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_中药学解表药思维导图(2)(苍耳子~菊花)
中药学解表药思维导图,如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些胡”和“南柴胡”。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编辑于2023-10-28 17:03:07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苍耳子
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
应用
风寒感冒:本品能外散风寒,但发汗解表力甚弱,治外感风寒所致头痛、鼻塞流涕,常与防风、白芷等药配伍使用。
鼻渊
本品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痛,为治鼻渊之良药,尤宜于鼻渊而兼外感风寒,常与辛夷白芷等药配伍,如苍耳子散
若鼻渊证属风热外袭或湿热内蕴,又常与薄荷、黄芩等药配伍。
湿痹狗焕:本品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治风寒湿痹所致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可单用或与羌活、威灵仙、木瓜等药配伍。
风疹瘙痒
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配伍,可治风疹瘙痒。
子主题
也可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治疥癣麻风。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人丸、散。本品宜炒后碾去刺用。
辛夷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 Magnolia biondi Pamp.、玉Magnolia denudataDesr. 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干燥花蕾。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应用
风寒感冒,头痛鼻塞
本品略能发散风寒,又可宣通鼻窍。
治外感风热之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长与防风,白芷等药配伍,如苍耳子散
偏风热,多于薄荷、连翘、黄芩等药配伍。
鼻鼽,鼻渊
本品外能祛风散寒,内能升达卫清气,尤长于宣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治疗鼻塞流涕偏风寒,常与苍耳子、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之药配伍;治胆腑郁热鼻渊,可与黄芩、栀子、柴胡、细辛等药配伍,如鼻渊舒口服液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发散风热药
节概述
以发散风热表邪为主要作用,主治风热表邪的药物,称为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其味辛,性偏寒凉,又称辛凉解表药
主治:风热表证,温热病卫分证
四大阶段
卫分证:温病初期,在表,病在肺与皮毛
气分证:主里,病在胸隔,肺、胃、肠、胆等脏腑
营分证:邪热内陷,病在心与心包
血分证:邪热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药
薄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rx Brig.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
本品为疏散风热的常用之品。治风热感冒或风温初起邪在卫分,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如银翘散。
头痛目赤,喉痹:本品上善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治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常与川芎、石膏等配伍,如上清丸;治风热上攻之咽喉肿痛,常与熊胆等药配伍,如复方熊胆薄荷含片
风疹瘙痒,麻疹不透:本品有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治风热束表、麻疹 不透,常与蝉蜕、牛蒡子等药配伍,如透疹汤;还可与苦参等药配伍,治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胸胁胀闷:本品入肝经,常与柴胡、白芍等药配伍,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月经不调,如逍遥丸。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牛蒡子
【来源】
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应用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本品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尤宜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所致咽喉疼痛,常与金银花、连翘、桔梗等药配伍,如银翘散;若治风执咳嗽、痰多不畅,常与黄今、荆芥、桔梗等药配伍。
麻疹不诱,风疹瘙痒:本品能透泄热毒而促使疹点透发,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与薄荷、柽柳、竹叶等药配伍;如透疹汤
痈肿痊毒,痄腮,丹毒 :本品能外散 内解热毒,且性偏滑利,兼可通二。可治外感风热之火毒内结,痈肿疮毒,兼有便秘,常与大黄、栀子、连翘等药配伍;治疗乳痈肿痛,尚未成脓,可与连翘、栀子、瓜蒌等药配伍,如牛蒡子汤;治痄腮、丹毒等热毒之证常配伍玄参、黄芩、黄连等药,如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煎服,6~12g。用时捣碎,炒用可降低寒性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有滑肠之功,脾虚便溏者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桑叶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应用
风寒感冒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薄荷等药配伍。如桑菊饮
肺热燥咳:本品能清肺热、润肺燥,可用干燥热伤肺之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与杏仁、沙参、贝母等药配伍,如桑杏汤;重者可与生石膏、麦冬、阿胶等药配伍,如清燥救肺汤。
3.头晕头痛,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经,能清泄肝热,又能明目。治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肝肾不足所致眼目昏花均可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丸、散。肺热咳嗽多蜜炙用。
药膳桑叶茶
(1)组成:嫩桑叶(炒制)
(2)作用:清肝明目、降血糖。
(3)适宜人群:肝经有热或糖尿病患者食用
菊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次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清目,清热解毒
应用
风热感冒:本品长于疏散肺经风热,治风热感冒或风温初起所致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如桑菊饮。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本品长于清肝明目,为明目要药。治肝肾不足所致目失所养、视物不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等药配伍,如杞菊地黄丸。治肝火上炎所致头痛眩晕,常与羚羊角等药配伍,如羚角钩藤汤。
疮痈肿毒:本品能清热解毒,可治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
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
柴胡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些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本品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配伍,如小柴胡汤:治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
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本品善疏肝解郁,治肝失疏泄,气机郁阻之胸胁少腹胀痛、经行乳胀、月经不调、痛经,常与当归、白芍、茯苓等药配伍、如逍遥丸;或与香附、川芎、白芍等药配伍,如柴胡疏肝散
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本品长于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治中气下陷之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药物配伍,如补中益气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柴胡可以导致血压升高、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或无尿
注意事项:柴胡其性升散,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及气机上逆忌用或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葛根
来源
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应用
外感表证:若外感风寒,郁而化热症见发热头痛,常与柴胡配伍,如柴葛解肌汤;如风外风寒症见恶寒无汗,项背强直,常与麻黄、桂枝等药配伍,如葛根汤。
麻疹不透:本品有发表散邪,透发麻疹之功,可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常与升麻、芍药、甘草等配伍,如升麻葛根汤
热病口渴,阴虚消渴:本品有生津止渴之功。治热病津伤口渴,常与芦根、天花粉。知母等药配伍;治疗阴津不足之消渴,可与天花粉 、鲜地黄 、麦冬等药配伍。
湿热泻痢,脾虚泄泻本品能升脾胃清阳以止泻,尤其适宜于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木香等药,如七味白术散。治表证未解、邪热人里之下利臭秽、肛门灼热,或湿热泻痢,常与黄芩,黄连,甘草甘草等药配伍,如葛根芩连汤
酒毒伤中:本品能解酒毒、治饮洒过度、可单用煎服,或配木香、陈皮等药。<葛根保健品(保肝)>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升阳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宜生用,鲜葛根生津最佳
药膳葛根粥
(l)组成:葛根、梗米。
(2)作用:生津止渴,降血压,降血糖。
(3)适宜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食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升麻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
风热头痛本品有解表退热之功,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所致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连翘等配伍。
麻疹不透本品能透发麻疹,又可解毒,治疹出不畅,常与葛根、白芍、甘草等配伍,如升麻葛根汤。
多种热毒病证本品清热解毒,可用治热毒所致的多种病证。治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生石膏、黄连等配伍,如清胃散;治阳毒发斑,常与生石膏、大青叶、紫草等配伍;治疗痄腮,可与黄连、连翘、牛蒡子等药配伍,如升麻黄连汤。
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本品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其升提之力较柴胡强。常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黄芪、人参、柴胡等药配伍,如补中益气丸;治疗气虚下陷、月经量多或崩漏,常与人参、黄芪、白术等补中益气药配伍、如举元煎。
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蜜炙用。
注意事项:本品具升浮之性,凡阴虚火旺、麻疹已透以及阴虚阳亢,均当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