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的思维导图,包含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等。
编辑于2023-11-07 09:25:23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二部分 财政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一)内涵
内涵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核心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意义
体现了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同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
伟大创造
党和人民
(二)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所有制/产权制度
决定了
主体
经济决策
方式
收入分配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
决定了
占有
支配
社会生产成果
三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配
资源
生产要素
(三)地位和作用
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劳动者参与生产
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
促进合理流动
经济资源
生产要素
二、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基本形式及重要作用
基本形式
国民
集体所有制
经济
地位
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
社会总资产;
国有经济
主导
国民经济命脉,
满足共同需要
保障共同利益
全体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形式及作用
包括
个体、
私营
外资
非公有成分
混合所有制中
《决定》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
巩固
发展
毫不动摇
鼓励、
支持、
引导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
一是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基础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是坚持地位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
根本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是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关键
三、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一)内涵
各尽所能
等量劳动
等量报酬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巩固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
2、增加劳动者
3、完善分配制度,
要素
4、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及方式
方式
市场
政府
实质
时间如何分配
分配社会劳动
一定比例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经济资源配置
产品和要素的价格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3-4分)
一、市场需求
(一)含义
需求
含义
时间
价格
一定
消费者
愿意
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商品
服务
构成要素
购买欲望
有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
含义
时间
价格
市场
一定
所有消费者
愿意
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商品
服务
(二)影响因素
1.消费者
偏好
个人收入
同向
.替代品
产品价格
最重要
互补品
反向
价格
6.预期
7、其他因素。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函数
Qd=50000-200p
Q---需求量,
P---该商品的价格。
规律
需求
价格
反向
曲线
仅考虑
需求
价格
反向
假定价格不变
曲线位移
二、市场供给
(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
含义
时间
价格
一定
生产者
愿意
并可能
提供数量
商品
服务
市场供给
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每一个可能价格
生产同种商品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产品
正向
相关产品
价格
生产
成本
反向
技术
正向
.预期。
.其他因素
生产要素的价格
国家政策
(二)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
Qs=-1500+300p
供给规律
供给
价格
正向
供给曲线
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仅考虑
供给
价格
正向
假定价格不变
曲线位移
三、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
定义
供给
需求
相等
价格
特点
偶然
暂时
相对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最高限价
含义
政府规定最高价
政府
市场
目的
保护利益
消费者
或降低生产成本
某些生产者
影响
价低于均衡价格
刺激消费
需求增加
限制生产
供给减少
市场短缺
后果
买方排队现象
买口罩
预约
摇号
黑市
交易
高价
3. 生产者变相涨价
运费
快递费
4. 走后门
措施
行政
分配
只宜
短期
局部地区
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含义
政府规定最地价
政府
市场
目的
保护利益
生产者
或支持发展
某一产业
影响
价高于均衡价格
刺激生产
限制消费
市场过剩
后果
卖方排队现象
2. 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
黑市
交易
低价
3. . 生产者变相降价
买一送一
4. 走后门
措施
建立政府
收购
储备
系统
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四、弹 性
需求弹性
(一)价格
系数
点弹性
含义
某一点
需求量
价格
无穷小相对变化的比值
适用
价格
需求量
变动较小
说明
分母
原需求量
原价格
孤弹性
含义
两点间
需求量
价格
相对变化量之比
适用
价格
需求量
变动较大
说明
分母
需求量
价格
平均
基本类型
(1)Ed >1
富有弹性
奢侈品
耐用品
价格与销售收入关系
反向
富有弹性
薄利多销
(3)Ed=1
需求单一弹性
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2)Ed <1
缺乏弹性
生活必需品,油、盐
价格与销售收入关系
同向
4.影响因素
替代品
数量
相近程度
时间
商品
用途
同向
商品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
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
需求弹性大
反向
(二)交叉
一种商品(j)价格
另一种商品(i)需求量
相对变化比值
类型
(1)Eij >0
替代关系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替代品价格
同向
Eij <0
互补关系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互补品价格
反向
(Eij=0
不存在相关关系
(三)收入
需求量的变动
消费者收入
之比
类型
Ey=1
需求数量
收入
相同比例
Ey>1
高档品
需求增加
收入增加
Ey<1
必需品
需求增加
收入增加
Ey=0
需求增加
收入增加
Ey<0
低档品
收入
需求
反向
土豆
公交车
(四)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价格变动百分比
比率
类型
(1)Es>1
富有弹性
(2)Es<1
缺乏弹性
(3)Es=1
单位弹性
(4)Es=0
无弹性
(5)Es=∞
完全有弹性
现实的市场很少见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时间
首要
生产周期
自然条件
投入品
替代性大小
相似程度
第3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2-4分)
第一节 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考点一】生产者的目标
追求利润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
人
自利
理性
效用最大化者
不是唯一动机
原因
所有者
经营者
分离
自身利益
销售收入
最大化
持续增长
顾及短期利益
计算最大利润
缺乏资料
【考点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企业本质
市场
或价格
机制替代物
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外部的市场
内部。
交易
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市场机制
企业的交易
费用不同原因
信息的不完全性
第二节 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考点一】生产函数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
产出
投入
包括
生产要素
劳动、
资本、
土地
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函数关系
生产要素的数
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一定时期内
技术不变
【知识点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研究企业短期行为
短期生产函数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L1
MP最大
L1后
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L3
MP=0
劳动投入↑
MP<0
AP最大
MP=AP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总产量曲线
L1前
MP>0↑
总产量
以递增的速度↑
斜率↑
凸向L轴
L1<劳动投入<L3
MP>0↓
总产量
以递减的速度↑
斜率↓
凹向L轴
劳动投入=L3
MP=0
总产量最大
劳动投入↑
MP<0
总产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L1前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
L2
平均产量↓
最大
【知识点三】规模报酬
研究企业长期生产决策
也称为规模收益
其他条件不变
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
产量的变化
2、类型
根据
产量
生产规模
变化比例比较
递增
不变
递减
适度/最佳规模
生产成本最小
第三节 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考点一】成本和利润的含义
(一)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
得到最高收入
生产要素
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
放弃
显成本
隐成本
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企业本身所拥有
总成本
企业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利润
经济
也叫超额
公式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正常
企业家才能得报酬支付
【考点二】成本函数
类型
是否含固定成本
是
短期
类型
固定
可变
公式
C=b+f(q)
b——固定成本
f(q)——可变成本
C——总成本
否
长期
公式
C=f(q)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1)短期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总固定成本TFC
厂房设备的折旧
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总可变成本TVC
原材料
燃料
动力
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2)平均成本:ATC=TC/Q
(3)边际成本:MC=∆TC/∆Q
考点三】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总成本TC曲线
TC=TFC
Q=0
开始
Q↑
TC↑
开始递增速度↑
达到Q1
递减速度↑
(2)总固定成本
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
原点开始
Q↑
TVC↑
开始递减速度↑
达到Q2
递增速度↑
二、平均总成本 AC、平均固定成本 AFC、平均可变成本 AVC、边际成本 MC 曲线
平均总成本 AC、
平均可变成本 AVC、
边际成本 MC 曲线
先下降后上升,呈U型
MC最早到达最低点
AVC其次
AC最慢
高于
MC
AVC
最低点
平均固定成本AF
Q↑
AFC下降
3.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
生产率
总产出
综合投入
比率
表示
劳动
即平均产量
全要素
每单位总投入(包括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产量或产出
生产率
生产率与生产成本反向变化
第4章市场结构理论(3-4分)
第一节 市场结构的类型
【知识点 1】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标准:
(1)本行业内部
生产者/企业数目
越多
竞争程度就越高
垄断程度越低
产品的差别程度
主要区别
垄断
完全
竞争市场
(3)进入障碍的大小
越小
竞争程度越高
垄断程度越低
【知识点2】各种市场类型的特征
市场类别
垄断市场
完全
含义
只有唯一供给者
公用事业、
电力
固定电话
特征
①只有一个生产者
价格的决定者
②产品无替代品
③其他企业进入非常困难
原因
①政府垄断:
2某些特殊原材料单独控制
南非的钻石公司戴比尔斯
③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
④自然垄断:
规模经济
寡头
含义
少数几个企业
美国
石油工业
其他国家
汽车
钢铁
工业部门
特征
①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②产品
一定的差别
或完全无差别
③对价格有很大程度的控制;。
④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竞争市场
垄断
含义
一种
既有垄断
又有竞争
符合现实生活
特征
①具有很多的
生产者
消费者
②产品具有差别性
对价格有一定的程度的控制
进入
或退出
市场比较容易
完全
含义
又叫纯粹竞争
农产品近似
小麦
玉米
特征
企业很多
产品同质
价格了解。
进入或退出自由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一)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曲线
整个行业
供给
需求
决定
价格
需求
右下方倾斜
供给
右上方倾斜
交叉
均衡价格
2、完全竞争市场中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无法决定市场价格
只能接受市场价格
(二)收益曲线
总收益R
平均收益AR
边际收益MR
单价
相等
需求曲线
平均收益AR曲线
边际收益MR曲线
三线合一
(三) 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收益 MR=边际成本 MC
产量为最优产量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P=AVC
停止营业点
(四)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利润最大化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扩大产量
供给增加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缩小产量
供给减少
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供求曲线和企业的需求曲线
企业
行业
2.收益曲线
企业的平均收益 AR
单位产品的价格 P=
企业的边际收益 MR<
平均收益曲线
需求曲线
重合
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
3.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确定均衡产量
均衡价格
成本曲线
完全垄断
完全竞争
相同
3.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
产品数量较少
价格定在边际成本之上
限制供给量
不可以随意提价
不存在供给曲线
5.价格歧视的类型、基本条件及基本原则
一、含义:
差别定价
同一产品
不同的价格
二、级别
1.一级
也称作“完全价格歧视”
每一单位产品
不同价
2.二级
批量作价
不同价格
不同单位产量
3.三级
消费者分组
不同需求价格弹性
收取不同的价格
大学生火车硬座优惠
三、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划分不同购买者
两组
或两组以上
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
第二,市场必须有效地隔离开
,同一产品
不同市场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
不同市场
边际收益相等
等于边际成本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知识点 1】垄断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一、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
形状
同完全垄断
右下方倾斜
(二)垄断竞争企业与完全垄断企业需求曲线的不同:
垄断竞争
是每一个具体企业的需求曲线
不是市场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
市场
企业
重合
【知识点 2】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
价格形成模型
协议价格制
限制产量
行业边际收益=行业边际成本
【注1】卡特尔
石油生产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注2】一个卡特尔与完全垄断者的差别
【注3】我国企业之间实施共谋
卡特尔违法行为
受反垄断法律法规格禁止。
价格领袖制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垄断竞争
右下方倾斜
不存在供给曲线
同完全垄断
总结
需求
竞争
行业
右下方倾斜
企业
平行横轴
垄断
行业
企业
完全
竞争
每个企业
寡头
企业
垄断
供给
竞争
行业
右上方倾斜
短期企业
平均可变成本之上的边际成本
垄断
不存在
完全
竞争
寡头
垄断
收益
竞争
三线重合
垄断
边际
平均
完全
原则
收益
成本
边际
第5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3分)
第一节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知识点1】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和联合需求
生产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含义
投入
生成
物品
劳务
包括
劳动、
资本、
土地、
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异同
相同点
生产者
消费者行为
共同决定价格
有效配置
调节经济资源
不同点
产品市场
需求者
消费者/居民
供给者
生产者/厂商
生产要素市场
需求者
供给者
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引致
也称为“派生需求
反映
生产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之间的联系
联合
也称为“复合需求”
各生产要素
互补性
替代性
一定程度
【知识点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相关概念
边际物质产品(MPP)
定义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
带来产量增量
也称边际产量
边际收益产品 (MRP)
定义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
带来收益增量
公式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MPP×边际收益MR
边际产品价值(VMP)
公式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MPP×产品价格P
边际要素成本(MFC)
定义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
增加的成本
公式
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MPP×边际成本MC
平均要素成本(AFC)
定义
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公式
平均要素成本=总成本C/要素投入总量L
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要素成本MFC=边际收益产品MRP
第二节 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 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及要素需求曲线
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要素的价格
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
边际要素成本曲线、
平均要素成本曲线
重合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边际产量
边际收益产品线
边际产品价值线
重合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第三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知识点 1】生产要素供给分析及劳动供给原则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分析
消费者将全部资源分配
要素供给
保留自用
二、劳动的供给原则
1.劳动的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
收入的效用
(2)边际效用
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效用
公式
劳动的边际效用=劳动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
2.闲暇带来
直接
间接
效用
3.劳动的供给原则
实现效用最大化
条件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知识点 2】劳动、土地、资本供给曲线
一、劳动的供给曲线
工资增加的效应
替代
收入
二、土地与资本供给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资本供给曲线
短期
垂直
长期
后弯曲线
第6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4分)
第一节 市场失灵的含义
【知识点 1】资源最优配置的有关概念
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均衡
定义
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
所有的商品供求
相等
标准
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
又被称作经济效率
满足
具有经济效率
不满足
缺乏经济效率
帕累托改进
资源重新配置
提高整体福利
【知识点 2】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原因
一、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一)经济主体
完全理性
行为
不存在
外部影响
(二)信息
完全
(三)市场
完全竞争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原因
原因
垄断、
外部性、
公共物品
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市场失灵的原因
【知识点 1】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
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
市场机制很难发挥作用
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二、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制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
公共管制
产品
服务
价格
管制
规定
限价
利润率
【知识点 2】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生产的
消费的
外部性
外部经济
正外部性
给社会带来好处
但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比如
企业研发新技术
外部不经济
负外部性
定义
边际成本
私人
社会
给社会带来损害
不必进行补偿
比如
工厂排放废水污染农田使农民受损
二、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
消除外部性的方法
传统
税收
补贴
合并相关企业
外部性内部化
现代
明晰产权
科斯定理
财产权是明确
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
开始财产权赋予谁
市场均衡结果
有效率
实现帕累托最优。
说明
产权
受益权/受损权
补偿权
一方给予另一方
有一定困难
靠市场机制
外部性
提供
思路
方法
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
【知识点 3】公共物品的特征、分类、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和特征
私人物品
特征
竞争性
排他性
市场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
公共物品:
特征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市场需求曲线
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价格方向求和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
纯
国防
治安
准
有限的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物品
教育
医疗卫生
收费公路
三、公共物品对市场的影响
市场
每个消费者
支付的货币量
(四)公共物品政府干预
政府
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
国防
治安
消防
公共卫生
【知识点 4】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干预方式
一、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1.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2.市场失灵
二、政府干预
政府
商品的说明、
质量标准
广告
具体的法律规定
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7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3-4分)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GDP三种形态
价值
生产
全部货物
服务价值
超过
投入
非固定资产货物
服务价值
收入
初次收入之和
创造
分配
产品
最终使用
进口
货物/服务
国民总收入(GNI)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民总收入
收入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净出口(X-M)
计算
资本形成率
最终消费率
收入法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生产税净额
不包括所得税
GDP计算指标
现价
发展规模
不变价
增长速度
经济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
消费者(居民)
企业
支出:GDP=Y=C+I
收入:GDP=Y=C+S
结论
I=S
S储蓄
消费者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
I投资
未归于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价值
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
居民、
企业、
政府
支出GDP=Y=C+I+G
收入GDP=Y=C+S+T
结论
I=S+(T-G)
S+(T-G)整个社会的储蓄
私人
政府
I整个社会的投资
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包括
居民、
企业、
政府部门
国外部门
支出GDP=C+I+G+(X-M)
收入GDP=Y=C+S+T
结论
I=S+(T-G)+(M-X)
消费、储蓄和投资
消费理论:A01
凯恩斯
边际倾向递减规律
假设
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收入↑
消费↑
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比重↓
重要因素
收入
消费
公式
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β-----边际消费倾向
βY----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结论
消费倾向
边际
平均
莫迪安妮
生命周期
青年
中年
老年
弗里德曼
持久收入
消费。
持久收入
【知识点二】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的关系
储蓄函数
收入=消费+储蓄(Y=C+S)
储蓄=收入-消费
S=Y-C=-a.(1-p)y
结论
收入↑
消费增加越来越少
储蓄增加的会越来越多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互为补数
二者之和
等于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
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
MPC+MPS=1
投资函数
影响因素
决定投资的因素
实际利率
预期收益率
投资风险
一定程度影响投资
预期通货膨胀率
折旧
投资乘数
政府投资乘数对比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依据总收入=总支出=支出法GDP原理计算
总需求和总供给
【知识点一】总需求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反向
利率
税收
价格总水平
效应
财富
对消费者的影响
利率
投资的影响
反向
出口
升值
利于进口
不利于出口
同向
货币供给量
政府购买
预期
总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总供给
影响因素
基本因素
价格
成本
其他因素
技术进步
工资水平
能源及原材料价格
变动
预期
总供给曲线
短期:右上方倾斜
长期:垂直直线
与价格无关
有关
劳动
技术
资本
经济体制
【知识点三】总供求模型
短期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总需求变动
导致
价格总水平上涨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3分)
第一节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经济发展的区别
经济增长的含义和计算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值
计算GDP
现价
反应
国家
地区
经济发展
不变价格
计算
经济增长
2.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包括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结构优化、
制度变迁、
福利改善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增长
发展
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两投入
劳动者
资本
投入数量
两产出
劳动生产率
资本的效率
分解
两因素分解法
劳动
劳动生产率
公式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三因素分解法
劳动投入
资本投入
全要素投入
技术进步率
索洛余值
公式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加率)
第二节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
分类标准
按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长
50~60年
又称长波循环
中
8年
又称大循环
对经济影响较明显
短
3~5年
又称小循环
按照经济总量
绝对下降
或相对下降
分类
古典型
低谷
经济增长负增长
增长型
低谷
经济增长正增长
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经济周期
又称
商业循环
阶段
紧缩/衰退
复苏
繁荣
经济波动
导致因素
投资率
经济体制
变动
消费需求的波动、
技术进步的状况、
预期的变化、
国际经济因素
大规模疫情等因素
冲击
我国
增长型周期波动
分析和预测指标体系
一致
总产值
工业
投资额
固定资产
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
先行
制造业订货单
股票价格指数
广义货币M2
滞后
库存、
居民价格消费指数
三、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
包含
经济增长
经济
社会
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
第一
第二
第三
产业增加值
7.3%
39.9%
52.8%
城市化进程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5.22%
生活水平
持续提高
收入分配状况
逐步改善
(二)新发展理念
独立和落实
创新、
第一动力
协调、
内在要求
绿色、
必要条件
重要体现
追求美好生活
开放
必由之路
国家繁荣发展
共享
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规划纲要》
加快构建
主体
国内大循环
国内
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
战略抉择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
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
推动经济发展
质量
效率
动力
变革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3分)
第一节 价格总水平
含义和度量
衡量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决定因素
货币
供给量
流通速度
总产出
反比
费雪方程式
货币供应量M*货币流通速度V=价格总水平P*各类商品交易数量T
P=MV/T
总
需求
供给
结论
长期
总供给变动
价格总水平
无关
短期
总需求
总供给
共同决定
总需求增长>总供给的增长
价格总水平↑
总需求增长<总供给的增长
价格总水平↓
变动的经济效应
(1)工资
实际工资
扣除价格变动影响因素
公式
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2)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公式
(3)汇率
进出口
净出口
总供求关系
(4)间接效应
企业生产经营决策
收入分配结构、
对经济增长
第二节 就业和失业
就业、失业的含义
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1)就业者
年龄
(2)收入
获得
劳动报酬/经营收入
(3)时间
每周工作时间
失业
一定期间内
(1)没有工作;
(2)当前可以工作
有机会可工作
(3)正在寻找工作。
(三)就业与失业水平的统计
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 ×100%
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总人数×100%
我国指标
城镇
调查
登记
失业率
失业的类型
自愿
摩擦性
结构性
需求不足
非自愿/周期性
第三节失业与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关系
奥肯定律
产出
失业
就业弹性系数
劳动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菲利普斯曲线第二部分 财政
通货膨胀
失业
经济增长
关系
失业率越低
工资增长率高
短期
失业率下降
通彭率上升
长期
失业率为垂直于横轴的直
拉夫曲线
税率与税收关系
第十章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3分)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
演变-A02
规模经济
克鲁格曼
美国
双向
相似资源储备国
同类工业品
贸易
传统
假设
产品同质
完全竞争
国际市场
分类
绝对
亚当斯密第二部分 财政
看不见的手
内容
生产技术
绝对差异
劳动生产率
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产品
生产
出口
不具有绝对优势产品
进口
比较
大卫李嘉图
内容
生产成本差异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的产品
出口
贸易受益
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
HO模型
赫克歇尔
俄林
影响因素
出口
自然资源
丰裕程度
生产能力
技术水平
高低
汇率
贬值
出口
升值
进口
国际市场需求
水平
结构
进口
一国
经济总量
总产出水平
汇率
国际市场商品
供给情况
价格水平
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
【知识点一】政府对进出口贸易干预
进口
关税限制
非关税限制:
进口配额
自愿出口
限制
歧视性公共采购、
技术
卫生检疫
标准
出口
出口补贴
直接
现金
间接
出口
退税
信贷
【知识点二】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倾销的类型
掠夺
持续
隐蔽
偶然
反倾销
征收反倾销税
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