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章 企业投融资决策及并购重组
2023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第九章 企业投融资决策及并购重组,年金的类型包括后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 掌握一次性收付款项、年金的计算公式。
编辑于2023-10-23 00:07:25第九章 企业投融资决策及并购重组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
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
正确揭示了不同时点上的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
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
年金的类型包括后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 掌握一次性收付款项、年金的计算公式
风险价值观念
单项资产(或单项投资项目)的风险衡量:掌握期望报酬率、标准离差率、风险报酬率的计算公式; 区分标准离差与标准离差率的异同
1、确定概率分布。
2、计算期望报酬率。期望值是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各自相应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它反映了预计报酬的平均化,即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投资者的合理预期值。
3、计算标准离差,简称标准差,是反映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或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小,风险也就越小。即标准离差与风险同向变动。
4、计算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和期望报酬率的比值。在期望报酬率不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 反之,则越小。即标准离差率与风险同方向变动。
风险报酬估计: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标准离差率*100%; 投资者必要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风险价值的相关概念:投资者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报酬率
第二节 筹资决策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
个别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率=用资费用额/(筹资额-筹资费用额)
长期债务资本成本率的测算:1,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长期借款年利息额*(1-所得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1-筹资费用率)]; 2,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债券每年支付利息*(1-所得税率)/[债券筹资额*(1-筹资费用率)]
股权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1,股利折现模型:固定股利政策、固定增长股利政策;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普通股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股利折现模型
固定股利政策:普通股资本成本率=每年每股分派的现金股利/普通股每股融资净额
固定增长股利政策:普通股资本成本率=(第1年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融资净额)+每年股利增长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即为普通股投资的必要报酬率,而普通股投资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优先股资本成本率=优先股每股年股利/优先股筹资净额
留用利润资本成本率:与普通股本基本相同,只是不考虑筹资费用
综合资本成本率,又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是指一个企业全部长期资本的成本率
综合资本成本率的计算:第1种资本成本率*第1种资本比例+第2种资本成本率*第2种资本比例····
决定综合资本成本率的两个因素:个别资本成本率、各种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比例是负债比率。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啄序理论、动态权衡理论、市场择时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公司的债务的违约风险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根据代理成本理论,债权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
啄序理论:公司倾向于首先采用内部筹资; 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公司将先选择债权筹资,再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这种选择不会传递对公司股份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
动态权衡理论:将调整成本纳入模型之中。当成本调整小于次优资本结构所带来的公司价值损失时,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就会向其最优资本结构状态进行调整; 否则,公司将不进行这种调整。
市场择时理论:1,在股票市场非理性、公司股份被高估时,理性的决策者应该选择增发股票。2,当股票被过分低估时,理性的决策者应该回购股票。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净收益观点、净营业收益观点、传统观点
净收益观点:该观点认为,债务资本成本率一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率,因此,公司的债务资本越多,债务资本比例就越高,综合资本成本率就越低,公司的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的不足是忽略了财务风险。
净营业收益观点:该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决定公司价值的真正因素应该是公司的净营业收益。
传统观点:按照该观点,增加债务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的有利的,但债务资本规模必须适度。如果公司负债过度,综合资本成本率就会升高,并使公司价值下隆。
MM资本结构理论:1958年,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
命题1-无论公司有无债权资本,基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予以折现
命题2-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率随着筹资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公司的市场价值不会随股权资本比例的上长升而增加。资本成本较低的债务给公司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会被股权资本成本率的上升而抵销。
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财务目标,经营状况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企业资产结构、企业投资者及管理当局的态度、行业特征及发展周期、经济环境的税务政策及货币政策。
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资本成本比较法、每股利润分析法(理解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含义)
资本成本比较法是指在财务风险的适度条件下,测算可供选择的不同资本结构或筹资组合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并以此为标准相互比较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在适度的财务风险下,综合资本成本率最低的方案可确定为最佳资本结构。
每股利润分析法是利用每股利润无差别点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盈余点。
1、当企业的实际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选择资本成本固定型的筹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优先股)较为有利。
2、当企业的实际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选择资本成本非固定型筹资方式(发行普通股)较为有利。
杠杆理论: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的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以较大幅度变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杠杆现象
营业杠杆,又称经营杠杆。营业杠杆=(息税前盈余额的变动额/息税前盈余额)/(营业额的变动额/营业额)
营业杠杆系数越大,表示企业息税前盈余对销售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越高,经营风险越大; 反之就越小。
财务杠杆,又称融资杠杆。财务杠杆=息税前盈余额/(息税前盈余额-债务年利息额)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收益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总杠杆,又称联合杠杆。总杠杆系数=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第三节 投资决策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现金流量估算:现金流量指一定时间内各种现金流入流出及现金净流量的统称。按项目期间,将现金流量分为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终结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总体是现金流出量,用负数或带括号的数字表示。
1.固定资产投资额(现金流出量),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等。
2.流动资产投资额(现金流出量),包括对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现金等流动资产的投资。
3.其他投资费用(现金流出量),指与长期投资有关的职工培训费、谈判费、注册费用等。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现金流入量),指固定资产更新时原固定资产的变卖所得现金收入。
营业现金流量: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是指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1、营业现金流入量=投资项目的每年销售收入
2、营业现金流出量=付现成本(需要当期支付现金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不包括折旧)
3、每年净营业现金流量(NCF)=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净利润+折旧
终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完结时所发生的现金流量
1、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
2、原来垫支的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
3、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
1,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静态)、平均报酬率;
投资回收期根据每年年末尚未回收的投资额加以确定。
平均报酬率=平均年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100%
2、贴现现金流量指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净现值、内部报酬率、获得指数
获利指数,又称利润指数,是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获得指数=投资项目的未来报酬总现值/初始投资额
项目决策原则:在只有一个备选文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获得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采纳;在有多个文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在可选文案中选择获利指数最大的投资项目。
内部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内部报酬率反映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率。
项目决策原则: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算出的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则采购方案; 在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择内部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净现值=投资项目未来报酬总现值-初始投资额。
项目决策原则: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采纳净现值为正(大于0)的方案; 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在可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项目风险的衡量与处理方法:调整现金流量法、调整折现率法
调整现金流量法,把不确定的1元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然后用无风险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净现值
肯定当量系数指不确定的1元现金流量相当于使投资者肯定满意的金额系数,数值在0~1,越远期的现金流量,其肯定当量系数越小。
调整折现率法,对高风险项目采用较高的折现率计算净现值。
长期股权投资决策:长期股权投资反映一种交换行为,是企业将资产让渡给被投资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运营管理风险、投资清理风险)
投资决策风险
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及可行性认证风险
决策程序不完善和程序执行不严的风险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风险
投资清理风险
投资清理风险是指退出风险具体包括投资退出时机与方式选择的风险等
投资运营管理风险
被投资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股东选择风险、公司治理结构风险
项目小组和外派人员风险
信息披露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的内部控制
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
明确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投资执行控制
投资处置控制
第四节 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方式及效应:收购与兼并、分立与分拆、资产注入与资产置换、债转股与以股抵债
债转股与以股抵债
债转股,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使被投资公司降低债务负担
以股抵债,以其持有的股权抵偿其所欠债务的行为,使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提高
资产注入与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的双方均出资产,通常意味着业务的互换
资产注入,按评估价或协议价注入对方公司(现金、股权)
收购与兼并
分立与分拆
并购重组动因:客观动因、主观动因
客观动因,指从企业发展本身出发考虑的动因,如多元化经营、谋求更长远发展
主观动因,指企业管理者、所有者等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的动因,如扩大管理者职权、自我实现层次需要等。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买卖双方对标的(企业或股权或资产)做出的价值判断,是并购重组的重要环节。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法:PEG=1,表明市场赋予股票的价值可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PEG大于或小于1,表明可能高估或低估股票的价值,业绩的成长性会高于或低于市场的预期
市盈率法: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每股盈利
收益法:包括股利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
市净率法: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销率法:市销率=股票市值/销售收入
第九章 企业投融资决策及并购重组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
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
正确揭示了不同时点上的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
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
年金的类型包括后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 掌握一次性收付款项、年金的计算公式
风险价值观念
单项资产(或单项投资项目)的风险衡量:掌握期望报酬率、标准离差率、风险报酬率的计算公式; 区分标准离差与标准离差率的异同
1、确定概率分布。
2、计算期望报酬率。期望值是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各自相应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它反映了预计报酬的平均化,即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投资者的合理预期值。
3、计算标准离差,简称标准差,是反映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或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小,风险也就越小。即标准离差与风险同向变动。
4、计算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和期望报酬率的比值。在期望报酬率不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 反之,则越小。即标准离差率与风险同方向变动。
风险报酬估计: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标准离差率*100%; 投资者必要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风险价值的相关概念:投资者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报酬率
第二节 筹资决策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资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
个别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率=用资费用额/(筹资额-筹资费用额)
长期债务资本成本率的测算:1,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长期借款年利息额*(1-所得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1-筹资费用率)]; 2,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债券每年支付利息*(1-所得税率)/[债券筹资额*(1-筹资费用率)]
股权资本成本率的测算: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1,股利折现模型:固定股利政策、固定增长股利政策;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普通股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股利折现模型
固定股利政策:普通股资本成本率=每年每股分派的现金股利/普通股每股融资净额
固定增长股利政策:普通股资本成本率=(第1年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融资净额)+每年股利增长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率即为普通股投资的必要报酬率,而普通股投资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系数*(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优先股资本成本率=优先股每股年股利/优先股筹资净额
留用利润资本成本率:与普通股本基本相同,只是不考虑筹资费用
综合资本成本率,又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是指一个企业全部长期资本的成本率
综合资本成本率的计算:第1种资本成本率*第1种资本比例+第2种资本成本率*第2种资本比例····
决定综合资本成本率的两个因素:个别资本成本率、各种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比例是负债比率。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啄序理论、动态权衡理论、市场择时理论
代理成本理论:公司的债务的违约风险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根据代理成本理论,债权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
啄序理论:公司倾向于首先采用内部筹资; 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公司将先选择债权筹资,再选择其他外部股权筹资。这种选择不会传递对公司股份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
动态权衡理论:将调整成本纳入模型之中。当成本调整小于次优资本结构所带来的公司价值损失时,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就会向其最优资本结构状态进行调整; 否则,公司将不进行这种调整。
市场择时理论:1,在股票市场非理性、公司股份被高估时,理性的决策者应该选择增发股票。2,当股票被过分低估时,理性的决策者应该回购股票。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净收益观点、净营业收益观点、传统观点
净收益观点:该观点认为,债务资本成本率一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率,因此,公司的债务资本越多,债务资本比例就越高,综合资本成本率就越低,公司的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的不足是忽略了财务风险。
净营业收益观点:该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决定公司价值的真正因素应该是公司的净营业收益。
传统观点:按照该观点,增加债务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的有利的,但债务资本规模必须适度。如果公司负债过度,综合资本成本率就会升高,并使公司价值下隆。
MM资本结构理论:1958年,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
命题1-无论公司有无债权资本,基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予以折现
命题2-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其股权资本成本率随着筹资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公司的市场价值不会随股权资本比例的上长升而增加。资本成本较低的债务给公司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会被股权资本成本率的上升而抵销。
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财务目标,经营状况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企业资产结构、企业投资者及管理当局的态度、行业特征及发展周期、经济环境的税务政策及货币政策。
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资本成本比较法、每股利润分析法(理解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含义)
资本成本比较法是指在财务风险的适度条件下,测算可供选择的不同资本结构或筹资组合方案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并以此为标准相互比较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在适度的财务风险下,综合资本成本率最低的方案可确定为最佳资本结构。
每股利润分析法是利用每股利润无差别点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方法。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筹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盈余点。
1、当企业的实际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选择资本成本固定型的筹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优先股)较为有利。
2、当企业的实际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选择资本成本非固定型筹资方式(发行普通股)较为有利。
杠杆理论:由于特定费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的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以较大幅度变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杠杆现象
营业杠杆,又称经营杠杆。营业杠杆=(息税前盈余额的变动额/息税前盈余额)/(营业额的变动额/营业额)
营业杠杆系数越大,表示企业息税前盈余对销售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越高,经营风险越大; 反之就越小。
财务杠杆,又称融资杠杆。财务杠杆=息税前盈余额/(息税前盈余额-债务年利息额)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杠杆收益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总杠杆,又称联合杠杆。总杠杆系数=营业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第三节 投资决策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现金流量估算:现金流量指一定时间内各种现金流入流出及现金净流量的统称。按项目期间,将现金流量分为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终结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总体是现金流出量,用负数或带括号的数字表示。
1.固定资产投资额(现金流出量),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等。
2.流动资产投资额(现金流出量),包括对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现金等流动资产的投资。
3.其他投资费用(现金流出量),指与长期投资有关的职工培训费、谈判费、注册费用等。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现金流入量),指固定资产更新时原固定资产的变卖所得现金收入。
营业现金流量: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是指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1、营业现金流入量=投资项目的每年销售收入
2、营业现金流出量=付现成本(需要当期支付现金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不包括折旧)
3、每年净营业现金流量(NCF)=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净利润+折旧
终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完结时所发生的现金流量
1、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
2、原来垫支的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
3、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
1,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静态)、平均报酬率;
投资回收期根据每年年末尚未回收的投资额加以确定。
平均报酬率=平均年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100%
2、贴现现金流量指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净现值、内部报酬率、获得指数
获利指数,又称利润指数,是投资项目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获得指数=投资项目的未来报酬总现值/初始投资额
项目决策原则:在只有一个备选文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获得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采纳;在有多个文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在可选文案中选择获利指数最大的投资项目。
内部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内部报酬率反映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率。
项目决策原则: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算出的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则采购方案; 在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择内部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最多的投资项目。
净现值=投资项目未来报酬总现值-初始投资额。
项目决策原则: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采纳净现值为正(大于0)的方案; 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在可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项目风险的衡量与处理方法:调整现金流量法、调整折现率法
调整现金流量法,把不确定的1元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然后用无风险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净现值
肯定当量系数指不确定的1元现金流量相当于使投资者肯定满意的金额系数,数值在0~1,越远期的现金流量,其肯定当量系数越小。
调整折现率法,对高风险项目采用较高的折现率计算净现值。
长期股权投资决策:长期股权投资反映一种交换行为,是企业将资产让渡给被投资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运营管理风险、投资清理风险)
投资决策风险
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及可行性认证风险
决策程序不完善和程序执行不严的风险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风险
投资清理风险
投资清理风险是指退出风险具体包括投资退出时机与方式选择的风险等
投资运营管理风险
被投资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股东选择风险、公司治理结构风险
项目小组和外派人员风险
信息披露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的内部控制
可行性研究、评估与决策控制
明确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
投资执行控制
投资处置控制
第四节 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方式及效应:收购与兼并、分立与分拆、资产注入与资产置换、债转股与以股抵债
债转股与以股抵债
债转股,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使被投资公司降低债务负担
以股抵债,以其持有的股权抵偿其所欠债务的行为,使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提高
资产注入与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的双方均出资产,通常意味着业务的互换
资产注入,按评估价或协议价注入对方公司(现金、股权)
收购与兼并
分立与分拆
并购重组动因:客观动因、主观动因
客观动因,指从企业发展本身出发考虑的动因,如多元化经营、谋求更长远发展
主观动因,指企业管理者、所有者等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的动因,如扩大管理者职权、自我实现层次需要等。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买卖双方对标的(企业或股权或资产)做出的价值判断,是并购重组的重要环节。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法:PEG=1,表明市场赋予股票的价值可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PEG大于或小于1,表明可能高估或低估股票的价值,业绩的成长性会高于或低于市场的预期
市盈率法: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每股盈利
收益法:包括股利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
市净率法: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市销率法:市销率=股票市值/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