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粘膜出血是由于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成为紫绀。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由其它疾病所引起。
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称为咯血。咯血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癌等。其次是心血管疾病,如风湿怀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皮肤黏膜出血
机制
血管壁功能异常
正常血管破损时,局部小血管反射性收缩,使血流变慢,利于初期止血,再由血小板释放血管收缩素等作用下,使毛细血管持久收缩,发挥止血作用。
常见于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癫、老年性紫癫、机械性紫癫
严重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及代谢障碍,维C、维B3(烟酸)缺乏、尿毒症
血小板异常
血管破损处PLT相互黏附、聚集成白色血栓阻塞伤口
PLT减少
生成减少
再障
白血病
破坏过多
特发性TP
药物过敏性TP
消耗过多
血栓性TP
DIC
PLT增多
原发性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继发性
慢粒
脾切除后
PLT功能异常
遗传性
PLT无力症
尿毒症
肝病
异常球蛋白血症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过程复杂,有许多凝血因子参与,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引起凝血障碍,导致皮肤黏膜出血
血友病
重度肝病
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
异常蛋白血症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
抗凝药物治疗过量
原发性纤溶
临床表现
血液淤积于皮肤或黏膜下,形成红色或暗红色斑,压制不褪色,视出血面积大小可分为
瘀点<2mm
紫癫3~5mm
瘀斑>5mm
特点
PLT减少出血
同时有瘀点、紫癫、瘀斑
有鼻出血、齿龈出血、月经过多、血尿、黑便
严重可至脑出血
PLT病
PLT计数正常
出血轻微
但手术时出血不止
血管壁功能障碍
四肢或臀部有对称性
内脏、肌肉出血
软组织出血
关节腔出血
常有家族史或肝病史
紫癫
高出皮肤(荨麻疹或丘疹性样)
痒感
关节痛
腹痛
累计肾脏
血尿
老年性紫癫
手、足伸侧瘀斑
单纯性紫癫
四肢慢性偶发瘀斑,常见于经期
伴随症状
过敏性紫癜
四肢对称性紫癫
TP、DIC
紫癫伴广泛性出血
肝脏疾病
紫癫伴黄疸
白血病、再障
皮肤黏膜出血伴贫血
发热
自幼有轻伤后出血不止
关节畸形
关节肿痛
此类疾病PLT·虽增多,仍可引起出血现象,是由于活动性凝血酶生成迟缓或伴有PLT功能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