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点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精心制作教师考编招聘教综的思维导图免费送给大家,喜欢的话点个赞鼓励作者哦,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编辑于2021-01-04 16:39:591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由来(单选题)
最早提出“教育”一词
孟子 《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最早解释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教,上所释,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狭义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教育
德育
考点
单选题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共同点——有目的
区别——狭义有计划性
多选题
广义教育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主导/关键作用
受教育者/学习者
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措施/手段+内容
中介
考点
单选题
三要素和地位一一对应
基本矛盾
受教育者是否学会教育内容
多选题
最基本的教育要素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偶然×、动物×、本能×
社会属性
永恒性
人在教育在(职能)
历史性/时代性
古今不同
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
转化活动(不会→会)
继承性
古今相同
不平衡性
超前/落后
生产性
潜在的投资
民族性
阶级性
考点
单选题
名词、关键词、例子一一对应
多选题
永历民生长相接济
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首要)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政治(首要)
经济(基础)
文化(深远)
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
计划内
隐性功能
非计划
保守功能
重复、封闭
超越功能
更新、变革
考点
单选
功能和例子一一对应
判断
隐性不等于负向
隐性功能可以转化为显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
补充
需要起源-杨贤江
交往起源-叶澜
考点
理论-人物-观点一一对应
地位
最早的起源学说-神话
第一个正式提出-生物
最科学的起源学说、理解教育起源的金钥匙-劳动
生物和心理起源的对比
区别-动物界是否存在教育
相同点-违背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特征
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在劳动中进行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记忆:简单劳动无级
古代社会
中国
奴隶社会
夏朝(奴隶社会初期)
教育场所
庠-最早的学校;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
商朝
教育场所
出现了最早的“小学”
西周
国学(首都)、乡学(首都之外)
教育特征
学在官府、政教合一(阶级性)
春秋
教育特征
私学兴起
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核心:礼、乐
基础(小艺):书、数
道德:礼
体育:射、御
封建社会
战国
教育特征
私学兴起盛,以儒墨显学
教育场所
稷下学宫
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两汉
教育特征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育场所
太学(最高学府);老师:博士
设立鸿都门学(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选仕制度
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
考察是否孝顺(举孝廉)
征辟制(自上而下征辟)
魏晋南北朝
选仕制度
九品中正制
门第取人
隋唐
教育场所
六学二馆(等级性)
选仕制度
科举制
宋元明清
宋教育场所:书院
沿用科举制(1905年废除)
教育内容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归纳
1、教育场所(学校)
夏:庠
西周:国学、乡学
春秋战国:私学(稷下学宫)
汉代:太学、鸿都门学
宋朝:书院
2、教育特征
学在官府:阶级性
六学二馆:等级性
3、教育内容
奴隶社会-六艺
封建社会-四书五经
4、选仕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元明清:科举制
西方
奴隶社会
古埃及
宫廷学校
法老教育皇子皇孙、贵族的场所
僧侣学校
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以天文学、数学、建筑学等科学为主
职官学校
训练专项工作的官员
文士学校(开设最多)
训练文字、书写、计算、有关律令、执政能力等知识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印度
宗教教育
婆罗门
维持种姓制度,以《吠陀》为主要内容
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佛教
众生平等
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古希腊
斯巴达
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尚武,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重视女子教育,国家教育机构
雅典
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崇文,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多才多艺的政治家和商人
忽视女子教育,私立教育机构
封建社会(中世纪)
教会教育
培养教士和僧侣
教育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将四学纳入七艺)
骑士教育
培养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
奴隶社会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特征
学校教育称为奴隶主阶级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劳教脱离)
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学校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
脑力劳动和劳力劳动相分离
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积累,是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
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为统治阶级服务
封建社会
教育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特征
阶级性(统治阶级)
等级性(地位)
象征性(地位)
举例:六学二馆
道统性(内容)
专制性(管理)
刻板性(学习方式)
记忆:劳教脱离、有阶级
近代社会
特征
教育国家化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教育义务化
德国(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教育世俗化
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还俗)
教育法制化
我国《义务教育法》
现代社会(20世纪以后)
终身化
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全民化
所有人接受教育
民主化
所有人接受相同教育
教育机会均等,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
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教育方式、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等
多元化
目标、形式、管理、内容、标准等等
现代化
设备、手段等等
核心:人的现代化
关键: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全球化
信息化
教育具有科学性
注重科学指导
考点
单选题
名词和例子一一对应
简答题
全民终身科学民主,现代全球多元信息化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模块一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