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成本管理
CPA财务成本管理基本原理,包含企业组织形式及管理内容,财务目标及利益相关者要求、财务管理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等内容。
编辑于2021-04-23 21:30:17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概述
意义
通过成本管理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
通过成本管理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目标
总体目标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是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差异化战略
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则是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具体目标
成本计算目标
对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成本控制的目标
降低成本水平(战略不同会影响到成本控制目标的具体表现不同)
原则
融合性原则
将成本镶嵌于业务的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实现成本管理责任到人、控制到位、严格考核、目标落实。
适应性原则
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目标、企业发展战略或竞争战略相适应。
成本效益原则
利用相关工具方法,应权衡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避免获得收益小于其投入的成本。
重要性原则
重点关注对成本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主要内容
成本预测
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是成本决策和计划的前提
成本决策
成本管理重要职能,是企业营运决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计划
属于成本的事前管理,是企业营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控制
关键选取合适本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它决定着成本控制的效果
成本核算
可以选择历史成本、现在成本、未来成本。成本核算的关键是核算方法的选择。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连环替代法、相关分析法。
成本考核
关键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现在和评价结果与约束激励机制的衔接。
本量利分析与应用
概述
总成本由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组成
营业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成比例关系),产品的单价不会发生变化
产销平衡(主要在盈亏平衡分析时不到考虑存货影响)
产品产销结构稳定(盈亏平衡点会受到多种产品贡献和产销结构的影响,只有在产销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盈亏平衡分析才是有效的)
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总额=营业收入-变动成本总额=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单位边际贡献率=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营业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营业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总结: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盈亏平衡(核心内容)
结论:降低盈亏平衡销售量:1.降低固定成本总额;2.降低单位变动成本;3.提高销售单价;希望盈亏平衡点越低越好。
公式
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额=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平衡作业率=盈亏平衡销售量/正常销售量 =盈亏平衡销售额/正常销售额
安全边际
公式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安全边际量*单价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100%=(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100%
安全程度评价标准
安全边际率:40%以上 很安全
安全边际率:30%-40% 安全
安全边际率:20-30% 较安全
安全边际率:10-20% 值得注意
安全边际率:10%以下 危险
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
利润增长:1.扩大现有销售水平,提高安全边际贡献率; 2.降低变动成本水平,提高边际贡献率;
计算利润
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计算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总结
1. 盈亏平衡业务量+安全边际量=正常销售量
2. 盈亏平衡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3. 企业利润是安全边际创造出来的;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越大,反映该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产品组合盈亏平衡分析
加权平均法
含义
掌握每种单一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从而确定多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点。
公式
综合边际贡献率=Σ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销售比重
加权边际贡献率=(某种产品销售额-某种产品变动成本)/Σ各种产品销售量
综合边际贡献率=1-综合变动成本率
综合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综合边际贡献率
联合单位法
含义
事先确定各种产品间产销实物量比例的基础上,将各种产品产销实物量的最小比例作为一个联合单位,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本量利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公式
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某产品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联合单价=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收入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变动成本
综合边际贡献率=(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联合单价
分算法
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各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本量利分析的方法。
公式
固定成本分配率=固定成本总额/各产品的分配标准合计
某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分配率*某产品的分配标准
提示:1.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销售额、边际贡献、工时、产品重量、长度、体积)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2.最常用的固定成本分配方法: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
专属于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应直接计入该产品固定成本。
顺序法
含义
按照事先确定的各品种产品销售顺序,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从而完成本量利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产品法
含义
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资料进行本量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
1.确定主要品种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在备选方案中销售收入都一样,因此决策相关收入为0,只需比较各个方案总成本高低,选择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目标利润分析
税后利润公式
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目标利润销售额=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
税前利润公式
目标利润销售量=[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边际贡献率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利息】*(1-所得税税率)
产品组合的目标利润分析
实现目标利润得销售额=(综合目标利润+固定成本)/(1-综合变动成本率)
实现目标利润率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综合变动成本率-综合目标利润率)
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
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销售数量或者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者单位变动成本下降;
作业成本
含义:以作业消耗能源,产出消耗作业
步骤: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过程。
相关概念
资源:1.有形资源的耗费;2.无形资源的耗费;3.人力资源耗费;4.其他各种税费支出;
作业:1.主要作业:被产品、服务或顾客等最终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 2.次要作业:被原材料、主要作业等介于中间地位的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
成本对象:指企业追溯或分配资源费用、计算成本的对象物;
成本动因:资源动因、作业动因
作业中心:构成一个业务过程的相互联系的作业集合,用来汇集业务过程及其产出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
资源识别及资源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成本对象的选择
作业认定
作业中心设计
资源动因选择与计量
作业成本汇集
作业动因的选择与计量
含义:反映了作业耗用与最终产出的因果关系,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流程、产品、分销渠道、客户等成本对象的依据
选择原则:仅包含一种作业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作业动因应该是引起该作业耗用的成本动因; 当作业中心由若干个作业集合而成的情况下,选择相关性最大的作业动因,即代表性作业动因,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的基础。
动因分类
作业成本分配
作业成本管理
成本分配观
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资源-作业-成本对象
流程观
流程价值分析关心的是作业的责任,包括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和业绩考核三个部分
流程价值分析
作业分析的分类
提示
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
高效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
增值成本
低效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
非增值成本
非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
非增值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中进行成本节约的途径
作业消除
消除非增值作业或不必要的作业,降低非增值成本;
作业选择
对所有能够达到同样目的的不同作业,选取其中最佳的方案;
作业减少
以不断改进的方式降低作业消耗的资源或时间
作业共享
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作业业绩考核
财务指标
集中在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上,可以提供增值与非增值报告,以及作业成本趋势报告
非财务指标
主要体现在效率、质量和时间三个方面,如投入产出、次品率和生产周期;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概念
通常来说,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不考虑任何低效率和损耗,一般很难达到,而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因此正常标准成本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制定
成本差异的计算
成本差异含义
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
类型
超支差异: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
节约差异: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
成本差异分析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公式:价差=(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量差=(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敏感性分析
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数,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变动为反方向关系;反之亦然。
判断敏感性因素的依据是敏感系数的绝对值,绝对值越大,分析该指标对因素越敏感
按绝对值大小判断敏感性。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为敏感因素,绝对值小于1为非敏感因素。
敏感系数的计算公式: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责任成本
含义:将企业内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根据各责任中心权、责、利关系来考核其作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责任中心可以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
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和利润得责任成本)
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内部价格的制定
含义
企业内部分公司、分厂、车间、分部等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资金等内部交易时所采用的计价标准;
作用
防止成本转移引起的责任中心间责任转嫁,使每个责任中心都能作为单独的组织单位进行业绩评价;
作为一种价格机制引导下级部门采取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