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绪论知识分享!绪论是本章各章内容的宏观概括和共性提炼,包含以下内容:研究对象和任务、常用研究方法、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六大部分,带你宏观上认识生理学,入门生理学!
人体血清Na⁺浓度的正常范围是135~145mmol/L。摄入多,排出亦多;摄入少,排出亦少,不吃则不排。
整理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机体的影响及分期,分类和命名原则,病理学改变和形态特征,环境致瘤因素等知识点。为备考的同学们提供复习思路,化繁为简,框架简单明了,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疟原虫为按蚊传播的孢子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绪论
I. 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任务
研究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及内在机制。
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如何能在复杂多变的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的研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解的基础。
临床治疗和疾病过程的研究又有助于我们对正常生理功能的理解。
研究对象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识层次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整体水平的研究
II. 常用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急性实验
在体实验
活体解刨实验
离体实验
慢性实验
人体生理研究
调查和记录人体的一些生理参数资料为主
III.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最基本特征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兴奋性
刺激
表现形式
+兴奋
-抑制
具备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作用时间
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
适应性
生理性适应
行为性适应
生殖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衰老
随时间进展
功能减退、衰老、死亡
IV. 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机体的内环境
体液
约1/3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液
脑脊液
血浆
约2/3 细胞内液
概念: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就是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稳态
概念: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含义
指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
这个恒定状态是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意义:维持稳态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物节律
反映了机体内环境的水平相应的节律性变化。
机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纪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
三大类
日周期
月周期
年周期
V.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最常见的调节方式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反射活动的基础结构为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非条件反射:人体先天就具有的维持生命的基本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和反应都是固定。
条件反射: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个体在生命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特点:反应迅速,起作用快,调节精准
体液调节
某些生理活性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激素→受体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
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
VI.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是一个开环系统,其控制部分的活动不受受控部分活动的影响。
反馈控制系统
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
负反馈调节:指反馈调节后,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调节方式。
体内的控制系统绝大多数都属于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后,受控部分的活动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的活动。
特点
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负反馈适合于需要维持一定水平的生理过程(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 ;正反馈适合于需要快速发动、快速终止的生理过程(排尿反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 )。
前反馈控制系统
干扰信息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使控制部分可在输出变量未发生偏差引起反馈信息之前就对受控部分发出纠正信息。
处理好
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