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读书笔记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2022年 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第五部分 会计知识梳理,包括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政府会计等内容。
“ 第一章 市场 供给 市第 一场 部需 分 供 经给 济 学与 基 础均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两因素:①购买欲望②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2012 年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十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二十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不同类型物品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消费竞争性(个人单独消费,如:冰淇淋)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消费竞争性(同时供多人消费,如:报警器) 政府提供,私人无法提供可协作 如果没有政府,就会提供不足
公共资源:具有消费竞争性无排他性(稀缺资源使用不受限制,如:捕鱼) 如果没有政府,就会使用过多
俱乐部物品:具有排他性无消费竞争性(受益人相对固定,如:消防队)
排他性:一个人使用或消费阻止其他人使用的特性 消费竞争性:一人使用减少其他人使用物品的热性
2.公共物品
搭便车者:不为产品支付费用却同样享受这种产品消费者(烟花表演)
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收益的研究 (估计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收益和成本,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是否提供该物品,如:国防最贵之一) 人人受用难以估算价值
基础研究
一般性知识
特定技术(专利技术)
3.公共资源
公地悲剧: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公共资源使用大于合意水平 (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使他人少用,负外部性导致公共资源过度使用)
政府努力限制公共资源使用 没有政府就使用过多
道路(既是公共物品也是公共资源)
第十二章 税制的设计
1.政府的财政概况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2.税收的效率 (纳税人成本)
税收的无谓损失:总剩余减少大于税收收入
遵从税法的管理负担
平均税率:纳税人实际缴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总税收/总收入(衡量纳税人支出)
边际税率:边际收入征收的税款与边际收入之间的比率(税收扭曲了多少激励)
定额税:对每个人等量征税(富穷人征收一样税,人认为不公平) 边际税率为零,不会产生扭曲激励,从而也不会引起无谓损失 适用价格稳定,质量和规格标准难以统一的产品,如:土地、汽油
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大于政府收入①税收改变激励所引起资源配置扭曲(无谓损失)②遵守税法的管理负担
3.税收与平等
受益原则:人们应该根据从政府服务中所得利益来纳税
支付能力原则:根据人可承受的负担来对其征税 能力相同者税负相同,大者税负重,小者税负轻,无者无税负
纵向平等:不同支付能力人不同纳税
横向平等:相似支付能力人等量纳税 (难以运行每个家庭情况不一)
支持“富有的纳税人应该比贫穷的纳税人多纳税”的两个论据是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收入原则
比例税:高、低收入人相同比例纳税
累退税:随征税数额增大而递减降低税率(高收入缴纳低比例税)
累进税:随征税数额增大而提高税率(高收入缴纳高比例税)
公司利润双重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如公司所得税引起企业减少资本投资,那么工人要承担部分税收负担) 经济学家支持对消费征税而不对收入征税(人储蓄决策)
第四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三章 生产成本
1.什么是成本
总收益:一定时期内企业出售产品所得货币量,价格*数量
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
固定成本: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厂房费用) 固定成本增加不改变边际成本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费用(原材料)
企业总成本是生产和定价决策的决定因素
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显性与隐性)经济学家考虑
企业供给动机
会计利润:总收益-成本(显性)会计师考虑
利润和总收益是正相关 利润和总成本是负相关
2.生产与成本
生产函数:生产物品的投入量与产量的关系的函数
边际产量:投入要素不变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增加量
边际产量递减:投入要素不变,投入量超出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①以技术不变为前提;②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工人增加,边际产量减少) 生产函数变得平坦,而总成本曲线变得陡峭
3.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
显性成本: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材料、人工、制造)
隐性成本:自身拥有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成本(自身管理、自有土地)
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产量
边际成本:生产者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总成本变动量/总产量变动量
企业的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企业的大部分成本在短期内是固定的,而所有的成本在长期内都是可变的,长期可调整并达到规模 “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
有效规模:企业生产的产量是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4.短期与长期成本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产生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规模不经济:企业(产量)扩大倍数小于成本扩大倍数 产生主要原因是规模过大、沟通缓慢、决策失误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
企业许多成本短期是固定的,长期是可变的 改变产量时,短期平均总成本比长期增长更快
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什么是竞争市场
竞争市场 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
市场有许多卖者和买者(把价格作为既定市场条件)
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相同(信息完全)
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市场势力:企业可以影响出售商品的市场价格
竞争企业收益
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对所有企业而言,市场达到长期均衡,平均收益等于物品价格)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引起总收益变动 (对竞争企业而言,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
边际收益递减:投入要素不变,投入量超出特定值时,边际收益是递减
2.利润最大化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增加其产量
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减少其产量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正好相等,利润最大化(企业目标)
3.暂停与退出市场
暂停营业:短期中,企业不能收回固定成本,物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
退出市场:长期在,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 长期在,企业所有成本是可以改变的,能收回固定、可变成本,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4.需求变动
短期中,需求上升使价格上升带来利润,需求减少使价格下降带来亏损 短期中,价格高或低于平均总成本 短期供给曲线是其边际成本曲线在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
长期中,企业自有进入退出市场,数量自发调整,市场回到零利润均衡 长期中,供给曲线更具有弹性
企业的价格在短期和长期中都等于边际成本 企业的价格在长期中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 企业可以增加或减少产量以提高利润 价格=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注:产量的边际成本在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之间,在短期中继续生产,但在长期中会退出市场
政府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比经济中的其他部门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