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翻转课堂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与师生之间拥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编辑于2021-03-17 09:43:55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学习基本概念
由来已久——网络学习的兴起
网络学习能很好的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网络教育虽然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功能和目的
基本概念:
印度:混合内容包括学习方式,媒体,学习事件,学习技术的混合。 目标:强调混合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
美国:混合内容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技术,学习风格与不同学习者能力的契合 目标:教学效果最优化
中国:混合内容包括教学要素的组合 目标教学效果最优化。
总结
共同点: 将混合学习定义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目标都是实现教学最优化 最大特点是灵活 混合内容可以是资源环境,媒体,学习理论,学习风格,学习方式
不足: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可重复
混合式学习
何克抗教授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 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总结
目标没变:教学效果最优化 混合内容:两种教学模式即传统面对面教学和线上自主学习 混合的内容在不断的凝练
特征
时代性
综合性
发展性
应用性
混合式学习模式
混合学习的一般模式
1.网络的自主学习

2.面对面的学习

3.形成产品

4.协作拓展学习

技能驱动混合学习模式

学生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依靠教师的现场示范和学生模仿,受众少,难度大,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混合学习中的技能驱动模型是将自身步调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线上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模式,体现个性化和自主性,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
态度驱动混合学习模式

态度驱动模式是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态度驱动模式是通过面对面方式先把协作学习中的内容、属性、期望成果和如何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协助的有关事项向学习者交代。这种模式是要求学习者在无需冒险的环境中,利用在线协作的方式尝试学习某种新的行为。
能力驱动混合学习模式

能力驱动模式,主要是适用于隐性知识学习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隐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在工作中对专家的观察和同专家的交流,并在实践中加以模仿和反思,进而探索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
总结
混合式学习的优势: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内化、到交流分享,层层推进,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因此这种模式对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混合式学习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与一般的教学过程设计而言,都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设计。但是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混合式学习更加重视学习环境、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活动与资源和学习评价的设计,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弱化的。
混合式学习设计
混合学习的课程设计
前端分析

活动与资源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混合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导入(起始环节)
1.教师需要描述任务目标
2.通过事例说明任务提供示例供学生模仿、学生试图超越的尺度
3.展示提供学习资源
4.具体布置任务来阐述任务目标
制定计划
学生自主完成
如果要求学生,小组形式完成单元任务,也应当要求小组成员各自独立完成问题解决方案,然后综合出小组可行的实施计划。
让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单元任务做出自己的规划
实施计划
学生或小组按照计划逐步完成任务
需要通过虚拟的学习环境建立充分的交流沟通渠道
理想的“完成任务”应当是充分运用了所学的知识
评价
补充、巩固和升华学习的收获
学生和教师、同伴共享工作成果
是知识学习进一步深入
虚拟学习环境
处于模式的中心位置
支持着师生在第一、第二和第四个环节进行必要的信息发布
第三环节,师生要利用虚拟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
最重要的学习支持系统
总结
混合式学习设计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
教师不断的获取学习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活动顺序和活动环节。
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监控和评价尤为重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概念
对分课堂就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教师讲授,一半学生讨论,并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的参与讨论,简称为PAD课堂。
特征
先教后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主内化,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
隔堂谈论关键创新点
灵活的教学模式
模式

1.讲授
2.独立学习独立作业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2.讨论环节设计

学生可以将在独立学习中收获与疑问,同教师和同学分享。
通过讨论完成知识的深化,学习实现高阶目标。
3.评价方式的设计

总结
对分课堂以严谨的结构和严格的要求把已有的教学元素重新组合,是混合学习、翻转课堂在本土化过程中的提升,更适合在中国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解决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概念
翻转课堂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与师生之间拥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特征
教学主体多元、动态、协商
教学资源集成、全面、共享
教学载体创新、高效、立体
教学过程自主、灵活、可控
与传统课堂比较

操作步骤

1.学习内容分析与目标设计
2.教学微视频制作
3.课前自测与测评
4.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5.总结性评价与效果评估
教学过程设计
1.学习任务的设计
学习主题
达成目标细目表
学习建议
课堂学习形式报告
学习任务
2.学习资源的设计

3.学习活动的设计

课前回顾知识梳理
通过课前回顾知识梳理,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理,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师生共同确定问题
学生在课前学习后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出的学生普遍的问题。
师生共同提出的拓展性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独立解决问题
课堂活动中应设置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独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问题中提高能力
协作探究活动
协作学习是学生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证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的过程。
协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成果展示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交流展示环节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限制条件
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以来与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制能力和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优质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