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护理基础:病人的清洁卫生
对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应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一般每日2-3次。如病情需要,应酌情增加次数 目的: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减轻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
临床营养学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治疗,应当避免摄入过量肉类,适量瘦肉类、鱼虾、豆制品。 多摄入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具有降脂作用) ,少量多餐。
护理研究变量和研究工具以及资料收集方法,变量的概念界定理论定义:对研究变量本质的概括,以揭示其内涵,并将其与其他变量区别开来。 操作定义: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和指标作出的具体的界定。
描述性研究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描述出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病人清洁卫生
口腔护理
口腔评估
口腔卫生状况 病人口腔清洁自理能力 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口腔的清洁护理
口腔卫生指导
与患者讨论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定时检查患者口腔卫生情况 对患者每日的口腔清洁应给予以下指导: 清洁用具的使用 刷牙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刷牙更为重要 方法:提倡纵向刷牙法、环形刷牙法(颤动法)避免横刷法 牙线使用法
义齿的清洁护理
义齿或假牙也会积聚一些食物碎屑、牙菌斑和牙石等,同样需要清洁护理 晚上将义齿摘下,放于冷水杯中,不能放于热水或乙醇溶液中 清洁义齿,按摩牙龈、刷舌面
特殊口腔护理
对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士应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一般每日2-3次。如病情需要,应酌情增加次数 目的: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 减轻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 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惜变化的信息
压疮
发生原因
力学因素 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 营养状况 年龄 体温升高 矫形器械使用不当 机体活动和/或感觉障碍 急性应激因素
高危人群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老年患者 肥胖患者 身体衰弱、营养不良患者 水肿患者 疼痛患者 使用矫形器械患者 大小便失禁患者 发热患者 使用镇静剂患者
危险评估因素
易患部位:骨隆突处
必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 必卧位不同,受压点不同,好发部位亦不同
预防
消除危险因素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避免或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保护患者皮肤,避免局部不良刺激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鼓励患者活动 实施健康教育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定时翻身 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
定时翻身
简单、有效的方法 定时: 2h, 30min 翻身时观察皮肤,按摩 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电动反转床 轮椅患者: 1h更换姿势,或15min改变重力支撑点
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撑身体空隙处
软枕、支被架、气垫床褥、水褥、羊皮褥 支被架:肢体瘫痪或极度衰弱病人 气垫床褥:分散压力、按摩 水垫:减压、透气,降温 橡胶气垫圈不宜使用
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
随时观察局部状况及指(趾)甲颜色、温度的变化,适当调节松紧 衬垫应平整、柔软
避免出现剪切力
保持尽可能低的拾高床头角度 除非治疗需要,抬高床头<30 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在30min内
预防摩擦力
正确翻身和移动病人:抬离床面,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正确使用便盆:高臀部、垫软纸 保持床单和被褥清洁平整、无渣屑。 抬空足跟,使用踝和足跟保护垫,肘护垫 使用保护性敷料:使用3M透明敷贴/水胶体敷料
保护皮肤
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 禁用肥皂、洒精清洁用品 易出汗部位,及时擦干 大小便失禁,清洁皮肤,局部使用皮肤保护剂、水胶体类敷料或伤口保护膜等
防止潮湿
潮湿较干燥的皮肤发生压疮的儿率高出5倍 使用尿套/大便收集袋 必要时留置导尿 吸水性尿布/尿垫的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尿不湿,以免霉菌感染
误区
使用烤灯
涂抹凡士林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ROM练习:主动或被动的全范围关节运动练习 温水擦浴 局部按摩椅 受压后皮肤出现持续发红,解除压力30分钟后仍不能缓解的皮肤,不要按摩
改善营养
必营养不良:白蛋白<35g/L,总淋巴细胞<1.8 × 109/L或体重减少超过15% 增进全身营养 合理的膳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 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组织修复和创口愈合 水肿患者:限制盐和水分摄入 脱水患者: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鼓励患者活动
尽可能避免使用约束带和镇静剂
协助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早下床活动
健康教育
压疮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皮肤评估 制定个人压疮预防方案 指导正确翻身
分期及临床表现
I期:瘀血红润期
压疮初期 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 皮肤可逆性改变 局部淤血,出现青紫,细胞变性,组织轻度硬结 忌局部用热
II期:炎性浸润期
皮肤的表皮层、真皮层 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硬结 水疱形成,极易破溃 疮面显露,疼痛感 溃疡,肿胀、紫绀加深
III期:浅度溃疡期
全层皮肤破坏,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 表皮水疱破溃 真皮层疮面有黄色渗出液 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 浅层组织坏死
IV期:坏死溃疡期
压疮严重期 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疮面深达骨面 脓液较多,坏死组织发黑,有臭味 严重者败血难,全身感染
治疗和护理
综合治疗
全身治疗
局部伤口治疗
瘀血红润期
原则:重点是去除危险因素,防止压疮继续发展 措施: 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无碎屑 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的刺激; 使用半透明敷料或水胶体敷料 不提倡局部按摩
炎性浸润期
原则:重点是保护皮肤,防止感染发生。 措施: 继续以上措施 水疱处理:小水疱减少摩擦,防治破裂, 自行吸收;大水疱,无菌注射器抽出脓液,消毒包扎 水疱已破溃,清创,敷料包扎
浅度溃疡期
原则:清洁创面,预防感染,促进愈合 措施: 清创:生理盐水、1: 5000块喃西林、3%过氧化氢 湿敷料覆盖:半透膜、水胶体、水凝胶等;还可采用鸡蛋内膜、纤维蛋白膜、骨胶原膜等贴于疮面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碘伏、中草药
坏死溃疡期
原则: 清洁疮面,去除坏死组织,处理伤口潜行和突道以减少无效腔,并保护暴露的骨骼、肌腱和肌肉。 措施: 去除坏死组织: 外科于术修刮引流、植皮修补,损组织或皮瓣移植术 加强围术期护理
周畅 20192225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