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高考大题生态
生物必修三生态大题整理,水污染之类的生态治理项目,修复防治!
编辑于2020-12-23 15:37:49生态
物质循环
塘泥富含有机物,许多地方都有“塘泥肥田,秋谷满仓”的说法,运用物质循环知识说明科学道理:塘泥中有机物在分解者作用下转变为水稻需要的有机物,
桑基鱼塘可肥桑原因:鱼塘泥种大量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被桑树吸收,有利于桑树生长
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补偿能力的影响.生态学家在海拔3500米处的草场进行实验,测定生物量[谋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 ,计算地上及地下补偿量(补偿量可作为草场营养资源恢复的重要指标,为植物生长量与被采食量之和),牛羊啃食和践踏会使牧草中能量减少,但一定程度的啃食能刺激牧草生长,从而对牧草生长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图中结果显示重度放收和中度放牧的地上补偿量均显省高于封育组,推测可能的原因:动物啃食刺激牧草生长,且排出的粪便、尿液,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产生矿质营养(氮磷等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营养,所以导致重度放牧和中度放牧地上补偿量均显省高于封育组
地面可控火灾对生态系统有益原因:能烧尽地面的残枝败叶,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增加了土壤中无机盐含量,有利于植物生长
鸽子粪便可以进入鱼塘被利用,从物质和能量方面看意义: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物质投入原因:人工生态系统会不断有产品输出,带走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②氮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农田土壤中含氮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农产品源源不断自生态系统输出,其中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
能量流动
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能量来自硫化物,由硫细菌氧化硫化物获得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原因:每个营养级生物会因为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
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原因: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能量在两种相邻的生物间传递效率不一定是10%到20%,原因: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比值,每个营养级可能含有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也可能占有多个营养级,所以......
农田和森林遭遇相同持续干旱气候时,农田退化为沙地,森林维持正常功能这反映出:森林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抗性大于农田生态系统
池塘鱼类养殖要采用立体养殖,从群落结构角度分析原因: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采用合理密养,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将池塘中的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类换为肉食性鱼类,则鱼类产量将降低原因: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类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
延长腐生食物链意义: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除草除虫意义: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桑基鱼塘比单纯养鱼更好:实现对能量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信息传递
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来降低害虫发生率原理:破环正常性别比例,降低种群出生率来降低种群密度
信息传递:①初夏池塘蛙声一片有利于种群繁衍②牛羊数量受牧草影响呈现出季节性变化体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③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发育,同时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说明信息传递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①狼可以根据气味捕捉兔子,气味属于化学信息②用信息素驱赶以牧草为食的昆虫,信息素是化学信息
恢复
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的存在,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从生物群落角度分析说明:树木天敌能维持热带森林的稳定性
采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原的生态学 意义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效益统一
封山育林区种子的传播速度快于非法狩猎区,原因:动物对植物种子的传播由重要作用,封山育林区动物得到了保护,利于种子传播
植树造林来缓解温室效应的生物学原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减少空气中的CO2,从而维持大气中的C-O平衡
综合因素
请从个体和生态系统两个生命系统层次说明锄禾的目的 ①为了疏松土壤,增加农作物根的有氧呼吸,利于根部矿质元素的吸收②为了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与农作物间竞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与普通荔枝园相比,生态荔枝园中害虫少,土壤肥沃,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该模式的生物学意义是: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促进物质循环
生态瓶是人工微生态系统,要使系统正常运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配置齐全;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生物要有合适的比例
从图中数据分析,在湖边滩涂种植某种植物,不能达到种青引鸟的目的,原因:很多种类的鸟的食物是昆虫,昆虫种类越多,密度越大,鸟类就越多,而引种某植物后,昆虫种类和密度都明显低于其他群落
数量变化
决定沙漠蝗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J型曲线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s型曲线形成原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竞争
在沙漠改造前15年间,物种多样性呈上升趋势,第15年达到最高,随后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原因:部分生物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能获得更多生存资源,导致一些生物种群消失②在封山育林恢复初期,物种丰富度呈上升趋势,一段时间后,物种丰富度开始下降,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原因: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淘汰
最后阶段乔木取代灌木成为优势种主要原因: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光能的能力
入侵物种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原因: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入侵物种繁殖很快,会抢占空间食物等资源
农业中常采用保护大豆蚜虫天敌的措施来治理虫害,既能控制害虫数量又能维持豆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天敌捕食蚜虫能将蚜虫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豆田的物种树木和营养结构未发生改变,豆田的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适量砍伐成年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阳生植物增多,原因是:砍伐成年树后,林下植物接受光照强度增加,有利于阳生植物生长繁殖
①受保护组C中帽贝数量下降的可能原因: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三种帽贝存在种间竞争,C帽贝处于劣势②写出未受保护组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帽贝A/B/C→砺僪
松毛虫危害可适度改变马尾松松林的郁闭度(反应林木密度指标)和地表植被的覆盖,请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出现该现象原因:松毛虫取食马尾松松叶,降低了松林的郁闭度,使得地表植被接受光照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被生长加速
演替
荒原恢复林场结构的人工种植品种选择标准是:耐旱,本地物种,
荒原变林海过程中群落单位面积CO2吸收量上升原因:生产者增多且群落垂直结构变复杂
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下,我国西北荒漠地区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林海,原因: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时间短原因:次生演替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生物多样性
群落交替区种群数目比单一群落区多,原因:群落交替区环境条件更复杂
①松毛虫危害松类,柏类,杉类,自然界中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但是马尾松单纯林中却常常发生爆发性危害,原因:树种单一,松毛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少,松毛虫易扩散和蔓延②如果种阔叶混交林不容易爆发原因:多种树混交,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抑制了害虫的扩展和蔓延
为了改善水系景观,人们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少数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则该湖泊生态系统清除少量城市生活废水的能力会减弱,原因: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草菇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不参与其中的能量传递
防治
针叶松主要病虫害是松毛虫,防治方案一:喷施高效农药,方案二:投放松毛虫天敌松毛虫寄生蜂,方案评价:方案一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导致虫害再次爆发,还造成环境污染;方案二可以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不造成污染
普通荔枝园果实易患病害,为治理根部病害,果农施用农药,病害却越来越严重,原因:①农药的选择作用而保留了抗药性强的病原微生物②有益微生物大量死亡,造成病原微生物失去限制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取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与投放鼠药相比,采用这种方法开控制田鼠种群密度的优点是:设置了更多的模拟木桩,有利于增加猛禽的数量,从而捕食了更多的田鼠,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污染
为净化水质,研究人员利用无土栽培将水生植物种在多个人工浮床上,求这些水生植物特点:根系发达,吸收NP能力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多年生
生态专家建议多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来治理水华,原因:挺水植物可与藻类竞争光照和无机盐,抑制了藻类生长/挺水植物遮盖水面的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挺水植物能竞争吸收水中过多的无机盐,抑制藻类生长
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但芦苇聚集区域富营养化程度不明显,原因:芦苇吸收水体中N、P并与藻类竞争阳光(芦苇即挺水植物)
水体中无机N磷酸盐含量高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鱼类大量死亡原因:NP含量高,藻类大量繁殖,呼吸作用消耗大量O2;同时微生物分解植物遗体残骸,也消耗大量O2,导致水体缺氧,鱼类大量死亡
某湿地出现了水华现象,湿地中鱼类死亡时间往往发生在一天中的早晨,原因:该时段水中溶氧量低
生活污水污染一段时间后,藻类数量会大量上升,原因: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为藻类繁殖提供了养料(利于繁殖)
水体被生活污水轻度污染,水中溶解氧含量在最初一段时间会下降,原因:生活污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大量分解,此过程消耗大量溶解氧
蒲草大量死亡后,蓝藻生物量会增加,合理解释是:蒲草大量死亡,蓝藻获得更多的空间和阳光等资源;蒲草死亡后遗体被分解,为蓝藻提供了大量无机盐
利用蒲草进行湿地修复,如果只种蒲草,极易在夏季引发水华,由此我们得到启示是生态恢复过程种应: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