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18.消化道功能概述
本思维导图的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医学八年制用教材《生理学》第三版(不过作者觉得五年制的同学也可使用,差别不大)。第十八章:消化道功能概述。本思维导图适用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考前复习。思维导图仅来自作者的课堂笔记及人为该掌握的重点,因此推荐使用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思维导图进行删减、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18.消化道功能概述
概论
物质的消化吸收
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直接吸收
糖类、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小分子
消化
定义: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方式
机械性消化
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化学性消化
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由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
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神经支配
自主神经(主要)
交感神经
部位:脊髓胸5~腰2节段的侧角
交感N兴奋
抑制:内在神经元活动、消化道运动、消化腺分泌
兴奋:消化道括约肌
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流↓
副交感神经
主要走行于:迷走神经、盆神经
节前
终止于胃肠道壁内神经元
节后
支配:胃肠道的平滑肌细胞和腺体细胞
释放乙酰胆碱
兴奋:内在神经元活动、消化道运动、消化腺分泌
抑制:消化道括约肌
肽类物质
在胃的容受性舒张、机械刺激引起的小肠充血等过程起作用
内在神经/壁内神经丛/肠神经系统
通过局部反射完成调节
是指分布于消化道管壁内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
组成
感觉神经元:感受消化道内机械、温度、化学等刺激
运动神经元:支配消化道平滑肌、腺体和血管
中间神经元:参与胃肠道运动和腺体分泌调节
分类
肌间神经丛
可提高胃肠的紧张性收缩,提高胃肠道节律性收缩强度和频率,提高胃肠蠕动的速度
支配平滑肌活动
重要调节因子:NO
黏膜下神经丛
调节腺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功能
调节因子:5-羟色胺
反射调节
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调节
非条件反射:食物及消化产物对消化道感受器的机械和化学刺激
条件反射:食物气味、性状、进食环境等
经肠神经系统的反射
消化道运动、消化腺容器
经肠神经节传出神经介导的反射
平滑肌生理特性
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兴奋性
较低、缓慢
自动节律性
频率较低且不规律
紧张性
持续收缩
伸展性
很大的伸展性
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对电刺激、针刺、刀割等刺激不敏感,对缺血、温度、机械牵张和化学刺激很敏感
细胞膜电位表现
静息电位(RP)
-60~-50mV(较小)
细胞内K+外流和生电性钠泵活动形成
慢波
消化道平滑肌特有
消化道肌收缩的基础是:慢波去极化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电位波动,其频率较慢
慢波决定平滑肌的收缩节律,又称基本电节律(BER)
Cajal细胞(ICC)
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纵行肌和环形肌之间的ICC
分布在消化道自主神经末梢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一类特殊细胞,既不是神经细胞也不是平滑肌细胞,而是一种兼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
慢波上负载的动作电位数目越多,肌肉的收缩就越强
作用
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低A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生AP的阈电位)
慢波的产生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减弱和停止有关,用毒毛花苷抑制钠泵活动后,慢波消失
动作电位(AP)
大量Ca2+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时程短,称快波,60~70mV
频率
决定:收缩的幅度/强度
取决于:慢波电位去极化的幅度
AP是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慢波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触发平滑肌收缩,肌肉收缩的幅度和张力与动作电位锋电位的数目有关
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决定消化道平滑肌蠕动的节律、方向和速度
慢波有时也可以引起肌肉收缩,但幅度低且少见
是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的关键因子:Ca2+
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
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每日分泌消化液6~8L,其中绝大部分被胃肠道重吸收回血液
消化液的功能
酶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稀释食物
保护消化道黏膜
消化液的分泌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壁内神经
体液调节:胃肠激素内分泌、旁分泌
消化道是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胃肠激素
由胃肠道黏膜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胃肠激素:促胰液素
种类
生理功能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促胃液素:促进胃液、胰液、胆汁分泌,促进胃和小肠的运动
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抑制胃和小肠运动
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
促胃液素:刺激胃泌酸腺区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抑胃肽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强刺激作用
前馈调节
抑胃肽使胰岛素在血糖升高前开始分泌
意义:防止餐后血糖过高而从尿中丢失糖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功能
脑-肠肽
有些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
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肽等
分泌方式
内分泌
血液循环
多种胃肠激素
旁分泌
局部组织液
生长抑素(胃窦部和胰岛D细胞)
神经内分泌
神经纤维末梢
血管活性肽,铃蟾肽
管腔分泌
细胞与细胞间缝隙
自分泌
细胞自身,周围同类细胞
血液循环特点
血流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消化道是机体最大的储血器官
胃肠道动脉血管分布呈网络样结构
静脉血经肝回心
消化道血流受神经、体液、局部组织代谢等因素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