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应急管理法制
应急管理法制的思维导图,应急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治原则、权力优先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比例原则、应急公开原则,一起来看更多应急管理法制知识。
应急管理中的监测预警机制,监测:广义上是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追踪,获取信息后及时报送,处理并发出预警的整个流程。狭义是以科学的方法收集相关信息,为科学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重要信息基础。
在应急管理领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突,应该具备科学 、高效、专业的各类机制,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应急管理法制
应急法制的基本原则
1、法治原则
2、权力优先原则
3、人权保障原则
4、比例原则
5、应急公开原则
突发事件法的制定与实施
1、制定时间: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施时间:2007年11月1日
2、主要制度: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度;突发事件的监测制度;突发事件的预警制度和预控措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制度;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
3、不足:立法思路以“控权”而非“应急”作为首要目标,导致其工作性价值有所减弱;内容相对原则、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应急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在应急资源的整合能力上还存在差距;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还缺乏制度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事前准备缺乏足够明确、具体的保障性措施。
应急预案
1、定义:是为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同时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2、构成要素:突发事件的情景、参与应对处置的机构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资源、应采取的行动
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1、编制准备:确定预案编制部门、确定预案编制人员、成立预案编制委员会、准备资料、培训准备
2、编制过程:风险分析、确定职责、调查分析资源、确定响应程序和行动、完成预案文本
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1、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
完善总体预案的内容框架
明确区分事件分级、分级应对和响应分级
进一步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和现场指挥机制
强化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工作要求
细化应急处置各环节工作措施
2、强化预案的疏散与撤离环节
疏散:人群由聚集区域快速向危险区域外分散
撤离:有一定预警时间的情况下,短时间从灾难可能影响地区安全地、有序地转移密集人群
3、加强和完善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保护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社会防灾减灾格局
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2健全属地管理机制
3.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
落实“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结合”的应急管理方针
1.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时,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放在首位,防患于未然
2.加强对突发事件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促进各行业,各领域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3.强化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
4.积极开展安全防范知识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
5.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树立忧患意识,完善预案体系,推进应急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