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第75集
元帝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只持续而来一百多年,这个强大的王朝其 兴也勃,其亡也忽,像蒙古铁骑卷起的一阵风,来了又去,令人感慨。 作为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在位三十五年,是元朝在 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比开国之君元世祖忽必烈还多一年,在漫长的执政 生涯中,妥懽帖睦尔经历了从成长、振作,到消沉乃至堕落的大起大落 的过程。
1081年,宋神宗发动了五路伐夏战争,这是北宋开国以来调动兵力最大的一次战争。大宋有30万大军,西夏只有15万,而且大宋国库充盈,装备精良,西夏还正好内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稳操胜券的战争。但最后,其中13万宋军围攻灵州城18天也没拿下来,西夏掘开黄河,抄了粮道,宋军不战而溃。明明占尽优势,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失败?
"苦难大宗师欧阳修:落寞离京背后的精神涅槃!《文明之旅》第68期带你走进大宋治平四年的历史现场当政治生命终结、病痛缠身时,这位文坛巨匠在羞愤交加中离开开封,却爆发出超乎常人的创作力从濮议风波到台谏围攻,从信念折磨到身体煎熬,欧阳修用《病隙碎笔》式的清醒,完成了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代言同期世界:塞尔柱帝国攻占耶路撒冷,拜占庭远征失败,一代大师的谢幕与欧亚震荡同频共振"
你知道宋朝的官制有多乱吗?一个人能同时有仨头衔。比如包拯,当年他的正式名片上写着:“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听起来威风凛凛,但他到底在哪儿上班,是在刑部?在龙图阁?还是在开封府?为什么一个官得顶着三个身份才能工作?其实这三顶帽子各有讲究。“刑部郎中”代表级别,相当于职级;“龙图阁直学士”是荣誉称号,说明皇帝赏识你;“权知开封府”才是干活的岗位,还带点“先干着看”的意思。听起来挺复杂的,其实每一步都有现实考虑,既要有人干活,又得留好退路。那宋朝人为什么要把官制设计得这么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二十大报告知识地图(完整版)
小学语数外教学设计(含模板)
中国通史第一集
中国通史第2集
中国通史第3集
中国通史第4集
中国通史第5集
中国通史第6集
中国通史第7集
中国通史第8集
元
顺
帝
妥懽帖睦尔
成长经历
宫廷斗争
忽必烈去世后,35年间更换了七个皇帝
父亲元明宗和母亲在长期流亡之后,在回大都路上被毒死,10岁的妥懽帖睦尔幸免于难
明宗的弟弟文宗重登皇位,妥懽帖睦尔再次被流放
广西生活
流放安身地为广西桂林市的独秀峰
居住在一座大园寺的寺庙中,高僧传授给他的是儒家文化
对建筑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后世称为"鲁班天子"
即位风波
公元1332 年 ,文宗去世,皇后和权臣燕铁木儿拥立明宗嫡子懿璘质班为皇帝,是为宁宗,即位仅 53 天便病逝了
1332 年底,妥懽帖睦尔终于回到大都,在燕铁木儿的授意下,有太史上言,说妥懽帖睦尔不可以立为皇帝,立则天下大乱
1333 年 5 月,燕铁木儿病逝,妥懽帖睦尔正式即位,成为元顺帝
血腥政变
权臣伯颜继燕铁木儿后崛起,同样骄横跋扈
燕铁木儿的女儿成为妥懽帖睦尔的皇后,其家族势力仍然很大
两大权力家族在宫中进行着激烈的争斗,最终,伯颜将燕铁木儿的势力彻底清除
权臣时期
伯颜专断
伯颜独任中书右丞相,又加任大丞相,还兼职其他各类职务官衔累计达 246 字
是在元朝历史上的权权势最大的一个宰相
打压汉人
重申汉人、南人不得持有兵器、马匹的法令,甚至连农民使用的铁叉等农具也被视作兵器
提出一个荒谬的计划,奏请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理由是这五姓人最多,杀掉他们就可以杜绝祸患。
停废科举,汉人、南人不得学习蒙古色目文字
改变局面
伯颜集团内部出现分裂,妥懽帖睦尔物色好了下一个可以依赖的人,就是伯颜的侄子的脱脱
脱脱受儒家思想影响,欲大义灭亲
1340 年 ,在妥懽帖睦尔的授意下,脱脱等人发动政变,伯颜被流放广东,中途死去。
公元 1341年,正式改年号为至正,他任命脱脱出任中书右丞相,着手整顿一系列弊政,史称至正更化。
脱脱改革
缓解矛盾
恢复科举取士制度,国子监招收蒙古,色目,汉人达3000多人
昭雪冤案,并开马禁,减盐额,免除积欠的租税
脱脱亲自负责经筵,遴选儒臣为妥懽帖睦尔进讲
编修典籍
开始法典《大元通制》的编修工作, 1346 年颁行全国
脱脱开始主持纂修辽、宋、金三史,三朝各为正统,编三部历史
脱脱辞职
公元1334年,脱脱因病身体欠佳,上表请辞。
蒙古色目贵族依赖皇帝的赏赐,凭特权大肆兼并
许多民众失去了土地,生活十分困苦,加上天灾频仍,民变四起
内容来源|纪录片《中国通史》第75集 工具|Mindmaster 制作|絮起
二次改革
原因
至正更化的改革措施,更多地体现为粉饰文治,调整蒙统治关系,未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矛盾,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元朝统治积重难返的颓势
货币改革
1349 年,脱脱复出,再次对朝廷弊政进行改革
1350 年,印行新的纸钞-至正交钞,发行新的铜钱-至正通宝钱。
兑换比例是以前的兑换比例的很多倍,物价飞涨,纸钞贬值
治理黄河
黄河多次决口泛滥,不仅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流民激增,社会动荡加剧
浸漫运河,盐场,对元朝经济命脉构成严重威胁
1351 年 4 月征调大批民工,军兵开始治理黄河
治河的过程彻底暴露了统治的种种弊病,农民被迫成为河工苦力,承担繁重的物资供应,官吏大发淫威,扣发口粮
元朝灭亡
统治腐败
蒙古色目贵族生活极其奢侈腐朽,皇帝赏赐给他们数量惊人的财物,并且纵容他们兼并土地,垄断工商业
的商业大多掌握在权贵之家的手里,包括诸王、公主、驸马、功臣、高官、放高利贷的商人以及大寺院
妥懽帖睦尔沉溺在宫廷生活的享乐之中,下令在宫中内苑建造龙船,并亲自设计图纸。
没有意识到整个帝国已处于危机之中
农民起义
1351 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发生起义,全国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很快发展成燎原之势。
脱脱频繁调动军队,对各地红巾军进行镇压,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地方军阀,元军稳住了阵脚
脱脱被贬
1354年,脱脱发动攻势,张士诚惨败,准备投降
妥懽帖睦尔听信谗言,以劳师靡财的罪名剥夺了脱脱一切职务,又将他一贬再贬
脱脱被临阵夺职,百万大军一时溃散,溃散的元军转投红巾军或张士诚这样的反元势力
地方军阀
地方武装势力发展起来的军阀成为各战场主角
妥懽帖睦尔的号令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作用
妥欢贴睦尔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元朝宫廷和地方势力分裂为两派,一派拥护皇帝,一派支持太子,双方展开激烈政争
妥懽帖睦尔消极沉沦,迷上藏传佛教的密宗修行
明军崛起
1368 年夏,徐达、常遇春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元朝的家门口,妥懽帖睦尔逃往上都
明兵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北元
蒙古宗室退居蒙古高原仍奉元朝正朔,史称北元
北元日渐衰落,最终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两部分
1369 年,妥懽帖睦尔退至应昌府,回到漠北
1370 年 ,妥懽帖睦尔病逝于应昌,时年 51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