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24插本欢姐最新课程笔记,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能对感兴趣的小伙伴学习提供帮助。
编辑于2023-11-18 22:14:33第六章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主题颜色
单选
多选
简答
简答与多选
2. 学前
1.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经济思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3.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总要求)
1)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现代化
3. 第一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现实依据)
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
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2.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
3.正确认识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各个阶段中心任务,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4.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致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2021-2050)
6.新发展阶段是(内涵)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中国共产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阶段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1.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新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具体的实践要求
创新
科学内涵: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解决的问题:发展动力
实践要求: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
协调
科学内涵: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解决的问题:发展不平衡
实践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
1.科学内涵: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2.解决的问题: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实践要求: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开放
1.科学内涵: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2.解决的问题:发展内外联动
3.实践要求:必须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共享
1.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解决的问题:社会公平正义
3.必须坚持全民贡献,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新发展理念(意义)
1.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2.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
3.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4.开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4.如何把握新发展理念(措施)
1.要从根本宗旨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要从问题导向上把握新发展理念 。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3.要从忧患意识上把握新发展理念。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
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是(内涵)
1)能够很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2)体现新发展理念得发展
3)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2.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1)第一,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物质基础
2)第二,高质量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证
3)第三,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4. 第二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地位/意义)
1)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2)是我国生产关系在制度上的体现,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
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4)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推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内涵)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的意义:
1)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2)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主要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的整体
3)是经济制度体系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起着规范性作用
4)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有决定性影响,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
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1.两个毫不动摇: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社会主义经济)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措施)
1)要努力推动居民的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3)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作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
2.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措施)
1)关键是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2)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3)推进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5. 第三节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1.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2.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性/地位)
1.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2.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3.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4.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于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
5.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3.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内涵)
1)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
2)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单循环
3)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
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1. 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基本要求)
1)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的强大竞争力。
2)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发挥比较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保证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
三.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措施)
1)着力推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2)着力发展实体经济
3)着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4)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2.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3.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6.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主要内容(6个体系+1个体制)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2.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产业体系
3)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4)发展现代流通产业
5)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6)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全面推进城乡振兴
1.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存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3.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1)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
2)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3)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
4.如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措施)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立足国情,扎实稳步推进
2)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必须统筹规划,科学推进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
1)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比较优势
2)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3)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4)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措施)
1)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
2)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3)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7. 总体框架
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1)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标志+内涵)
2)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内涵+措施)
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内涵+战略意义)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新概括+意义)
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公有+非公有)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措施)
4)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措施)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必然性/地位+具体内涵)
2)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基本要求)
3)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措施)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措施)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制度保障+措施)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