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肌的生理特性
这是一个关于心肌的生理特性思维导图,包含自律性、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与预防。总结细致全面,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周期性变化
有效不应期(ERP)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绝对不应期(ARP)
Na+通道完全失活
局部反应期(LRP)
少量Na+通道复活
阈上刺激可引起局部反应但不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相对不应期(RRP)
相当数量Na+通道复活
阈上刺激才可触发新的动作电位
超常期(SNP)
Na+通道基本复活
膜电位接近阈电位
阈下刺激即可触发新的动作电位
影响因素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负值增大→与阈电位的差距加大→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增大→兴奋性降低
负值减小→与阈电位的差距缩短→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减小→兴奋性升高
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上移→兴奋性降低
阈电位水平下移→兴奋性增高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代偿间歇
期前兴奋
期前收缩
心肌不应期的离散度
传导性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
细胞内传导方式:局部电流 细胞间传导结构:闰盘(缝隙连接)
房室交界(最慢,约0.02m/s)
房-室延搁
利:它保证了心室的收缩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弊:使得房室结成为传导阻滞的好发部位,房室传导阻滞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浦肯野纤维网(最快,约4m/s)
功能性合胞体:由于心室内传导系统传导兴奋迅速,所以左右心室也几乎同时收缩
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结构因素
细胞直径
大→细胞内电阻越小→局部电流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小→细胞内电阻越大→局部电流越小→传导速度越慢
缝隙连接的数量和功能状态
多→传导性越好
少→传导减慢
细胞分化程度
高→传导快
低→传导慢
生理因素(主要因素)
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最主要因素)
膜电位水平
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收缩性
心肌收缩的特点
同步收缩(也称“全或无”式收缩)
不发生强直收缩
(由于心肌兴奋性周期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对细胞外Ca+依赖性
收缩的关键过程在于心肌细胞胞质中Ca+浓度的变化,由于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不如骨骼肌发达,贮存的Ca+量较少,其兴奋-收缩耦联过程高度依赖细胞外Ca+的内流
影响心肌收缩的的因素 (凡能影响心脏搏出量的因素)
前、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细胞外Ca+的浓度
等等
心肌收缩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收缩功能不全和(或)舒张功能不全
自律性
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主要机制
抢先占领
(当潜在起搏点在其自身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前,由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已将其激活而产生动作电位,从而控制心脏的节律活动)
超速驱动压抑
(在外来的超速驱动刺激停止后,自律细胞不能立即呈现其固有的自律性活动,需经一段静止期后才逐渐恢复其自身的自律性活动)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重要的因素)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