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孤独症(自闭症)
·孤独症有明确的医学界定,也称自闭症,又称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DD)的代表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自闭症患者,又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编辑于2023-11-14 09:23:21•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孤独症 (自闭症)
概述
●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可表现出社会交往缺陷,局限、重复的行为等 ●治疗以康复训练和教育为主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十分关键
孤独症是什么?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
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于婴幼儿时期起病的特有的心理发育障碍,其特点是个体发育功能广泛损害,言语障碍、认识功能障碍、社会化行为缺陷、兴趣与活动表现异常。本病包括儿童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等,一般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较难治愈。
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 局限的兴趣、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数患儿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孤独症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以男孩多见。根据美国8岁儿童的数据, 从2012年到2020年孤独症患病率由1/68升高到1/54。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 (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 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
孤独症有哪些类型?
多以社会交往的类型来分型,该分型应用较广泛。
冷漠型
此型患儿除有需要(如要吃、要玩玩具)外,几乎不主动 发起社交,对别人给与的社交主动交往一般也没反应。
主动但怪异型
患者有主动与他人交往的意愿, 但是互动方式显得奇特、怪异、不合时宜。
被动型
他们能够接受社交性的亲近,并不会躲开他人的主动亲近, 但是他们不会主动开始这种社会互动,且社会互动显得生硬、刻板。
病因
孤独症是一个以遗传因素为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孤独症的病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
自1980年来,各种研究均显示孤独症与 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密切,遗传度高达80%~90%。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目前的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部分孤独症患者存在小脑发育不良、脑干萎缩、杏仁核缩小、 胼胝体缩小、海马缩小、侧扣带回缩小、早期脑体积增大等。
生物学机制
氧化应激假说
过氧化物增加,抗氧化能力减弱。
免疫异常假说
母孕期和出生后的免疫功能异常和神经炎症反应。
脑-肠轴假说
肠道菌群异常,导致免疫异常和/或营养素 转化吸收困难,最终影响神经发育和功能。
兴奋抑制假说
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失衡。
神经肽类假说
某些神经肽异常,例如催产素、 精氨酸后叶加压素(抗利尿激素)、褪黑素。
内源性大麻素假说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异常,例如大麻素受体1 (CB1)基因表达下调,内源性配体AEA浓度降低。
离子通道异常假说
钙离子、钾离子等通道异常。
营养素缺乏假说
因外源性或内源性原因导致营养素缺乏, 例如叶酸、维生素D3、维生素B族、omega-3 、DHA等。
其他因素
目前,还有学者探讨重金属、空气污染等与 孤独症之间的关系,但研究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孤独症有哪些诱发因素?
母孕期不利因素
目前有研究显示,母孕期不利因素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
包括:
·母孕期高龄;
·母亲怀孕时父亲年龄较大;
·母孕期有先兆流产、病毒感染、吸烟、 服用某些药物、情绪不稳、出生时缺氧或窒息等。
后天的环境因素
特别是在患儿大脑发育关键期, 其接触的不良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症状
孤独症多起病于3岁前,主要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 沟通障碍,以及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
孤独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孤独症多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于出生后逐渐起病, 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 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典型的表现为: 回避目光、对呼唤缺少反应、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 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和想法、不懂得社交规则、 不够根据社交场景和线索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难以建立友谊。
患儿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 有所不同,其中以与同龄人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交流障碍
孤独症患儿在儿童期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 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 通常这也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非言语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的表情、动作、姿势很少。
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受损,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语调、语速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患儿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常常刻板重复, 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去应付日常生活。
孤独症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情绪及行为异常
除前述核心症状外,部分孤独症患者还常存在 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
认知发展不平衡
部分患儿音乐、机械记忆(尤其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
其他共患病相关表现
许多孤独症的个体存在不属于该病范畴的精神疾病症状, 即其他共患病相关的症状,约70%有孤独症的个体可能有 一种共病的精神障碍,40%可能有两种或多种共病的精神障碍。
多数患儿在8岁前存在睡眠障碍,还常伴有精神发育迟滞、 注意障碍、有过度活动倾向、感觉系统受损等表现。
患儿可能同时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癫痫、脑瘫、巨头症等,可表现出相应疾病症状。
就医
大部分孤独症患儿在3岁以前就可以出现相应的表现。
如果发现有疑似孤独症的表现:
对父母呼声不敏感
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
语言发育延迟…
尤其是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病史的儿童,需要及时去儿科或精神科就诊。
诊断流程
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和影像学检查指标可以用于孤独症的诊断。
孤独症的诊断依然主要基于儿童的发展及行为特征,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全面的神经精神检查评估。
医生会先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详细采集患儿及其亲属的病史。
然后通过心理评估(多种孤独症相关量表), 判断是否需要将儿童转介到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在完成早期筛查后,医生会根据患儿临床表现, 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辅助诊断。
孤独症去哪个科室就诊?
小儿精神科、精神心理科。
孤独症有哪些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医生会主要检查患儿躯体发育情况,如头围、面部特征、身高、体重、 有无先天畸形、视觉和听觉有没有障碍、有无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等。
心理评估量表
常用筛查儿童孤独症量表:主要帮助评估患儿的智力发育、 行为症状等。包括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 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
常用诊断儿童孤独症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
常用发育评估及智力测验量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 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等。
其他常规检查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可针对性进行实验室检查, 如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磁共振成像等)、 遗传学相关检查(如染色体核型分析等)、代谢病筛查等。
孤独症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孤独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比较复杂,依赖于医生的专业判断, 因此一旦怀疑有相关表现,应尽快送医以明确诊断。
Asperger综合征
Asperger综合征以社会交往障碍和兴趣、活动局限,刻板和 重复为主要临床表现,患儿言语和智能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
和孤独症患儿相比,Asperger综合征患儿突出表现为社交技能的缺乏, 言语交流常常围绕其感兴趣的话题,并过度书面化,患儿对某些学科 或知识可能有强烈兴趣,其动作笨拙、运动技能发育落后。
DSM-5已将Asperger综合征纳入到孤独谱系障碍分类中。
非典型孤独症
其发病年龄超过3岁,或不同时具备孤独症临床表现中的3个核心症状, 或只具备其中2个核心症状时,诊断为非典型孤独症。
非典型孤独症可见于极重度智能低下的患儿、智商正常 或接近正常的患儿,也可见于儿童孤独症患儿到学龄期 时部分症状改善或消失,不再完全符合儿童孤独症诊断者。
Rett综合征
Rett综合征是由MECP2基因突变所致,几乎仅见于女孩, 患儿早期发育正常,大约6~24个月时起病,表现出言语、智能、 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显著倒退,和手运动功能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
这几点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患儿无主动性交往,对他人呼唤等无反应;
·手部刻板动作,这是该障碍的特征性表现, 可表现为“洗手”、“搓手”等刻板动作;
·随着病情发展,患儿手部抓握功能逐渐丧失, 常伴有过度换气、躯干共济运动失调等。
童年瓦解性障碍
又称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
患儿2岁以前发育完全正常,起病后已有技能迅速丧失, 并出现和儿童孤独症相似的交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的动作行为。
该障碍与正常发育一段时期后才起病的孤独症较难鉴别。
主要鉴别点在于Heller综合征患儿起病后 所有已有的技能全面倒退和丧失,难以恢复。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该障碍主要表现为言语理解或表达能力显著低于应有水平。
患儿非言语交流无明显障碍,社会交往良好, 患儿无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交交流障碍
患儿具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当中的社交交流障碍, 但无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的行为方式。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主要表现是智力低下和社会 适应能力差,但仍然保留与其智能相当的交流能力。
患儿没有孤独症特征性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损害, 同时其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也不如孤独症患儿突出。
其他疾病
还有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严重的学习障碍、选择性缄默症和强迫症等。
治疗
·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补充剂/药物治疗为辅。
因孤独症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及情绪行为异常,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 药物/补充剂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孤独症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主要指教育以及行为途径的干预训练。教育干预的目的在于培养 患儿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减轻其残疾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力争使部分患儿在成年后具有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干预训练治疗
干预训练原则
早期长程:对患儿应当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治疗, 其中强调每日干预。对于可疑的患儿也应当及早进行教育干预。
科学系统:医生、老师和家庭可使用明确有效的方法,对患儿进行系统的教育干预, 这里面既包括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干预训练,也包括促进患儿身体发育、防治疾病、 减少滋扰行为、提高智能、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个体训练:针对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症状、智力、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医生和 老师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个体训练。对于重度患儿,早期训练时的 师生比例应当为1:1。小组训练时也应当根据患儿发育水平和行为特征进行分组。
家庭参与:医生和老师应当给予患儿家庭全方位的支持和教育, 以提高家庭参与程度,医生还会帮助家庭评估教育 干预的适当性和可行性,并指导家庭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 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心态、环境和社会支持,均会影响患儿的预后。 父母要接受事实,妥善处理患儿教育干预与生活、工作的关系。
干预训练方法
主要以应用行为分析(ABA)为基础的行为干预为主。其他干预方法也包括了 扩大性和替代性沟通、结构化教育(TEACCH)、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等。
ABA是科学的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的简称,是一种结构化的教育方法。它可把要教授的技能分解成可执行的行为单元,用特殊的手段对每一个行为单元进行培训直到掌握,最后把已掌握的行为单元串联起来形成更为复杂的行为,表现在语言、模仿、游戏技巧、社会交往等。在治疗自闭症时常采用的行为疗法。
膳食补充剂治疗
萝卜硫素
疗效较确切,全球已开展20余项临床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和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团队于2014年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的研究 结果显示萝卜硫素能有效的改善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和行为问题; 国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也有类似研究发现。
维生素D₃
疗效仍然存在争议,综合营养和饮食干预、亚叶酸可能有效。
孤独症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 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目前尚缺乏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特效药物, 药物治疗仅为辅助性的对症治疗措施, 能够有效改善孤独症患者存在的情绪行为异常, 如情绪不稳、易激惹、自语自笑、多动、自伤及攻击行为等。
·可选择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和阿立哌唑)、 抗抑郁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等。
·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有研究发现有效,但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前述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是否要使用药物、 如何使用药物,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孤独症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近年来医学上有运用针灸、汤剂等中医方法治疗孤独症的个案报告, 但治疗效果有待验证。如有需要,应到正规中医院咨询相关中医师。
孤独症有哪些其他治疗措施?
·有研究数据显示体育锻炼也可减少孤独症刻板、攻击、自伤等行为。
·还有研究显示经颅磁刺激(rTMS)、音乐治疗、基于计算机或 机器人的辅助疗法等均有一定疗效,但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预后
孤独症患儿一般预后较差。近年来,医学上随着对该病诊断能力、 早期干预、康复训练质量的提高,孤独症的预后正在逐步改善。
部分孤独症患者的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巧,可以接近正常水平。
日常
孤独症患者日常管理应以培养日常生活基本技能、 提高社交能力、促进语言发育、改善其问题行为为主。
孤独症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家庭鼓励患者自主完善日常活动, 并督促其进行生活自理、社交等技能训练;
患儿可自我学习孤独症知识,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同时调整饮食。
孤独症病情需要日常监测哪些指标?
家庭需要监测患儿自伤、攻击等风险,并监测患儿 日常的睡眠、饮食、躯体不适等情况,及情绪变化。
孤独症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家属要特别关注患儿自伤、攻击风险,如患儿需服药,可定期监测 其药物不良反应、血药浓度等,给患儿保管好药物,保证患儿的安全。
孤独症怎么预防?
目前孤独症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在母孕期, 孕妇应保持健康生活、不要服用任何药物、戒酒等。
此外,大约1%的孤独症是由感染风疹引起的, 因此,接种此类风疹疫苗能有效预防这类的孤独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