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之探索与抗争
中国近代史之探索史与抗争史,根据八年级上册历史1-9课整理。
编辑于2020-10-13 23:22:25中国近代史之探索与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金田起义
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领导者:洪秀全
主要人物: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
原因
外因
鸦片战争失败,外国势力入侵,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内因
清政府剥削加重,统治腐败,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背景: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时间:1851.1.11
建号
太平天国
起义军
太平军
永安建制
时间:1851.9
地点:永安
事件: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制度
封王
洪秀全天王
杨秀清东王
萧朝贵 西王
冯云山南王
韦昌辉 北王
石达开 翼王
封建色彩,埋下隐患
标志:初步建起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
时间:1853.3
事件: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标志: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颁布诏令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建立理想社会
核心观念:绝对平均
评价
积极
反映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发动和鼓舞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消极
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军事全盛
时间:1853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行动
北伐
全军覆没
西征
重大胜利
意义: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
时间:1853
原因:领导人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杨秀清意图篡位
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措施
封洪仁玕为干王
写成《资政新篇》
主张
向西方学习
改革内政
结果:未能付诸实践
提拔陈玉成,李秀成
取得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不利
安庆陷落
时间:1860
原因:曾国藩的湘军
结果:陈玉成被俘
攻克杭州(李秀成)
结果:失败
原因: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
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原因
直接: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
间接:敌人的破坏活动
根本: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天京陷落
时间:1864
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败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影响
积极
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消极
经济破坏,人口锐减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胜
实质:对鸦片战争的回响
洋务运动
含义:西方先进技术
标志: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
背景
内因:天国上演
外患:鸦片战争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学器物),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根本原因)
加上腐败和挤压,没让中国富强
代表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口号
”自强“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第一个军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规模最大的军工厂)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
兴办新式学校
设立翻译馆(京师同文馆)
派遣留学生(例:詹天佑赴美留学)
”求富“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辅助)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运输 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汉阳铁厂(张之洞 原料) 开平煤矿(李鸿章 原料)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资金)
管理落后 官僚腐败问题严重 生产成本高 效率低下
建立新式海陆军(交通运输业)
组建新式洋枪队 淘汰传统兵器 采用西式操练兵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84建立行省
进行海防建设 筹建新式海军
福建 广东北洋(最大)南洋海军初步建成
成立海军衙门
在台湾设立行省
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3化)
进步性
促进军事 民用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启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严重
领导人:康有为 梁启超
内容:拒和 迁都 变法
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结果:失败
措施: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观点:宣传变法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上海 《时务报》 梁启超 天津《国闻报》 严复
戊戌变法
背景:1897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标志:1898.6.11,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影响
君主立宪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民主化,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败因
触犯顽固派利益
脱离人民群众,缺乏群众支持
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
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
启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注定无法成功
戊戌政变
原因: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利益
标志:9.21凌晨慈溪发动政变标志变法失败
实质:反对维新派
内容: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观念:医国>医人
原因:民族危机严重,受西方教育影响
思想转变:改革-革命(改变社会制度)
原因: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遭到拒绝
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合众:联邦制,美利坚合众国,各地有各的宪法和政府
广州起义
起因:孙中山回到香港,联络陆皓东发动广州起义
时间:1895.10
结果: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宣告失败
措施:流亡海外,在国外发展革命组织
惠州起义
时间:1900
八国联军侵华,人民对清政府失望,令多有识之士惋惜
同盟会
背景: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周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梦回头》和《警世钟》
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光复会(上海)华兴会(留日学生 长沙)
时间:1905.8
领导人:孙中山
地点:日本东京
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成员: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总理:孙中山
机关报:《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组织基础
三民主义
民族(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核心):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
民生(发展延伸):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民国共赏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
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
领导人:刘道一 蔡绍南
结果:失败 刘道一等人遇害
地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意义: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时间:1907
领导人:徐锡麟
地点:安庆
经过:激战4 小时,因寡不敌众,失败,徐锡麟死难
绍兴起义
时间:紧接安庆起义
领导人:秋瑾,为数不多的女革命党人
结果:被告密,秋瑾被捕遇难
镇南关起义(广西起义)
时间:1907
领导人:孙中山 黄兴
结果: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
时间:1911.4
收殓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意义
极大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
反抗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为武昌起义准备条件
武昌起义
时间:1911.10.5原定-被发现-推迟-10.11-造弹爆炸-提早-10.10
策划: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知识分子)
主要力量:湖北新军(先进开放思想)
开始:武昌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经过: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湖北军政府(共和制)
时间:1911.10.11
都督:新军将领黎元洪
意义:辛亥革命的首义
结果:全国有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问题:宣布独立的省份多由旧军阀和资产阶级领导,标志着革命不彻底
时间:1911.10.10-1912.1.1
标志结束:孙中山任中华民国总理标志辛亥革命结束
影响
政治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封建仍存)
社会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和男女〈人人〉平等等观念深入人心)
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性: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补充)
小农经济
地主阶级
标志消失:解放战争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