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思维导图,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按照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编辑于2023-10-02 17:08:39 湖南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氧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红磷燃烧实验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水进入集气瓶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气密性不好2.红磷量不足3.未冷却就打开装置4.导气管中有一部分残留的水
水进入集气瓶多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塞瓶塞速度过慢2.弹簧夹没夹紧
化学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空气的组成成分
按照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例如:水、酸奶、盐
区别
纯净物能用化学式表示,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活泼
用途:医疗急救,供给呼吸,炼铜 ,气焊,化工生产,航空航天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沸点低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中冲氮气以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
种类:氦、氖、氩、氪、氙、氡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在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点光源,氦可以制造低温环境
保护空气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
防治措施:多植树造林、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空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
pm2.5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无色无味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实验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
化学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持续发红,放出热量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往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文字表达式:木炭+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
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生红热现象,没有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
将铁丝拧成螺旋状:增大铁丝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在铁丝前放一根火柴:利用火柴燃烧给铁丝加热,引燃铁丝
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化学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反应类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与氧发生反应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固固加热型
发生装置:铁架台、试管、棉花塞、酒精灯、单孔橡胶塞
收集装置:导气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实验方法:排水集气法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检验集气瓶内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若复燃,则为氧气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瓶口,若复燃,则收集满
化学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实验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发生装置:锥形瓶,漏斗、导气管、单孔橡胶塞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玻璃片
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发应速率、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
实验现象
只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则带火星的小木条没有反应,木条没有复燃
加入高锰酸钾后,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没有产生气泡后,再加入高锰酸钾,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酸钾制取氧气
装置、操作、收集、检验方法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
实验原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进行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空气密度
长进短出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空气密度
长出短进
排水集气法:不易溶于水
长水出,短气进
装配原则: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工业制氧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利用的是液态氮沸点比液态氧沸点低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氧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红磷燃烧实验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水进入集气瓶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气密性不好2.红磷量不足3.未冷却就打开装置4.导气管中有一部分残留的水
水进入集气瓶多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塞瓶塞速度过慢2.弹簧夹没夹紧
化学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空气的组成成分
按照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例如:水、酸奶、盐
区别
纯净物能用化学式表示,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活泼
用途:医疗急救,供给呼吸,炼铜 ,气焊,化工生产,航空航天
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沸点低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中冲氮气以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
种类:氦、氖、氩、氪、氙、氡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在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点光源,氦可以制造低温环境
保护空气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
防治措施:多植树造林、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空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
pm2.5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无色无味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实验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
化学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持续发红,放出热量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往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文字表达式:木炭+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
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现象:发生红热现象,没有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
将铁丝拧成螺旋状:增大铁丝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在铁丝前放一根火柴:利用火柴燃烧给铁丝加热,引燃铁丝
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化学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反应类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与氧发生反应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固固加热型
发生装置:铁架台、试管、棉花塞、酒精灯、单孔橡胶塞
收集装置:导气管、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实验方法:排水集气法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检验集气瓶内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若复燃,则为氧气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瓶口,若复燃,则收集满
化学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实验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发生装置:锥形瓶,漏斗、导气管、单孔橡胶塞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法: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玻璃片
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发应速率、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
实验现象
只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则带火星的小木条没有反应,木条没有复燃
加入高锰酸钾后,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没有产生气泡后,再加入高锰酸钾,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酸钾制取氧气
装置、操作、收集、检验方法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
实验原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进行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制取装置
固固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空气密度
长进短出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空气密度
长出短进
排水集气法:不易溶于水
长水出,短气进
装配原则: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工业制氧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利用的是液态氮沸点比液态氧沸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