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年 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2022年 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第五部分 会计知识梳理,包括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政府会计等内容。
编辑于2022-09-28 15:09:27 贵州第五部分 会计
第二十八章 会计概论
一、会计基本概念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经济活动 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 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
按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划分
财务会计: 1.以会计准则为依据 2.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主要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 4.提供的信息是对过去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
管理会计: 1.满足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编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2.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内容
会计的基本职能 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
核算职能: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运用一定的方法或程序,反映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客观经济活动情况,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特点
监督职能:利用预算 、检查、考核、分析等手段,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 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指导与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会计对象 会计的客体,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资金的投入:资金投入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自有)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企业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借入)形成企业的负债,资金构成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形成循环与周转,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资金的退出: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和利润、缴纳税金、偿还债务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企业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目标 会计工作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
会计信息的内容:1.财务状况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2.经营成果通过利润表反映;3.现金流量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
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2.外部利益关系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三、会计要素
反映财务状态的会计要素: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资产 = 权益 =债权人权益 + 所有者权益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反映资产的归属关系。 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所存在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变动(九种情况 ): 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3.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4.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5.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7.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8.一项负债减少,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 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五、会计基本前提 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第二十九章 会计循环 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一、会计确认 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利润等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主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 2.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 3.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二、会计计量(计量是会计的核心) 确定其货币 金额的过程
会计计量的属性: 1.历史成本: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2.重置成本: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3.可变现净值: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将要发生成本费用(含税)的金额 4.现值:以估计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流入金额,用恰当折现率予以折现的金额 5.公允价值: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三、会计记录 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
会计记录方法: 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3.填写和审核凭证 4.登记帐薄(序时、分类、备查帐薄)
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帐薄规则:帐证相符、账账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账务处理程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主要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最基本)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4.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5.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四、财务会计报告 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的分类: 1.按照反映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和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三类 2.按照报送对象不同,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 3.按照编制主题不同,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4.按照时间范围不同,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报表
第三十章 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循环终点
会计报表的目标和作用: 1.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通过会计报表了解财务情况 2.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报表掌握财务情况 3.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会计报表进行汇总分析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1.会计账薄及其他有关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 2.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规定 3.会计报表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编报及时、便于理解
会计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全面财产清查,进行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2.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
二、资产负债表 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1.提供拥有经济资源及其分布和构成情况的信息 2.反映资金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 3.了解财务状况,判断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4.掌握财务状况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 资产负债表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采用账户式格式 1.流动资产:包括在一年以内可以变现的全部资产 2.非流动资产:包括变现能力在一年以上的资产 3.流动负债:包括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全部负债 4.非流动负债:包括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全部负债
三、利润表 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利润=收入-费用
利润表的作用: 1.了解企业利润的形成和增减变动情况 2.评价或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盈利能力
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 利润表有单步式和多步式,我国采用多步式格式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减去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
四、现金流量表 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了解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2.说明企业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能力 3.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和内容: 我国企业使用的现金流量表一般由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组成
五、会计报表附注 对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附注解释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通过收集、整理财务会计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比较;通过指标高低评价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1.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权益结构,评价归还债务能力,估量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 2.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分析资产分布和周转情况,估量对资产的利用效率 3.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分析盈利水平情况,发展方向和潜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程序: 1.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2.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3.分析、研究、计算 4.分析结论,分析报告
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其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比较分析法: 1.效率比率是用以计算某项经济活动所费与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以进行得失比较,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 2.相关比率是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比较所得的相关数值的比率 3.结构比率是某项目数值占各项目总和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
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反映企业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应维持在2:1左右 2.速动比率= 流动负债/速动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一般认为应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 3.现金比率= 流动负债/现金,反映企业的即刻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 2.产权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总额,表明财务结构是否稳健及债权人投入的资 本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 3.已获利息倍数=利息费用/息税前利润,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资金利用效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 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 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股本)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 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 / 期初所有者权益
第三十二章 政府会计
一、政府会计的概念 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1.预算会计:提供与政府预算执行有关的信息,实行收付实现制 2.财务会计:提供与政府的财政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实行权责发生制
二、政府会计要素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1.预算收入: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2.预算支出: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3.预算结余: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 结转资金是指预算安排项目的支出年终尚未执行完毕,且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注:预算收入、支出、结余应当列入政府决算报表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应列入资产负债表,收入和费用应当列入收入费用表。
三、政府会计报告
政府决算报告: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
政府财务报告:反映政府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等信息的文件 1.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整体) 2.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政府各单位、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