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 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第八章 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包含音乐教学模式特点、音乐教学模式定义、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等。
编辑于2023-11-15 11:41:40第八章 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第一节 音乐教学模式及分类
一、教学模式特点(优直操开针)
1||| 优效性
·经过优选了的模式
2||| 直观性
·教学模式都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化的(教学思想&理论)
·教学模式是——以精炼的语言、象征性的图示(概括、表述教学过程)
3||| 操作性
·可以被(学习、示范、模仿、传播)
4||| 开放性
·教学模式不断的(产生、发展、完善)
5||| 针对性
·教学模式有明确的针对性
·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教学模式
二、音乐教学模式及分类
(一)、音乐教学模式定义:
·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上的应用 ;
·在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构建的
·相对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 ; 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型
(二)、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1、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实现条件&评价仔细背一下
(1)情感模式
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
1||| 参与——体验模式
I. 定义
·“参与”: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体验”:学生直接的亲身体验——教学的主要形式
II. 操作程序
i. 情感唤起——定向激趣
ii. 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
iii. 情感外化——创造阶段
III. 实现条件
·师生平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IV. 评价
i.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ii.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
iii.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
iv. 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v. 有利于课内外结合
2||| 情境——陶冶模式
I. 定义
·运用(语言、音乐等)——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个性;提高自主精神&合作精神
·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II. 操作程序
·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III. 实现条件
i. 融洽的师生关系
ii. 要求教师要拥有多项能力
IV. 评价
·认识&情感——统一在同一情境中
·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情感因素——与单纯的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2)行为模式
(动作&心智的技能)为目的
1||| 示范——模仿模式
I. 定义
·将示范作为一种有效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
·通过模仿——掌握技能
II. 操作程序
·定向——参与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III. 实现条件
·学生要自己练习
IV. 评价
·学生执行活动量大,主体作用突出——教师起到指导、示范、组织的作用
2||| 行为——辅助模式
I. 定义
·教学媒体——作为辅助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多途径(理解、掌握)音乐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加快技能掌握进程
II. 操作程序
·定向——辅助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III. 实现条件
·教师——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学生——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IV. 评价
i.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ii.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iii. 降低技能的学习难度
iv. 提高学习效率
(3)认知模式
(发展学生智力)为目的
1||| 传递——接受模式
I. 定义
i. 注重教育的教育性
ii.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iii.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II. 操作程序
·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III. 实现条件
·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直接控制教学过程/按照学生认识活动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IV. 评价
·优点:
i. 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ii.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
i. 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2||| 引导——发现模式
I. 定义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
II. 操作程序
·导入——探究——归纳——运用
III. 实现条件
·师生处于协作的状态
i. 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
ii.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IV. 评价
·优点:
·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求异思维)的培养
·局限:
·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3||| 自学——指导模式
I. 定义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贯穿全程
II. 操作程序
·定向——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评价小结
III. 实现条件
i. 教师——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ii. 教师——设计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 & 有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IV. 评价
·优点
i.提高(主动性/主体意识)
ii.自学能力的培养
iii.有利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局限
·对教师主导作用要求更高
4||| 探索——创造模式
I. 定义
·研究问题 & 解决问题为中心 ; 独立钻研能力 & 创造性思维能力
II. 操作程序
·准备——分析探索——创造解决——迁移
III. 实现条件
·教师——为学生提供线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生——要有强烈的探索意识
IV. 评价
i. 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ii. 促使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给予主动注意
iii.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以音乐美学理论观点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模式——审美哲学模式
(1)、理论依据
·(音乐美学中有关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理论观点)为基本理论依据
(2)、教学思想
·核心:通过教师的中介作用——促使主体(学生) & 客体(音乐)之间的沟通
(3)、功能目标
1||| 审美效应目标
2||| 个性发展目标
3||| 音乐学习目标
(4)、具体模式
目标难度逐级增加
1||| 操作体验模式
I. 教学目标
i. 获得兴趣、情绪体验
ii. 掌握音乐知识
iii. 提高(音乐反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II. 适用内容
i. 节奏、节拍、情绪鲜明,旋律优美
ii. 结构较规整,描绘性、情节性较强
iii. 中小型器乐作品 / 大型作品的片段
III. 操作程序
·分析音乐&操作准备——部分操作体验——整体性操作体验
联想:奥尔夫乐器演奏
IV. 主要方法
i. 聆听操作法
ii. 模仿表现法
iii. 场景表演法
iv. 即兴表现法
v. 符号辅助法
联想:在琴键上贴数字
·听说模场有新辅助
2||| 主体经验模式
用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I. 教学目标
i. 增强主体意识
ii. 获得情感体验
iii. 提高音乐想象力、理解力
II. 适用内容
·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学习经验、审美经验)相联系的作品
III. 操作程序
·唤起主体经验——深化主体经验——审美评价
IV. 主要方法
i. 视觉转化法
ii. 语言转化法
iii. 探索表现法
iv. 模仿表现法
v. 比较法
眼睛、嘴巴在探索魔教
3||| 文化体验模式
I. 教学目标
i. 提高音乐审美欣赏兴趣
ii. 增强对(音乐形态&音乐风格)的体验
iii. 增强对(音乐价值&音乐观念)的理解
II. 适用内容
i. 某种文化圈中特有的音乐品种/形式
联想:蒙古族——呼麦
ii. 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作曲家风格——突出的音乐
III. 操作程序
·引导审美期待——体验文化特征——评价
IV. 主要方法
i. 选择配乐法
联想:读歌词的时候,放BGM
ii. 演绎法
iii. 比较法
iv. 模仿表现法
v. 聆听操作法
选择演绎一些比较容易模仿的操作
第二节 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教学方法定义
·指向(音乐课程&教学目标) ; 受到(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制约
·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方法、手段的总称
·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
(二)、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情绪情感体验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1||| 音乐欣赏法
I. 定义: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
II. 应注意的问题:
i.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ii. 注意情感升华
2||| 演示法
I. 定义:
·通过示范、利于直观教具演示等方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II. 操作手段
i. 聆听、观察教师的示范
ii. 利用实物、模型等演示
3||| 参观法
I. 定义:
·对(实际的实物&现象)观察、研究——直接获得知识/感受的方法
II. 操作手段
i. 参观前充分准备
ii. 参观中仔细观察
iii. 参观后分析、总结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培养(音乐技能 & 音乐表现能力)
1||| 练习法
I. 定义:
·因为音乐教学具有技艺性的特点,练习在音乐技能学习中十分重要
II. 操作程序:
i.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ii. 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iii. 循环练习——达到及其目标
III. 应注意的问题:
i. 目标明确
ii. 步骤清楚
iii. 正确示范
iv. 方式多样
v. 及时反馈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师生之间口头语言活动、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
1||| 讲授法
I. 定义:
·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
·在教学中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II. 应注意的问题:
i. 语言精炼、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ii.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2||| 谈话法
I. 定义:
·口头语言问答 ; (启发式谈话、问答式谈话)
II. 应注意的问题:
i. 教师做好提问准备
ii. 考虑提问的难易程度、时机等
3||| 讨论法
I. 定义:
·以全班/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
II. 应注意的问题:
i.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
4||| 读书指导法
I. 定义:
·在教师指导下 ; 通过阅读书籍从而获取知识
II. 应注意的问题:
i. 形成准确印象
ii. 介绍符合学生年龄阶段书籍
(三)音乐教学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研究重心——过程研究(发展)
2||| 外在表现——多样化/综合化(发展)
3||| 教学方法体系——复杂化(发展)
4||| 教学方法被动依赖教学手段——二者积极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