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描述观察法(重要)
幼儿行为观察(描述观察法),如日记描述法(日记式记录):类似写日记的方式,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频繁,有规律的记录。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手段,应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应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
学前教育--小班班级管理,小班幼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使他们可以持续活动5~6个小时;运动系统发育中大肌肉动作逐渐协调,小肌肉动作笨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描述观察法(重要)
日记描述法(日记式记录)
含义
类似写日记的方式,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频繁,有规律的记录
强调观察幼儿出现的新行为,重要事件,发展性变化
分类
主题日记描述法
仅记录选定的观察类型
eg 观察选定为语言,就只记录幼儿语言的发展,对于期间动作等其他发展不进行记录
综合日记记录法
不论哪个领域出现新行为,都进行记录
优缺点(选择/简答)
优:
简单,方便灵活(简便性,灵活性)
内容具有翔实性
资料具有永久保存性
所记录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广度
广泛(记录的东西很多,利于深度分析,了解eg.背景,环境,)
个别性(针对性)
老师补的
缺:
限制观察者的身份一般为幼儿亲近的人,且时间长,老师受幼儿在园时间和人数的原因,较少用这个方法
观察者的主观倾向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客观性
常根据事后回忆进行记录,易导致记录内容与事实有出入
所记录的幼儿行为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
运用
选择目标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亲密的幼儿
特别的幼儿(发展有欠缺或发展超前)
记录客观事实
观察次数
观察时间
幼儿年龄
观察日期
事件发生地点
观察者信息
分析行为表现
行为发展
行为变化
原因
评价幼儿行为并提出建议
轶事记录法
观察者感兴趣或者有意义的幼儿行为和可以表现幼儿个性,反映儿童身心发展的行为事件
有主题的轶事记录
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无主题的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的运用
观察者感兴趣的偶然事件或重要事件中选取(从事件中选观察对象)
记录客观事实(师幼互动需记录)
客观性:避免晕轮效应(以之前或平时的表现来评价现在的行为eg.a是一个好孩子,就将她有时的不恰当行为视而不见) 翔实性:契合观察目标(事后尽快整理记录) 可放照片,作为佐证
客观性原则
翔实性原则
行为+分析结果(与观察目标相联系)
评价(可以是与之前行为进行比较) 建议(具体可操作的)
优缺点与日记记录法处缺点第一条外都相同
可能干扰师幼互动(观察者大多数是教师,和幼儿进行游戏或活动时突然拿出笔记录,必然干扰互动的正常进行)
实况详录法
详细完整的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所有行为
观察对象
当下事件中的所有幼儿(可对互动团体进行观察)
每一句话,背景和环境,按先后顺序
一般为1个小时以内(如果时间过长,则需要多个观察者轮流进行观察)
要将主观想法与客观观察区分开(如果在观察过程中产生对教学进行改进的想法等)
分析
评价以及建议
优点
实况详录法简单,方便,灵活
内容具有翔实性和永久保存性
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
观察人数不受限制
可以用于对幼儿园课程的评价
缺点
要求观察者具有较高水平的观察能力和快速记录能力
采用现代化的观察设备辅助观察记录会增加观察费用
耗费时间和精力
处理资料的难度大
班级儿童日志
记录每个幼儿的在园表现
每个幼儿
观察客观事实
幼儿的自主行为过程及其结果
如“晨晨午睡开始时哭闹,经老师安抚后午睡”
能够影印或剪贴,要留下足够的空白(避免写不下),记录标准要提前设定(如观察午睡,则每个幼儿都记录午睡)
班级儿童日志能够记录班级中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
班级儿童日志记录迅速,使用方便
班级儿童日志所记录的信息资料可以作为基本信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记录,并且可以用于日后的对照比较(可以结合轶事记录法等)
当有幼儿离开或进入集体时,观察表需重新制定
能够记录的资料和数据有限
只有重复记录,对照比较,其效用才能完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