传,艾灸这种代表母爱的治疗方法是女娲发明的,再往后,代表父爱的治疗方法就比较严厉一些,就是扎针。九针据说是伏羲制造的,他做了九种不同规格的针具,有大有小,有粗有细,还有三棱的,最大的针跟小刀子一样
7.越想伤心事,疾病越不容易除根
心病先治身,身病要调心
我有一个口号,叫“心病先治身,身病要调心”。这就是说,虽然病人向大夫主诉的是生理问题,比如说胃溃疡、高血压、糖尿病……但治疗时,大夫一定要考虑到疾病成因背后的心理问题。只有先把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了,甚至要改变他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他的病才能彻底治好。很多人都在追名逐利,认为自己的生命没名利值钱,这种人患了病,如果不先把错误心理调整过来,就算治好了肉体上的疾病,以后还是会再犯
高压力之下,人什么病都可能得
高压力之下,人什么病都可能得,这是我说的身病。那怎么调心呢?心病要治身,如果病人表现出来的是抑郁、焦虑、幽闭症,就要先给他调身
这种病没着没落的,看起来像是神经病。其实,他不是神经病,而是精神病,是伤了神了。治心病,要先给他调身,先把他身体里的瘀血、痰块、寒气等东西通通去掉。“心病先治身,身病要调心。”我理想中的中医,应该是一个TEAM(团队),病人一来,“咵咵咵”先整形。好多人得的病都是“形”病,比如说脊柱侧弯、小关节滑脱,然后压迫脊椎的十二对神经,造成了臟腑的疾病。还有些人一脚高一脚低,走路都不平,脸一边大一边小,眼睛也是一个大一个小,这完全是形体不正造成的病啊!这个中医团队里,第一个接诊大夫先给病人整形,如果整形好了,下次就不用来了。如果还有问题,那就是气病了。再上一个针灸大夫,“咵咵咵”一扎针,以针引气,形气都解决。如果这两步都治了,这个人还有病,那就是神的问题了。接着找一个大巫大医,几句话一聊,看你一眼,“哗哗”一流泪,出去吧,肯定好了
8.为什么好的针灸大夫都在美国
在美国没有人评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全靠病人市场自然检验,最后就是什么?优胜劣汰
中医的特点是什么,越按自己的规律往下走,越有生命力
这就是“针刺麻醉”,现在有些地方还有。大家都习惯于接受一个普遍价值观,按公认的价值观去做事,即使是做错了,也没有过错;如果有人不按公认的价值观去做,即便做对了,也没什么奖励,万一做坏了呢,就得接受更多的指责。结果,在药物麻醉普遍应用的情况下,针刺麻醉基本上就没有大夫用了
有些时候想起来,现在的小朋友多不幸,更不幸的是他们的父母,花了很多钱,做了错误的事情
第六章:生活在“中央”处的人容易得什么病
1.“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中原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
“中央”指中国的什么地方
这个“中”,就是我们说的中原地区,相当于现在江淮平原一带,包括河南、安徽的淮河流域一带。中原地区处于长江和黄河中间,往东就是江苏、山东,往西就到了湖北、四川
“圣人出,黄河清”——中原的地理特点对人有哪些利与弊
为什么说河南人民生活得灾难深重,这里历来都是水患频繁。一个是黄河,一个淮河,一发水,就将他们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家业冲没了
2.“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人不劳动,身体就会生痿症和厥症
痿症就是“不来劲,起不来……”
厥症就是“气血倒流”
现代人的通病也是痿症和厥症
古代把这种光动脑子不动手的人得的病叫虚劳,也就是说,虽然他没动,但是他也很辛苦,动脑子,耗脑油太多了
3.如何用中医的方法治寒热感冒
孩子发烧父母可以做的三件事
小孩子是纯阳之体,他不怕寒,怕热,而且怕营养过剩。所以,古人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别给他塞得太饱
现在孩子一发烧,扁桃体一肿大,人们就说“啊,感染了,发炎了,赶紧去打抗菌素",这真是在害孩子。为什么?他其实就是吃多了营养过剩,胃火太旺往上顶,把自己的扁桃体顶大了。这时候,家长只要给他消食、化积,让他拉出一顿臭屎来,烧自然就会退
第一要通肠胃。遇到发烧的病人,我一般先摸肚子,如果他的肚子里面疙里疙瘩的,摸着巨痛,就得先通肠胃,把六腑通了。这个消热的办法我管它叫“釜底抽薪”。人为什么发烧?就是底下柴火太多了嘛,撤一点,就好了。第二个,如果病人确实高烧特别厉害,而且手又冰凉的话,那怎么办?这症状一看就是邪热,就是说敌人烧了把火到我的体内,那我就围魏救赵,把它的兵力分散了。病人的手不是冰凉吗?所以咱就给他捋胳膊,特别要捋手臂内侧的三阴经--肺经、心胞经、心经。捋到手慢慢发热了,然后再在指尖的中冲穴(中指的中间)针刺、放血。挤出一两滴黑血以后,额头的热很快就能退掉。这说的方法是治风热感冒(热邪),而治风寒感冒(寒邪)的方法不大一样
治风寒感冒就得吃发汗药或者推背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判断方法
同样是发烧,如何分辨病人受的是寒邪还是热邪呢?一个自己要盖被子,一个要蹬被子,这大概是最简单的区分方法
4.《伤寒论》里的方子,个个都有大用
“秋天里得了一场温病”
别轻易去扼杀男孩的阳气
其实,男孩到12岁左右都会有一次高烧,老百姓叫“换脑子”如果孩子的烧顺利退了,就离成人近了一步
5.《伤寒论》研究的是外邪把人伤在哪儿
寒热病有哪几种症状
古人把表皮破损叫“伤”。那什么叫疮?就是说伤到肉里了。伤到筋了呢,叫断;伤到骨了呢,叫折;如果筋和骨都断了,叫绝
同样是外感病,要用不同方子治
湿邪最大的体现在人的舌头上。如果你早晨起来洗漱照镜子,一伸舌头发现有厚厚的一层舌苔,那很有可能是湿气缠身了
6.“其治宜导引按跷”——现代人最好的保健之法:引导按跷
“吃得好,又不太劳动”应该如何保养
“导引”就是还原人的天性
练好五禽戏,100岁时还跟青壮年似的
7.为什么要跟动物学养生
动物身上先天纯真的东西比人多
哭和泣有什么区别呢?哭是出声的,而泣不成声,干流泪,不出声
为什么我们要学动物?动物是浑然天成的,它们不像我们人类,后天意识那么强。动物也有意识,但是它们保存的先天纯真的东西比较多。我们模仿它们的形,就会得到它们的气,得到它们的气,就可以通到神,然后间接影响内臟的运动
人体内的邪气是什么形状
这个学生是厚朴一期的学员,刚开始学中医,他已经也看过一个寒证的病人,仅仅用手摸了一下,他的大拇指就疼了足足有10分钟,那时他对寒证就有点警惕了。这次,我指着病点让这个学生去摸,他不敢,只拿手背碰了一下
8.男人为什么会得前列腺炎——“冷水、油腻把下水道堵了”
人得病,说明没“用心”去关注某个臓腑
向生活投降是获得幸福的一个法门
心经从腋下出来,到小拇指。如果这条经络不被堵塞的话,说明你是个想得开的人。如果你经常束手而立,垂手而站,说明你是一个心经闭锁的人
穴位能不能让人产生“高潮”
做导引,我们就不得不提穴位。大家要记住,穴位是活的,绝对不是死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对身体来说,哪个地方有没有气,是不一定的。有的穴位取准了,但它那儿没有气,捅咕半天也没用。说句最俗的话,穴位是固定的,但能不能让人产生高潮的感觉,跟取穴准不准没有关系,而是看能不能把气引到那儿
真正给人治病的方法,是调动起人的气血和神明,让他自己解救自己
9.“导”就是把气带到正路上
让气到位是“引”
梁冬问我导和引有什么区别。我当时说了,引是向心,导是离心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一位就告诉我们老师的作用是传道
如何引出身体的“本我”
站桩能助你清理杂念
俗话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要去管念头纷纷乱乱,灭一个起一个,别管它,慢慢地那个真正的力量、真正的信息,或者说真正的指引--带你走路的那个人就出现了。那个人一出现,首先他会拨乱反正,把你这么多年瞎折腾,搞得拧巴扭曲的经络气血慢慢扶正
中国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当你练出神明了以后,不用有就能知道这人在说假话。你的正气足,对那些身上带有邪气邪念的人就会退避三舍
评价一个男人,一是看他娶什么样的老婆,二是看他怎么死的,最后才能盖棺定论地评价一个人
10.阳气足,夏天都不觉得热
练功的最佳境界是人的本能在动
阳气足可以推动两个功能:个是制热功能。阳气足,冬天不觉得冷;另外一个是制冷功能,表现就是夏天不觉得热,因为阳气就相当于氟利昂,把肾精发动起来以后,人就凉快下来了
古人讲先治病,后修身,如果你一身毛病去练功,不小心就有危险
什么叫走火入魔?就是说气血走的不是正道,而是被你身体里另一种邪恶的力量推动,这时你就非常容易出偏。所以,很多人练气功把自己练废了、练残了
每个人都能恢复先天的本能
我经常对我的学生,包括很多想学中医的人说,要学中医,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修身。你可以先去站桩,当站到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症状以后,再让老师帮你一下,从自修变为“被人修”。将症状纠正过来后,人的身体就会变得敏感,或者说恢复了知觉
人应该捍卫自己发烧的权利
现在很多人在治病的时候,经常把人体自我修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症状当成敌人一样干掉,把我们身体本身的抗病功能,或者说暂时的不舒服当成敌人一样地穷追猛打。事实上,如果你把这些功能打压下去,反而容易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
11.按跷是最高级的治疗方法
真正的高手治病是“以人治人”
为什么我认为按跷是最高级的治疗办法,甚至说它比针刺、艾灸、毒药、砭石都好?因为它用的是人本身的气,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医生给你按,给你跷,然后把你的病治好,这叫“以人治人”
什么是按跷
什么叫按跷呢?按,就是拿手按;跷,就是拿脚踩。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泰式按摩里才有脚踏,其实,中国的按摩就有
为什么用手按比按摩器舒服得多
力和气的区别在哪呢?力是简单而粗暴的,而且短暂,它走的都是直线。而气有起伏、有方向,甚至,练功也要讲究练出那个缠丝劲儿才行
中国按摩高手——北京双桥老太太
中医本来就是贵族医学。古代留下传统叫“穷人治病,富人还钱”,大夫给一个有钱人治好了病,还会收取除诊费以外的酬金。然后,大夫用这些钱免费给那些穷人施药
12.我们的父母最缺乏的是关爱
人跟人有肌肤接触后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影响力”。比如,“朋”和“友”是不一样的。“朋”是两个“月”字,肉挨肉的,有肌肤之亲;“友”是志同道合,朝一个方向走,是神交——柏拉图式的那种交往
我们可以把跟父母的接触分三个等级。一个是没有肌肤接触,是零!第二个是最好的境界——拥抱,这是正面的。第三个是挨打,这个是负面接触
你观察一下,这个服务员能不能拿到小费,还跟他接不接触顾客的眼神有关。任何一个地方,餐厅、饭馆也好,宾馆也好,最能体现一个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是服务人员接不接触顾客的眼神
第七章:我们的健康受五运六气影响
1.得病也靠一种缘
人在地球上生存这么多年了,都是跟细菌、病毒和谐共处的,你活你的,我活我的。偶尔时运到了,战斗一下,然后又会相安无事
中医关注的与西医不同,它不关心你的“因”,而是关心的身体内在系统“缘”。也就是说,如果你身体的内在系统保护得好的话,第一,你不会发病;第二,即便你发病了,身体也能很快把病毒干掉,恢复常态
其实,我们为什么相信疫苗会起作用?前提是相信人体的免疫系统能消灭病毒。与其造一个疫苗出来,还不如真刀真枪干,帮助人的免疫系统尽快恢复,也就是中医讲的强大自己的正气,这样就等于是终身免疫了。哪怕病毒有变异,免疫系统也能把它干掉。所以说,不要老想着把病毒全部消灭掉。应该想到,要和谐共处,相安无事,因为对于病毒来说,它也有它存在的原因
2.五运六气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什么叫“五运”?我们以前讲了,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行变化。五运是由天干来控制的。天千一共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另外,什么叫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它对上半年和下半年气候的影响不一样。这个六气呢,跟地支有关系,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分为两组,一组有六年,每两个年都有相同的气
3.病毒没有“缘”,就没有发病机会
按照五运六气的理论,一年要分六个气: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
4.研究中医的人太多,搞中医研究的人太少
孔子写历史书,叫《春秋》,为什么不用春夏秋冬做书名呢?在远古、上古那个年代,中原地区只有两季,一个“春”,一个“秋”,没有“夏”、没有“冬”!由于气候很暖,物产也很丰富,所以中原地区经常出没老虎、豹子等动物。后来,气候慢慢地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开始变冷。而且,在这个阶段还出现了战争——为了争夺食物。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们一看牛羊没草吃了,慢慢就跑到长城以内,为了抢食物爆发大规模战争。气候变化又导致瘟疫丛生,中原地区很多人都得了大病,无力打仗,这就导致了后来清兵入关
为什么十几万八旗兵就能横扫中原呢?推算一下,甲申年的前一年是癸未年,2003 年也是癸未年,癸未年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瘟疫大爆发。所以,在甲申年的前一年,中原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瘟疫,死了好多人,而且跟2003 年一样,死得都是青壮年。这才有了第二年清兵入关,横扫天下
第八章:因地制宜,无病不摧
1.“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中医治病并不难
中医治病的思路:先问地氏,再下疗方
一个人看病,了解他从哪里来,体质如何非常重要!因为地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体质
用药的时间有讲究
“半日许令三服尽”。“一日”是指12个小时,就是说6小时内喝完三服药,每隔两小时喝一次
关于用药的时间的重要性,裴永清教授在带我实习的时候特别叮嘱过。同样是治感冒,你开的方子,我开的方子都一样,为什么我治好了病人,你却没有?区别就在于药的服法。西医有个名词叫“血药浓度”。你吃完药,得过一段时间,药性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起作用。再过一段时间后,药性又下去了,就得赶紧补充
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病方法
其实,作为大夫,我觉得真正影响病人的应该是什么?是心情。病人不是机器啊!而现在医院的护士叫病人,都是说:“几床几号,来拿药。”我觉得这很不人道。病人是个人,他有名有姓、有思想、有感情、有情绪……而且,很多病是不良情绪造成的,把病人的情绪理顺了,他病才会好得快一点
2.“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当医生要以病人为本
很多疑难杂症很可能已经被攻克了,比如糖尿病,但如果新药上市,一个几千亿市值的市场就没了,所以没有人愿意把新药推出来
当我们提倡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时,随之而来的是什么?会砸掉很多人的饭碗
3.如何用音韵通心神
因为人一般都有主观选择性,愿意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听到自己想听的东西。打个比方,你跟一位老先生说话,他耳背,你说了半天他也没听见,但你一说——钱包呢?存折呢?他一下就听见了。只有触动他心神的东西,他才能听到。这就是“声”和“音”的关系,而我们经常说的“知音”,其实是一种心里的共鸣
4.当疾病刚刚“有情”的时候,你就要掌握它
作为医生可以上不知天文,但是一定要下知地理。医生询问病情的时候,一定要先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他从小生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