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四、腹部检查
这个系列为我复习执业医师的笔记,借鉴了一些视频课,肯定有些不足,大家可以借鉴视频课,有所取舍。
编辑于2021-03-24 22:29:18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四、腹部检查
视诊
流程
1)告知; 2)被-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考-右侧。 3)视诊 4)先俯视再侧视(心脏,先侧视再俯视)∶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集动波, 5)报告结果,穿衣 报告考官∶被检查者腹部膨隆、以腹式呼吸为主、未见腹壁静脉、胃肠型、蠕动波、无皮疹、色素沉着、手术廉痕、腹纹(女)、疝等
腹壁静脉—检查血流方向(无分支的手背静脉)
1)告知; 2)被-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考-右侧; 3)示指和中指; 4)方法∶将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血管上,一指不动另一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后松开滑动手指,看静脉是否充盈,如果迅速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松开手指流向固定手指。同样方法放松另一侧手指,观察静脉充盈速度。 5)协助穿衣,报告结果血流方向由下向上。
腹部的体表标志(图)
腹部分区∶四分法和九分法
九分法∶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两侧髂前上棘连线做两条水平线,以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的中点做两条垂直线。 (左右)季肋部,腰部,髂部;上中下腹部
四分法∶画一水平线与垂直线,两线相较于脐部。
腹围的测量:排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部一周,主要用于腹水量的变化。(腹围.厘米)
触诊(仰卧位,屈膝屈髋、放松腹肌,先正常→后异常。)
(1)一般方法及原则(不单独考)
1)体位∶ 仰卧位,患者排尿,双腿屈曲,暖手 2)触诊手法∶深(>2cm)、浅(1cm),边说边摸。 3)顺序∶ 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最后构查病灶所在的部位。 4)触诊内容∶包括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脏器、腹部肿块触诊等
(2)腹壁紧张度和压痛、反跳痛(通常打包考察)
1)告知; 2)被-低枕平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腹部,腹部放松,考-右侧; 暖手; 3)腹壁紧张度用浅部触诊法; 4)顺序方法∶ a、腹壁紧张度∶首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适应片刻后,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进 行,最后检查病灶处,检查一个区域后,手应离开腹壁。 b、压痛、反跳痛∶在做腹部触诊出现压痛时,用示指和中指按压于原处稍停片刻(3秒),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被检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阳性。(注意患者脸部表情,不要盯着自己的手) 5)协助穿衣,报告结果(正常人腹软,无压痛与反跳痛)
(3)肝脏触诊(单、双手触诊都需进行)
流程
1)告知。 2)被-仰卧,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右侧;暖手; 3)手法∶深部触诊;右手四指并拢,与肋缘平行放置于脐右侧。 (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侧腰部,拇指张开置于季肋部,并向上抬起,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 4)顺序方法∶嘱病人做腹式呼吸,吸迎呼插(吸气抬手,呼气按压),沿右锁中线及前正中线进行。(一般四五下,两条线都要做,或者做一条线,说明按同样方法。。。) 5)协助穿衣,报告结果(肝脏肋下及剑突下未触及)
提问∶
触及肝脏是注意哪些内容∶ 触到肝脏后,注意其大、硬度、表面情况、边缘情况、有无压痛、搏动、及震颤等。
肝大的测量∶
1)第1测量∶右锁中线上,肝上界(第五肋)与下缘之间的距离 (9~11cm) 2)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1cm). 3)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下至肝下缘的距离(<3-5cm)
(4) 胆囊触诊
胆囊点∶ 右腹直肌外缘或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方法∶单手滑行触诊 (四指并拢) Murphy(墨菲氏征)∶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右手下部,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让被检者缓慢深吸气,若发炎的胆囊碰到拇指,会出现剧烈疼痛,被检查者表现为突然终止呼吸,表情痛苦,称为Murphy征阳性
(5)脾脏触诊∶ 仰卧位,如未触及→右侧卧位。(平卧位侧卧位都要做,因为正常人脾脏平侧卧位都触不到)
流程
1)告知, 2)被-仰卧双腿屈曲,考-右侧,暖手; 3)手法∶双手深部触诊,考生放在患者左 9~11肋处,稍用力上抬脾脏,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垂直 检查内容∶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触及脾脏时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有无压痛等。 4)顺序方法∶ 从脐水平开始,嘱被检者按检查者要求进行腹式呼吸,直至触及左肋缘(吸气抬,呼气按,同肝) 5)协助穿衣,报告结果; 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保证身体不晃动),余同上。
脾大的测量
1)第一测量∶甲乙线。左锁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3)第三测量∶ 丁戊线。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
脾脏肿大分度轻、中、高三度。
轻度∶脾缘不超过肋下2cm者(锁中线); 中度∶脾缘超过肋下2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者; 高度∶ 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即巨脾。
(补充)肾脏触诊
1)告知, 2)被-仰卧双腿屈曲,考-右侧,暖手; 3)手法∶ 双手深部触诊。 4)顺序方法∶考生左手掌从后面托起右腰部。右手平放在右腰部,手指尺侧大致平行于右肋缘,于患者吸气时双手配合夹触肾脏。同法检查对侧。 5)协助穿衣,报告结果;
(6)腹部包块触诊(直接触诊包块 )
1)告知 2)被-仰卧,双腿屈曲,暴露腹部,考-右,暖手; 3)深部滑行触诊(也可两手重叠) 4)顺序方法∶指端逐渐触向包块,进行滑动触诊,并在其上做上、下、左、右做滑行触摸,滑动方向应与包块长轴垂直(口述); 5)报告结果,协助穿衣; 内容∶包块位置、大小、形态、质地、移动度、有无压痛、有无搏动及与腹壁的关系等。 PS:怎么鉴别包块是腹壁还是腹腔内的? 躺着嘱被检者抬头,让腹壁紧张,包块很明显了,就是腹壁的,不明显的为腹腔内的。
(7) 其他:
液波震颤
1)告知,被-仰卧,双腿屈曲,暴露腹部,考-右,暖手; 2)考生左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右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贴于腹壁的手掌随叩击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 3)被检者右手掌尺侧缘协助, 4)报告结果,协助穿衣。 阳性意义∶腹水量> 3000~4000ml。
振水音
1) 体位同上 2)医师以耳凑近上腹部或听诊器置于上腹部 3)同时以冲击触诊法震动上腹部,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 4)报告结果临床意义∶ 如果清晨空腹或者餐后6~8小时仍有此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叩诊
(1) 全腹叩诊
1)告知 2)被-仰卧,双腿屈曲,暴屈曲,暴露腹部, 考-石右侧,告 知并暖手; 3)间接叫诊; 4)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以脐结束。 5)报告结果,穿衣 报告:腹部以鼓音为主,肝脾所在部位为浊音
(2)肝脏叩诊一沿右锁中线
叩诊
上界∶右锁中线由上→下叩诊(清→浊,第5肋间) 下界∶右锁中线及正中线由下(脐)→上叩诊(鼓→浊) 距离∶正常9~11cm 右腋中线∶7~10肋 右肩胛线∶10~(口述,以同样方法叩右腋中线,右肩胛线,在第几肋。。。) ◆肝脏叩击痛∶左手掌平放在肝区,右手握空拳以适当力度叩击左手背,正常无叩击痛。
肝上下径的测量※
1)告知 2)被-仰卧,双腿屈曲,腹部放松,考-右侧,暖手; 3)肝上界定位∶ 间接叩诊,肝下缘定位∶ 单手触诊法; 4)顺序方法∶ 首先沿右锁骨中线,自第2肋开始,由上布下叩诊,由清变浊为肝上界(第5肋间),做标记;肝下缘定位用单手触诊法,于右锁骨中线触诊肝下缘的位置(肋缘),做标记,测量。 5)报告结果,穿衣。正常9~11厘米. 技巧∶沿右锁中线上,测量第5肋间与肋缘的距离。
(3)脾脏叩诊(仰卧或右侧卧位)(中医,中西医不要求)
被检者仰卧,沿左腋中线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脾脏浊音区为腋中线9~11肋之间,其长度为4~7cm,前界不超过腋前线
(4)移动性浊音(1000ml以上)
①平卧位,自脐部向左叩诊,浊音停叩诊扳指不动。 ②右侧卧位,再次叩诊(浊→鼓),向下叩诊,浊音停。 ③左侧卧位,叩诊扳指不动,原位叩诊(浊→鼓) 注意∶ 扳指始终不离开腹壁 (Ps,向哪侧卧位,哪侧下肢就伸直,另一侧屈曲)
(5) 肾区(肋脊角)叩击
肋脊角(肾区)叩击痛 左手掌平放在肋脊角处,右手握拳用由轻至中等力量叩击左手背,每部位叩1-2下,停一停,反复2-3 次,询问患者感受, 注意对比 报告考官
(6)膀胱叩诊:先视诊,再触诊,最后叩诊
1)告知 2)被-仰卧,双腿屈曲,暴据腹部,考-右侧,暖手; 3)间接叩诊 4)腹中线上,自脐部开始,叩向耻骨联合,由鼓音变为浊音停;同样方法叩诊出下腹左右两侧,叩出凸面向上的半圆形浊音区 (口述-排尿后仍为提示尿潴留) 5)报告结果,穿衣
听诊
1)肠鸣音的检查 (双腿屈曲)
放置于右下腹或脐周,听诊时间不少于1分钟。(注意∶必须听够1分钟,听诊部位务必正确) 检查结果(口述)被检者肠鸣音正常,为X次分(正常4~5次/分) > 10次/分为肠鸣音活跃,伴声调高亢为肠鸣音亢进,3~5分钟末闻及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
2)血管杂音 听诊时间不少于15s。(中西医不要求)
部位∶ 腹中部(腹主动脉)、腹部两侧(肾动脉) 左右下腹(髂动脉) 腹壁静脉曲张——可闻及连续性嗡鸣音(门脉高压)。 报告考官∶被检查者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