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
编辑于2023-11-07 10:24:57关于外国美术史思维导图,外国美术史知识结构框架,包含欧洲中世纪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9世纪的欧洲及美国美术等。
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他们日益意识到本阶级的利益,在政治上日益发展,并组织起来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如果不能影响国家事务、国家管理和颁布法律,就不可能进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其他劳动阶层中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夺得真正的民主——
政治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一般政治问题的理论,也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关于外国美术史思维导图,外国美术史知识结构框架,包含欧洲中世纪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9世纪的欧洲及美国美术等。
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的人数不断增加,他们日益意识到本阶级的利益,在政治上日益发展,并组织起来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如果不能影响国家事务、国家管理和颁布法律,就不可能进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来加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其他劳动阶层中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夺得真正的民主——
政治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一般政治问题的理论,也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经济建设)
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
创新是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
2.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4. 开放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5.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内涵
①全民共享
②全面共享
③共建共享
④渐进共享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选择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理念
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
战略方向/主线: 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
关键在于: 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我国经济基本特征/主题: 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 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任务
是适应我国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①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
②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③抓紧体质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④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⑤完善奖励机制和科技评价体制,落实好公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
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分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3. 实施乡村振新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乡村振新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总目标: 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方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内涵
①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
②保持农村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
③保持农户承包地稳定
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②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④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 积极推动城乡驱动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5.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综合国力
6.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动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
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得手”都用好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是: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共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三、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①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①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③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增加中低收入人群要素收入 ④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⑤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三、①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②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③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④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建设) 本质: 人民当家做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政党制度
民主最基本的体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鲜明特征
共产党领导、多党党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共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中国特色的安排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主题
团结和民主
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新时代加强人民政协的总体要求
主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思想的基础
工作主线
子主题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主题
团结和民主
政治责任
①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 ②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 ③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制度)
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核心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我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基本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重要任务: 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主题
大团结大联合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第一要务
发展
政治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
注意: 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 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建设)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 意识形态属性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始终坚持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
现代国家显著标志: 文化
最深层次认同: 文化认同 (民族团结的根和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自信,说到底是: 文化自信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
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民生
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
最基本民生: 公共安全
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 平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民生之源、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方式
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体系
共建(基础)、共治(关键)、共享(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
基本生存
生活需要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党的重要使命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脱贫攻坚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大明确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 到2035年,我国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社会文明将全面提升,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宗旨
人民安全
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权利
根本
政治安全
把制度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位,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准则
国家利益至上
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
要求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核心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首要态度
尊重自然
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
重要责任
保护自然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归根结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三、方针: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在环保工作中: 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 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 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 解决污染问题根本之策: 绿色发展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二、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三、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四、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