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课程目标与内容思维导图
“课程目标与内容”是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要点,已将它整理成为一张思维导图,可对照图中的逻辑框架进行复习,我发布了一系列笔记,欢迎大家关注我,我将持续更新优质内容。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下图根据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而成。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下图根据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而成。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下图根据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而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课程目标与内容 P82
课程目标
确定的依据
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研究(学习者的需要)、对社会的研究(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学科的研究(学科的发展)
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包括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
是课程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同时成为其获得学习方法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他们积极的态度体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与布卢姆提出的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基本一致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
课程内容的构成 (辨析1)
课程内容的基本性质是知识,它包含学生应当具有的间接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
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直接经验
是指学生为学习书本知识而需要的感性知识,是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单选1)
直线式与螺旋式
直线式
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
螺旋式
是指在不同单元、不同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课程内容层层递进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
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他注重课程内容的独立体系和知识的深度
横向组织
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他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逻辑顺序
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顺序
是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 (单选1、简答1)
课程计划
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
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也是学校安排整个课程检查、衡量学校工作和质量的基本依据 还是编制各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主要依据
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其中,开设哪些学科(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课程标准 (单选2、辨析1)
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
是教材编写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材(教科书) (单选2、简答1)
概念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作用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 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基础性是教材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
体现教材的普适性
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学校的适用性
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要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