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货币与物价
本导图讲述了货币是什么,货币是怎么影响经济的,通货膨胀是怎么发生的,通货膨胀会产生什么影响。导图内容来源于中国大学MOOC-宏观经济学(武汉大学),配合课程使用效果更佳。
本导图为作者备考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笔记,已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设《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题型均为客观题。《专业知识和实务》为专业科目,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经济、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知识产权10个专业类别;《经济基础知识》为公共科目,由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法律、会计、统计六个部分组成。
本导图为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经济基础知识》的统计部分,主要包括统计与数据科学、描述统计、抽样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本导图为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经济基础知识》的货币与金融部分,主要包括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
货币体系
货币是什么
定义
用于市场交换的一种资产存量,在各类资产(股票、债券、货币)中流动性最好
功能
交易媒介
价值储藏:存银行作为一种资产
计价单位
种类
法偿货币:没有内在价值,依法确立的货币。例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等
商品货币:金、银等
测度
M0:通货(CU)
现金,即纸钞+硬币
M1:通货(CU)+活期存款(DD)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p
供给:经济中流通的货币存量,即M1
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M1:CU+DD
准备金(RE)
银行收到的存款中未再放贷出去的那部分窖藏现金或依法规存放在中央银行那里的部分。
实际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留存的准备金
准备金比率re=RE/DD
实际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比率
贴现与再贴现
贴现:企业拿商业票据找商业银行换取资金
再贴现:商业银行拿商业票据找中央银行换取资金
贴现率:贴现的收益率
贴现率高,贴现行为就少,投放到市场的货币就少。 贴现率低,贴现行为就多,投放到市场的货币就多。
通货存款比率cu=CU/DD
基础货币(MB)
直接由央行发行出来的所有其他货币赖以产生的那种货币,又称高能货币。
要点
一般来自央行
香港的基础货币来自三家商业银行:上海汇丰银行、香港中国银行、渣打银行
可以派生更多的货币
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
本质上就是债券,是央行对公众打的欠条
MB=CU+RE
银行外+银行内
货币是如何供给出去的
通货存款比率为零(cu=0)
通货为0,即所有拿到贷款的人都把钱再存回银行,在无限穷次循环之后,央行投放▲MB,M1就会增加1/re倍的▲MB。 例如,央行投放1000元,re为10%,则M1新增10000。 p ▲M1:M1的增加量 ▲MB:基础货币的增加量 ▲RE:准备金的增加量
通货存款比例不为零(cu≥0)
p ▲M1:M1的增加量 ▲MB:基础货币的增加量 cu:通货存款比率 re:准备金比率
通货存款比率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投放的基础货币(MB)一定时,通货存款比率(cu)越高,带来的货币供给(M1)越少
货币与物价
在长期,货币如何影响经济
不影响实际变量,如产量与就业
影响名义变量,如价格等
货币的交易数量方程式
M×V=P×T M:货币供应量 V: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交易次数
货币的收入数量方程式
M×V=P×(tY) M:货币供应量 V:货币交易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Y:假设T=t×Y Y:总产出 M×(V/t)=P×Y M×V'=P×Y V'=V/t:货币收入流通速度
考虑货币供给与需求后的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供给
M:名义货币余额 M/P:实际货币余额,即这些钱在当下实际能买多少东西
货币需求
Md:名义货币需求 Md/P=(M/P)d:实际货币需求,在当前物价水平的基础上,实际需要的购买力
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因素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M/P)d=kY,即货币需求是产量的函数
考虑供求平衡的货币数量方程
M/P=(M/P)d=kY→M(1/k)=PY→M×V"=P×Y V"=1/k:货币市场货币供求均衡的时候的货币收入流通速度
均衡公式VS方程式
货币需求函数:(M/P)d=kY 供求平衡时:M×V"=P×Y 交易数量方程:M×V=P×T 收入数量方程:M×V'=P×Y 此后用V代替V"
货币数量论
货币流通速度一般为一个稳定的值,假设为常数`V;长期来看,产量取决于技术与资源,与货币无关,假设为常数`Y。于是: M`V=P`Y 表明: 长期来看,货币数量只影响价格水平,即货币量和物价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货币数量与央行
央行是引发通货膨胀的根源,也是控制通货膨胀的主力。
货币数量方程到底说了什么
MV=PY 最终货币供求会均衡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货币不影响经济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鞋革磨损成本
采取抵抗通货膨胀的措施所花费的成本
菜单成本
物价更改所花费的成本
资源错配
货币增多,导致物价上涨,使人们错误地判断该物品稀缺,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该物品的生产
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
短期内无法准确判断究竟是物品价值提升导致的价格增长还是通货膨胀导致的价格增长。
税收扭曲
购买力并未改变,但是名义收入增多导致纳税增多,从而造成实际收入的降低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 有利于:雇主,债务人,收入灵活者 不利于:职员,债权人,固定收入者
温和通货膨胀的可能好处
通货膨胀导致工资降低,企业得以雇佣更多工人投入生产,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从衰退走向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