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网络第1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7版)第一章概述的思维导图。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11章 多媒体操作系统 思维导图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10章 ,多处理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接口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互联网9大思维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第1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Internet译名为因特网或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互联网不同于互连网,前者是全球的,后者是局部范围的
互联网的基本特点:连通性与共享
1.2 互联网概述
理解互联网>互连网>网络
internet(互连网):通用名词,泛指多个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互联网):专用名词,特指覆盖全球的最大的开放的特定互连网,它只能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规程
理解三级结构的互连网——到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注:为了加快分组转发的速度,提出了IXP
标准化工作
IEEE(偏硬件)与IE(偏软件)
1.3 互联网的组成
1.3.1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概念:指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来通信、共享
通信:指主机之间的进程通信
C/S方式:认识客服程序与服务器程序的特点
客户程序;必须直到对方IP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
服务程序:启动后一直运行,被动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可同时处理多个请求
P2P方式:指双方主机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器或客服端
1.3.2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概念: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用于提供网络服务
功能:主要向互联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核心部分:路由器
属于实现分组转发的关键构件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重点!!!认识分组转发
分组转发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过程:路由器接收到一个分组,暂时存储,根据首部地址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的接口后就转发出去
报文(传送的数据)——按1024bit分段后成为分组——分组前面加上首部(包含控制信息)
优点:转发速度快,不需要占用端到端的链路,转发链路灵活,保证可靠的协议
缺点:由于携带了控制信息首部增加了传输的开销,还需要排队增加时延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计算机网络
1、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2、按照使用者分类
专用网、公用网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bit/s特指数据的传送速率
带宽:指时域下的,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通道的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it/s
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在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bit
基本上都与bit有关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指数据在主机或路由器中发送数据帧的时间
传播时延:指数据从一段到另一端耗费在信道上的时间
处理时延:指路由器或主机在接受处理控制信息的时间
排队时延:指分组进去路由器排队的时间
重点!!!理解清楚
时延带宽积:指一个信道的容量的,类似带宽为底面积,而传播时延为高
往返时间RRT:指客户机为了等待服务器发送的确认信息而耽误的时间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由百分之几的时间被利用的
认识到信道利用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越高就会导致更高的传播时延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简单认识:价格、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维护性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原因:为了保证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
方法:提出分层的方法
OSI/RM法律上的国际标准与TCP/IP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协议
协议的概念:指标准或约定,其明确规定了说交换的数据格式和有关同步的问题
要素组成:语法(格式)<语义(操作)<同步(顺序)
划分层次
一个举例划分:文件传送模块<通信服务模块<网络接入模块
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结构上可分割、易于实现与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各层次所需要的功能主要有
差错控制:双方通信更加可靠
流量控制:保证接受来的及
分段和重装:客户机负责分段,服务器负责重装
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复用一个低层连接,接收端在进行分用
连接建立与释放:数据交换前后建立与释放
理解清楚
体系结构=协议+各个层次
1.7.3 5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作用:进行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协议: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如DNS、HTTP、SMTP
单位:报文
别名:无
运输层
作用:为上层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单位:TCP报文段、用户数据报
别名:传输层
网络层
作用:为上层的数据进行封装为分组或包进行传输、选择合适的路由
协议:网际协议IP
单位:包、IP数据报、分组
别名:网际层、IP
数据链路层
作用:将上层的数据组装为帧进行传输,并在相邻结点上传输帧,检错与纠错
协议:PPP协议、CSMA/CD协议
单位:帧
别名:链路层
物理层
作用:传输物理上的比特,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01,如何识别等待物理上的问题
协议:物理层协议、物理层规程
单位:比特0/1
重要!!!!
1.7.4 实体、协议、服务、与服务访问点
实体:代表任何可发送和接受信息的硬件后软件,是一个统称
协议:特指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特点:水平的
服务:特指一个系统上相邻层次之间进行交流的沟通
特点:垂直的
联系点:服务访问点SAP
1.7.5 TCP/IP的体系结构
路由器仅工作在网际层与网络接口层,即下3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图示理解TCP/IP协议族:沙漏计时器形状
记住:协议族的图示,以及路由器工作层次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