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经济理论及公式整理
2020年经济中级考试所有理论汇总,各人物清晰对照其理论。
编辑于2020-11-05 07:44:13中级经济理论及公式整理
美国--斯科
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走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美国--莫迪利安尼
国民收入核算和宏观经济模型
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理论三个假设
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MPC<1)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
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③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与财产,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如果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中年人口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美国--弗里德曼
持久收入论
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
货币需求
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作为一种经济需求,理当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派生需求,来自对商品的需求
传统货币数量说
费雪的现金
MV=PT,其中,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
交易数量说
费雪认为,货币量是最活动的因素,会经常主动地变动,而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只要货币量发生变化,马上就会反映到物价上来,引起物价变动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π=K·Y/M,其中,Y代表总资源(总收入),K代表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π代表货币价值,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K·Y代表真实货币需求。
庞古
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
货币需求三个动机
投机动机
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预防动机
即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如应付失业、疾病等意想不到的需要,以及企业的不时之需
构成交易性需求,由获得的收入多少决定,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即L1=L1(Y)
交易动机
即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构成投资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即L2=L2(i)
货币需求函数:L=L1(y)+L2(i)
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货币需求量
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某年某国),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货币的数量,即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①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是以现在的收入与过去的收入加权计算的收入。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
②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机会成本——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持有货币的数量就会减少。如果物价上涨,人们就会减少货币持有量。
③其他因素——各种随机因素
自然失业率
就业与失业
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
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x 100%
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x 100%
在我国,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2018年,我国首次正式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
失业类型
自愿型失业
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劳动者自愿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情况。
摩擦型失业
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引起的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
结构型失业
产业调整的原因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
或者叫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处于繁荣与高涨时期,失业率比较低;在经济运行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失业率比较高。这种失业是宏观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
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价格总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弗里德曼的定义: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美国--索罗
索罗余值(全要素生产率)
斯蒂格利茨
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自然失业率,现在一般把它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
奥肯
奥肯定律
相对于潜在的GDP,即一个经济主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
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即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就会下降2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率一潜在GDP增长率)= -2x(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菲利普斯
菲利普斯曲线
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越高。
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弗里德曼认为,由于预期的存在和变动,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只是在短期内才是可能的,而在长期内则是不存在的。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克鲁格曼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该理论认为,许多产品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李嘉图
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也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李嘉图等价定理
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理论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
要素禀赋理论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
法玛
有效市场理论
皮考可·魏斯曼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瓦格纳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财政支出之所以不断增长是因为社会发展,经济增加,加大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支出不断扩大是客观规律
马斯格雷夫
经济发展阶段增长论
初期,政府投资大,基础建设项目多
中期,政府投资比重下降
成熟,政府投资比重加大,环境、交通、教育、通信投资
鲍莫尔
非均衡增长理论
分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政府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支出扩大
公共选择学派解释
财政幻觉,选民只关注扩大公共支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忽视了税收负担同时增加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增长是阶梯的,非连续的。公众忍受税负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忍受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最高限度
Pearson
变量间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度量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取值范围:-1≤r≤1。
r=0,变量XY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
-1≤r≤0,变量XY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
r=1,变量XY存在完全正相关线性关系,变量Y取值完全依赖X
r=-1,变量XY存在完全负相关线性关系,变量Y取值完全依赖X
相关程度:r的绝对值≥0.8高度相关 r的绝对值在0.5-0.8之间,中度相关 r的绝对值在0.3-0.5之间,轻度相关 r的绝对值小于0.3相关程度极弱,可当做无线性相关关系
孔多塞
投票循环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僚)行为
三大理论基石:①个人主义方法论;②经济人假设;③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
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政治家选票极大化
追求自我利益的政治家(政党),本身也不是基于选民的利益而行动,他们之所以提出符合选民意愿的纲领或提案,只是为了获得私利和再次当选。
投票循环
官僚体系无效率
利益集团与寻租
利益集团与官僚的合作,通常只是推进了小集团而非中间投票人的利益。
投票循环:某些情况下简单多数决没有结果,即出现投票循环现象,没有哪个候选对象能够稳定地胜出。
尼斯坎南
官僚理论解释政府失灵
解释了官僚体系缺乏效率的原因。该模型中的官僚机构具有两个特征:①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②官僚机构负责生产某种公共物品与服务,以与其服务对象的预算拨款相交换。
尼斯坎南模型在公共物品的政府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①应当增强官僚部门内部的竞争性,增加某一行业官僚部门的数量是方法之一,也可以允许其他行业现有的官僚部门通过业务参与以强化竞争;
②通过改变对官僚的激励,引导其最小化既定产出的成本
③通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外包,让更多的私人营利性企业加入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来,以期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