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8章48条
在严格监管下,监管规则是金融企业的指挥棒,得到监管的认可才可稳健发展。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最高规格的行业会议,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的内部审计规定大全,涵盖制度和年度指导意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项目时间管理6大步骤
项目管理的五个步骤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总则
定义
活动:监督、评价和咨询
方法: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
范围: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公司治理效果
作用:促进稳健经营和价值提升
目标
通过依法依规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权力规范运行和 反腐倡廉。
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有效落实
促进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
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共同实现战略目标
独立性(第三道防线)
业务经营
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
组织架构
独立垂直的内审体系
董事会6项
对独立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
根据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配备足够的内审人员
提供充足的经费并列入预算
批准内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
对独立客观开展内审提供必要保障
对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审计委员会
审计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审查外部审计的聘任事宜并监督其与公司的关系 审阅公司财务资料,就其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做出判断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经其授权:
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报告,
审批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
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
高管层3项
支持独立履职,确保资源充足到位
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务发展、产品创新、操作流程、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的最新发展和变化
根据内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总审计师4项
由董事会聘任和解聘
对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定期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报告工作,并通报高管层
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内部审计章程、审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内部审计制度
组织实施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
对内部审计整体质量负责
内审部门5项
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经营活动、风险管理、风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
制定并落实审计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开展后续审计,评价整改情况,
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负责
向总审计师负责并报告工作
内审人员
审计一体化
审计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改革方向
建立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专业化审计队伍
人数
专业胜任能力
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掌握业务的最新发展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
行为规范
客观、保密原则
诚信正直的道德操守
禁止性行为
不得参与有利益关系的审计项目
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不得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
不做缺少证据支持的判断
不做误导性陈述
章程、职责和权限
审计章程4基础5重点 报监管部门备案
内审的目标和范围
地位、权限、职责
报告路径及与高管层的沟通机制
总审计师的责任和义务
内审与风险管理、内控的关系
内审活动外包的标准和原则
内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对重点业务条线和风险领域的审计频率及后续整改要求
内审人员的准入及退出标准、后续教育制度和人员交流机制
内审事项4板块4条线
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管盲区
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审计力度
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
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
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信息系统的持续可靠和安全性
机构运营、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和高管的履职情况
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监管部门指定项目的审计工作
其他
权限
建立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获取信息、参加会议培训的权利 检查的权力 处理和处罚建议权
独立性和超然性
不得直接参与或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经营管理的决策和执行
工作流程
内审部门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报审计委员会批准。
充分考虑监管关注事项
实施审计前
组成审计组、收集资料、了解审计对象、编制方案、审前培训、下发通知
审计过程
审核、观察、访谈、调查、函证、鉴定、调节和分析等方法
现场、非现场结合
信息科技运用
审计报告
审计目标和范围
审计依据
审计发现
审计结论
审计建议
整改落实
后续审计
档案管理
质量控制
达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努力达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有关标准
部分活动外包
有限的特定的内审活动外包
审计活动外包的责任
外包的限制
外包制度
知识转移机制
知识和技能
考核与问责
评价与薪酬
两层评价
内审责任制
审计对象的绩效考评依据
审计对象的配合
监管评估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 加强审计工作领导,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
加强党的领导
发挥利剑作用
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
维护国家安全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促进依法治国
推动廉政建设
加强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增强监督合力
沟通机制
报告要素2重要5报告
内部审计计划、
重要审计发现及其整改情况、
向董事会提交的全面审计工作报告、
外部机构对银行的审计报告、
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报告、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报告
指定项目审计
监管评估内容7过程2结果
内部审计章程;
内部审计范围、频率和效果;
公司治理机制;
集团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集团层面与其规模、风险偏好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对附属机构的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机制;
内部审计活动外包情况;
内部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内部审计问责情况;
其他事项。
内审工作的监管意见
纳入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评估及监管评级
坚持问题导向,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推动审计工作前移,对重点业务条线和风险领域开展分析研究,根据风险状况合理、动态确定相关业务条线和风险领域的审计频率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