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的思维导图,介绍了阈限的测量、心理量表、信号检测论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三章 社会心理的思维导图,社会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弥漫在社会及其群体中的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思维导图,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维果茨基(鲁利亚、列昂节夫“维列鲁学派”)、生态系统理论。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的思维导图,研究设计有横断设计、追踪设计纵向研究、聚合交叉设计、双生子设计等行为遗传的研究设计、微观发生学设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阈限的测量
绝对AL/差别阈限DL
极限法(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
测量
绝:递增、递减序列——+-感觉(转折点)
差:标准刺,比较刺(递增、减序列)——+-=(上限-下限)/2=所有平均值/平均数=?
误差
习惯(递增>递减)
期望(递减>递增)
练习(偏低)(前半>后半)
疲劳(偏高)
变式
系列组法:阶梯法
暗适应/听觉适应(不能用递增/减)
平均误差法(调整法、在造法、均等法)
绝:每次调的算术平均数
差:∑(调整结果-多次调整结果的平均数)/N
动作(最大)
时间(ABBA)
空间(标准刺在刺激左右边各一半)
恒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
5~7个刺,最大95%最小5%,距离等随机现
绝:(两点阈)①直线内插法 (刺激横坐标、正确判断纵坐标50%)②平均Z分数法(比内精) ③最小二乘法(最精确) ④斯皮尔曼分配法(阶梯间距够大)
差:二类反应75%、三类反应50%
练习、疲劳、时间
分组法
用对数单位的比较刺激系列
单一刺激法
比较
共同点
都要选刺激序列和反应序列
简化被试对刺激反应
较多的测量次数
不同点
符合操作阈限程度:恒定(最)>极限(次)>平均(不)
效率:平均>恒定>极限
误差:极限(期望、习惯、练习;ABBA);恒定(练习、疲劳;ABBA+随机);平均(动作;ABBA)
三、信号检测论
感受性、辨别标准
基本原理
统计决策理论
击中P(y/SN)+漏报(n/SN)=100%;虚报(y/N)+正否(y/N)=100%
最优决策与判断原则
影响因素:信号噪声先验概率;判定奖惩程度;被试差异;速度与准确性权衡
两种独立指标
反应偏向
拟然比β=O(击中)/O(虚报);β>1严;<1宽;=1不宽不严
报告标准C
辨别力指标d'
d'=Z击中-Z虚报
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感受性曲线)
击中-纵/虚报-横
①曲率d'(越弯辨别力大)
②左下β高严;β∞大,SN≈0(都噪声);β≈0,N≈1(噪声=信号);β∞大≈0,ROC完美,某处标准
③曲线各种感受性相同
④坐标轴换Z分数→直线(方差齐性假设)
三种实验方法
有无法(回答SN/N)
评价法(报告后等级评定)
迫选法(辨别力)
二、心理量表
类型
是否等距,有无0点:命名、顺序、等距、比例
顺序量表
等级排列法(直接)
对偶比较法(间接)
等距量表
感觉等距法(直接)
“同时”(二分法)
“渐进”(分一个)
差别阈限法(间接)
绝对阈起,每一“最小可觉差”JND(单位)心理相等
费希纳定律(韦伯基础)
假设:①最小可觉差相等、②较强的感觉是许多小之和
比例量表
感觉比例法
(加倍/减半/任何比例)
数量估计法
斯蒂文斯幂定律P=KIn(上标);a=1直线;>1正加速曲线;<1负加速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