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考点之感觉和知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部分考点,下图为感觉和知觉两大知识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一科考点,下图整理学习理论相关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下图为记忆相关知识总结,供大家参考。
下图整理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中关于“想象”的相关考点,供大家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感觉和知觉
知觉
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种类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phi运动)
两静相继出现
电影、电视
诱导运动
一动一静,同时出现
云移月动;坐在火车上,房子和树木向后运动
自主运动
一静
暗室里的香薰或者烟头在运动
运动后效
一动一静,先动后静
注视瀑布后,将视线移到旁边的悬崖上,悬崖看起来在向上运动
社会知觉
对别人的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知觉
几种偏差
社会刻板效应
法国人是浪漫的这一刻板效应,遇到一个法国人就认为它是很浪漫的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学生认为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强
首因效应(最初效应)
人们交往时很注重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
投射效应
推己及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错觉
概念
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大小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时间错觉
倾斜错觉
规律(特征或基本特性)
选择性
对象与背景
花瓶与人脸侧影; 批改作业用红笔; 重点部分用彩色粉笔; 昆虫的保护色
理解性
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专业人员不仅能够知觉到产品图纸的细节,也能理解图纸背后的内容和意义; 隐匿图形;
整体性
在各种变化下,仍能知觉出是
整体把握
通过脸识别人,即使衣服发型更换;
一首音乐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或者不同的人歌唱,不会改变我们对歌曲整体性的知觉
给动物学家一块动物身上的骨头,他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动物形象
恒常性
事物的某个特征不变
不变性
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声音恒常性;
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肤觉
内部感觉
机体觉
平衡觉
运动觉
规律
感受性和感觉阙限的关系
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阙限: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阙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感受性与感觉阙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阙限低;感受性低则感觉阙限高。 感受性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提高,如茶博士的品茶功夫,炼钢工的“火眼金睛”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阙限
绝对感觉阙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一种刺激)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一种刺激)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阙限
差别感觉阙限(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两种刺激) 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两种刺激)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暗适应
照明停止或者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明适应
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继时对比
吃过糖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 手放进热水之后,再放到温水中,会觉得温水很凉
同时对比
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 把相同的小方块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小方块就显得亮些
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也称感觉后像 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很显著,又称视觉后像
视觉后效
正后像
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感到眼 前有一个同灯泡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里
负后像
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把视线转向白色的背 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的斑点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对某一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刺激则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在噪音环境中,黄昏视觉的感受性会降低到受刺激前的20%; 轻微的肌肉动作或用凉水擦脸可以使黄昏视觉的感受性提高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盲人失去视觉后,听觉更加敏锐 聋哑人“以目代耳”
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红色给人以热烈 欢快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