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antigen,Ag):
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
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
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
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效应淋巴
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
免疫效应的物质。
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基本特性: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R)识别
及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的能力(包括诱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性
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效应)
淋巴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
specificity:物质之间的相互吻合性或针对性、专一性
免疫原性的特异性(类脂的免疫原性最弱,蛋白质免疫原性最强)
某一特定的抗原只能诱导机体产生某
一特定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
淋巴细胞。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
某一特定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和/
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
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
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适应性免疫应答之所以具有抗原特异性,是由于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由TCRBCR识别抗原所包含的
最小的基本结构单位—一抗原表位所诱导的。
BCR或抗体识别的B细胞表位,无需APC(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和提呈,含5—15个氨基酸,多为构象表
位”。
T细胞仅识别由APC加工后与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分子结合为复合物并提呈于APC表面的线性表位,此类
表位称T细胞表位
能被T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有载体决定簇、隐蔽性决定簇、线性
决定簇。
抗原结合价
一个抗原分子上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
的总数。
半抗原-载体效应
半抗原:1个抗原表位,1价抗原
完全抗原:多个抗原表位,多价
抗原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不完全抗原: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具备免疫反应性
载体(carier):与半抗原结合,赋予半抗原免疫
原性(构成完全抗原)的物质。大分子蛋白质、多
聚赖氨酸
许多小分子化合物及药物属半抗原,如青
霉素降解产物青霉烯酸,本身并无免疫原性,一旦与血
清蛋白结合可成为完全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并介
导I型超敏反应(青霉素过敏)
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表位
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称为
共同抗原表位。(也称为共同抗原,交叉抗原)
共同抗原在自然界很常见。
共同抗原如果存在不同的种属的抗原分子之间,称为
异嗜性抗原(Forsman。
交叉反应
一种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
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抗原的种类
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辅助,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
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
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辅助,由多个重复B表位组成
TI-1Ag:
如细菌脂多糖,含有B细胞丝裂原和重
复B细胞表位;可使不成熟、成熟的B细胞应答。
TI-2Ag:
如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由多个重
复B细胞表位组成;仅使成熟的B细胞应答。
TI—Ag诱导的免疫应答没有免疫记忆,不能够诱导产生再
次免疫应答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
>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
>同种异型抗原(alogenic antigen)
>自身抗原(autoantigen)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
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
同个体间所存在的不同抗原,亦称同种抗原或同种异体
抗原。常见的人类同种异型抗原有血型抗原和人主要组
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白细胞抗原(HLA)。已发现有40
余种血型抗原系统,如AB0系统和Rh系统”。
异嗜性抗原指存在于人、动物
及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
外源性抗原
位于细胞外的蛋白质抗
原,如:细胞外感染的微生
原物及其产物
区别:在胞内加工都属于内源性抗原,进入内体和溶酶体囊泡
加工的,都属于外源性抗原,也称囊泡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隐蔽抗原或隔离抗原是存在于免疫隔离部位的自身抗原
成分,可诱导特异性自身免疫应答,即隐蔽抗原可成为
自身抗原,诱发自身免疫病
B细胞自己吃且不挑食,构象或线性表位都行,蛋白多肽、多
糖、脂多糖、核酸都行。因为自己吃只能吃到抗原分子表面。
T细胞要人喂还挑食,只吃线性表位,蛋白多汰。并且要APC拿
着MHC喂到嘴里。因为有APC把东西弄好了才吃,所以可以吃
抗原分子任意位置。
CD4+T细胞识别的
表位有13—17个氨基酸,CD8+T细胞识别的表位
有8—10个氨基酸,表位可在抗原分子任意部位,不一定
都存在于抗原表面
脂多糖是一种普通的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也叫
TI抗原。ABO血型物质可作为同种异型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一种超抗原。苯胺是一种化学物质。牛血清白蛋白是一种蛋白
载体,可与半抗原结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佐剂一一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不引起T细胞型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