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错牙合畸形
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
编辑于2021-01-13 22:39:03错牙合畸形
分类
安氏错牙合畸形
1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
近远中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但牙列中有错位牙
表现为牙列拥挤,上颌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牙合,前牙深覆合,后牙颊舌向错位
11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
近远中关系不调,磨牙为远中关系
轻度远中错合关系(上下6的近中颊尖相对)
完全远中错合关系
1分类
磨牙关系为远中错牙合,上颌前牙唇向倾斜(表现为上颌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度牙合,开唇露齿)
亚类
一侧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2分类
磨牙为远中错牙合,上颌前牙舌向倾斜(表现为内倾型神深覆牙合,面下部过短,颏唇沟较深)
亚类
一侧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另一侧为中性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111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
近远中关系不调,磨牙为近中关系
轻度近中错牙合关系(上6的近中颊尖与下6的远中颊尖相对)
完全近中错牙合关系(上6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6和7之间)
亚类
一侧为近中错牙合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表现
前牙对牙合,反牙合或开牙合,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
毛燮均分类法
牙量骨量不调
第一分类
机制
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症状
牙齿拥挤错位
矫治
扩弓,推磨牙向后,减径或减数
第二分类
机制
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症状
有牙间隙
矫治
缩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长度不调
第一分类(近中错牙合)
机制
上颌或上颌牙弓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颌牙弓长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症状
后牙近中错牙合,前牙为对牙合或反牙合,颏部前突
矫治
推下牙弓向后,或牵上颌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第二分类(远中错牙合)
机制
上颌或上颌牙弓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颌牙弓长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症状
后牙为远中错牙合,前牙深覆盖,颏部后缩
矫治
推上牙弓向后,或牵引下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第三分类
机制
上颌或上颌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颌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症状
后牙中性,前牙反牙合
矫治
矫治前牙反牙合
第四分类
机制
上颌或上颌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颌前部牙弓长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症状
后牙中性,前牙深覆盖
矫治
矫治前牙深覆盖
第五分类
机制
上下颌或上下颌牙弓长度过大
症状
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矫治
减径或减数
宽度不调
第一分类
机制
上颌或上颌牙弓宽度较大,或下颌或下颌牙弓宽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症状
上颌牙弓宽于下颌牙弓,后牙深覆盖或正锁牙合
矫治
缩小上颌牙弓宽度,扩大下颌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第二分类
机制
上颌或上颌牙弓宽度较小,或下颌或下颌牙弓长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症状
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牙合,反牙合或反锁牙合
矫治
扩大上颌牙弓宽度,或缩小下颌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第三分类
机制
上下颌或上下颌牙弓的宽度较小
症状
上下颌牙弓狭窄
矫治
扩大上下颌牙弓
高度不调
第一分类
机制
前牙牙槽过高,或后牙牙槽过低,或两者兼有
症状
前牙深覆牙合,可能出现面下1/3过低
矫治
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或两者并用
第二分类
机制
前牙牙槽过低,或后牙牙槽骨过高,或为复合机制
症状
前牙开牙合,可能出现面下1/3过高
矫治
升高前牙,压低后牙,或两者并用,或矫治颌骨畸形
个别牙错位
机制
局部变化造成的个别牙齿错位,。不代表牙合颌,面的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和骨量的不调
症状
有舌向,唇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异位,斜轴等情况
矫治
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特殊类型
不能归入以上五类的错牙合畸形
病因
遗传
种族演化
颅面比例的变化
咀嚼器官的退化
个体发育
环境
先天因素
母体因素
胎儿因素
常见的先天性牙颌发育畸形
额外牙
先天性缺失牙
牙齿大小和形态异常
舌形态异常
唇系带异常
后天因素
全身性因素
急性或慢性疾病
内分泌功能异常
营养不良
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
乳牙早失
乳牙滞留
乳牙下沉
乳尖牙磨耗不足
恒牙早失
恒牙早萌
恒牙萌出顺序紊乱
恒牙异位萌出
功能性因素
吮吸功能异常
奶瓶位置不正,奶嘴大小不适,喂养姿势不当
咀嚼功能异常
食物结构的变化
呼吸功能异常
口呼吸
异常吞咽
其他颌面部肌功能异常
口腔不良习惯
吮指习惯
舌习惯
舔牙习惯
舌尖舔初萌的下颌前牙,致下颌前牙的唇向倾斜,或前牙反牙合
吐舌习惯
伸舌习惯
舌尖在上下颌前牙之间,致局部性开牙合
舌体向前方伸展,下颌前移,下颌前突畸形
唇习惯
咬下唇习惯
咬上唇习惯
覆盖下唇习惯
偏侧咀嚼习惯
颜面部骨骼结构不对称
咬物习惯
局部性开牙合
外伤
检查诊断
一般检查
患者基本情况记录
询问病史及其他相关情况
检查
牙,颌,牙合,面的检查
牙
牙合的发育阶段,乳,替,恒
牙的基本状况
数目,形态,大小,颜色,釉质发育状况,龋齿
牙的萌出,替换状况
错牙合畸形表现
牙的拥挤度的定量评价
1度拥挤≤4mm
11度拥挤:4mm<拥挤度≤8mm
111度拥挤:>8mm
牙弓与牙合
矢状向关系
磨牙关系
安氏分类
尖牙关系
前牙关系
深覆盖的分度
1度深覆盖:3mm<覆盖≤5mm
11度深覆盖:5mm<覆盖≤8mm
111度深覆盖:覆盖>8mm
横向关系
垂直向关系
深覆牙合的分类
1度深覆牙合: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唇面超过切1/3而不足1/2或下颌前牙切缘咬在上颌前牙舌面超过切1/3而不足1/2
11度深覆牙合: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唇面超过切1/2而不足2/3或者下颌前牙切缘咬在上颌前牙舌面超过1/2而不足2/3
111度深覆牙合: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唇面超过2/3或下颌前牙切缘咬在上颌前牙舌面超过1/3
开牙合的分类
1度开牙合:0mm<开牙合≤3mm
11度开牙合:3mm<开牙合≤5mm
111度开牙合:开牙合>5mm
口内其他软硬组织
牙周组织及口腔卫生状况
牙槽,基骨及腭盖情况
唇舌系带
舌体
缺损
功能
口外及面部形态
颌骨
上下颌骨的形态,大小,位置
下颌平面陡度
面部
前面观
水平向
垂直向
唇部
侧面观
面部形态
唇部形态
颏部形态
颞下颌关节
全身情况检查
模型分析
记存模型:矫治前,矫治过程中某些阶段及矫治完成后患者牙牙合状态的记录,应制作精准,长久保存
准确,清晰
包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隆,唇系带
工作模型
模型的测量分析
拥挤度分析
牙弓应有弧形长度(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
牙弓现有弧形长度或可用间隙(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
牙弓拥挤度:牙弓应有弧形长度与牙弓现有弧形长度的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
替牙期拥挤度分析
牙弓应有弧形长度预测
牙弓现有弧形长度预测
牙齿大小协调性:Bolton指数分析
前牙比:下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100%
全牙比:下颌12个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12个牙冠宽度总和×100%
Bolton指数:指上下颌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颌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
牙弓形态测量分析
牙合曲线的曲度
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
牙弓长度的测量
三段法,切牙近中接触点,尖牙牙尖,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第二磨牙远中面
牙弓宽度的测量
牙弓前段:左右侧尖牙牙尖间的宽度
牙弓中段:左右侧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的宽度
牙弓后段:双侧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宽度
牙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
X线头影测量分析
常用X线头影测量标志点
颅部标志点
蝶鞍点S
鼻根点N
耳点P
颅底点Ba
Bolton点(Bo)
上颌标志点
眶点O
翼上颌裂点(Ptm)
前鼻棘(ANS)
后鼻棘(PNS)
上牙槽座点(SPr)
上颌中切牙点(UI)
下颌标志点
髁顶点(Co)
下颌角点Go
下牙槽座点B
下牙槽缘点Id
下颌切牙点LI
颏前点Po
颏下点Me
颏顶点
软组织侧面标志点
额点G
软组织鼻根点Ns
眼点E
鼻下点Sn
唇缘点
上唇缘点
下唇缘点
上唇突点
下唇突点
软组织颏前点
咽点
常用X线头影测量平面
基准平面
前颅底平面SN
眶耳平面FH
Bolton平面
测量平面
腭平面ANS-PNS
牙合平面OP
6的咬合中点与上下颌中切牙间的中点(覆牙合或开牙合的1/2处)的连线
均分后牙牙合接触点而得
下颌平面MP
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下颌下缘最低部的切线
下颌角点与下颌颏顶点间的连线(Go-Gn)
下颌支平面RP
面平面N-Po
Y轴
蝶鞍中心与颏顶点的连线
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
上下颌骨的常用测量项目
基准平面
SN和FH
测量项目
SNA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过大则凸
SNB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过大则前突
ANB角: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SNA-SNB
NP-FH: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越大越前突
Y轴角:SGn与FH相交的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越小越突
NA-PA:反映面部的上颌部分相对于整个侧面的关系,角度越大上颌的相对突度越大
MP-FHMP与FH的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也反映面部的高度
ANS-Ptm:ANS和Ptm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上颌的长度
S-Ptm:S和Ptm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上颌后界与蝶鞍中心点间的位置关系,也反映上颌骨的前后位置关系
Co-Po:Co与Po在MP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反映下颌骨的综合长度
S-Co:S和Co在FH平面上垂足间的距离,代表下颌髁突后界与蝶鞍中心间的位置关系,同样也代表下颌骨的前后位置关系
上下颌前牙的测量项目
面部高度常用的测量项目
全面高(N-Me)
上面高(N-ANS)
下面高(ANS-Me)
上面高与全面高之比:(N-ANS/N-Me)×100%
下面高与全面高之比
常用软组织的测量项目
面型角FCA
鼻唇角NLA
面上部高UFH
上唇长ULL
下唇长LLL
上唇突度ULP
下唇突度LLP
H角Pos-UL连线与NB的交角,代表软组织颏部与唇的位置关系
早期预防
内容
早期预防及预防性矫治
早期阻断性矫治
早期颌骨生长控制和矫形治疗
有利因素
可充分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
降低某些复杂牙颌畸形的治疗难度,改善骨性畸形的上下颌牙弓及颌骨的不调关系
选择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简单
及时改善了畸形,利于儿童身心健康
不利因素
易误诊或矫治过度
易复发
涉及的知识多,对医师的要求高
需要患儿和家属的配合
特点
矫治时机要适当
乳牙列4岁左右
恒牙列8-9岁
颌骨畸形的矫正在10-12
上颌基骨宽度的扩大不应大于15岁
矫治力应适宜
对牙采用柔和的轻力
乳牙及初萌恒牙的移动施力轻而柔和,施力位置靠近牙颈部
对颌骨的矫正施用较重的力
颌骨的功能矫治: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在重建咬合的过程中不能过度移动下颌位置
颌骨的矫形治疗应采用较大的力,才能刺激上颌骨生长或抑制下颌生长
疗程不宜太长
一般不超过6-12个月,临床多选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局部固定矫治器
目标有限
方法
简单矫治器治疗
不良习惯的阻断
间隙保持及阻萌
牙弓不调的矫治
功能性矫治器治疗
口外矫形装置治疗
肌功能训练
矫治
多学科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