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极简学习法》脑图
本书是读者认真阅读后,摘取了本书重点部分,并自己分析总结出重点内容,对于正在学习的你,或者时间紧迷茫的你定有帮助,且看且珍惜!
编辑于2023-11-19 19:34:45《极简学习法》
第一部分: 极简学习法的概念及三大优势
第一节:极简闭环
输入消化输出,三步学会一切
输入:输入你要学的知识
消化:搞懂和理解你要学的东西
输出:把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用起来
第二节:追求精准
倒推思维,用什么学什么不做无用功
要求不做盲目的、随意的、目的不明确的学习,而且要求学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能直接导向结果实现的
学之前明确自己学习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你学习的所有内容,是否全部能直接帮你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第三节:直击本质
从根本上学,一通百通
从本质输入
要选择最本质的东西去学习
如: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原始公式、方法论、主要原则等
从根儿上消化
理解过程探究本质,不能只理解皮毛,从根儿上理解才能做到真的理解
多元输出
一通百通,举一反三
第二部分: 精准输入:用对的姿态,精准学习
第一节:学准:倒推思维,学直接决定结果的知识
倒推思维,是以目标为导向,倒推自己的行为,需要首先考虑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从最终的目标一步步往前推出目标实现的路劲,这些实现路劲,就是要做的事情。
从结果往前推,发现问题的症结,然后针对这部分问题进行专项学习,哪里能提分就学哪里
以终为始,直奔结果,这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底层保障
方法论
改变意识
一定要带着真正有效的目的去学习
学习效果不佳,很可能是根儿上出问题,就是学习漫无目的
制订目标
推演实现过程,制订可完成的目标
困难的事情通常是复杂的、抽象的,如果能把困难的事情拆分成一个个细小的任务,这样就会简单很多,无论多么重大的项目,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一个可操作的任务上,这也是倒推思维的核心所在。
制定目标工具“SMART法则”
S:具体的
目标清晰具体,不是模糊笼统
M:可衡量的
数据可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A:可达到的
跳一跳够得着
R:有相关性的
目标要与其他目标或者组织内的整体目标有相关性,如果对其他目标没有带动性,那这个目标意义就不大
T:有时限的
所有目标都加个时限,避免拖延
科学执行
紧盯目标、拒绝借口,切记!
在学习的过程中,各种干扰你实现目标的因素太多,时刻要盯紧目标。
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原则。
紧盯目标,才能让一切精力集中在学习本身上。
第二节:选对:最好的学习材料,是适合自己的
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可是跟着谁学,上什么课,用什么书,怎么选择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甚至直接决定了你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考试型学习:教材考纲是最佳学习资料
极简学习法:考什么,学什么,不做无用功!
考纲是一切的准则
题目你看不到,但是这些题目是怎么出来的?哪些题目能出现在试卷上?显然不是随便出的,是依据考纲要求的。
明确了考试的范围、知识点以及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程度,是需要记忆还是运用,这些都是有规定的。
针对考试型学习,研究考纲是头等大事
一个知识点,考纲要求记忆,就背下来,要求运用,不仅要学懂还要运用解题方法,要求综合运用,就训练不同知识点结合解题方法。
教材是最佳的学习材料
官方规定的教材,就是最佳的学习材料,考纲是根据教材编写出来的
特大的错误是扔掉教材,找各种辅导材料,找难题偏题做,舍本逐末了。
如何吃透教材?
透:理解透,知道为什么
这是第一习惯
意识到: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才是真理解。
公式能自己推导,定理能明白背后逻辑
全:不留疑点,颗粒归仓
教材上的知识点、例题、注释没有一个地方是无效的,都要弄明白。
串:形成体系,把知识串起来
读目录,找联系
默写各部分具体知识,形成自己的体系
做思维导图
多:不断重复,一次又一次
经典是值得反复阅读的,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教材就是经典,不会的犯错的,就翻一翻教材
每多看一遍就有新的收获
持续性学习:从一而终比选什么更重要
学习资料不是第一位,学到底是第一位的
选教辅资料不需要太讲究,更应该讲究如何持续性地学好一本教辅资料。
如果一定要选择,该如何选?
看品牌(大品牌、老品牌、新锐品牌)
看过来人口碑(问圈内、问口碑帖论坛等)
亲自试用
追求本质:从根上学,元认知直指基石
极简学习法:核心原则就是“本质思维”
任何复杂事物的背后,都有简洁的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说明的规律,这些规律,便是本质!
看基石之作,让你快速抓住本质
是学懂弄通某一个领域知识的绝佳方法
这些基石之作多数是书籍
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营销教父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管理学泰斗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某一篇开创这一领域的论文
一两个有关这个领域本质的概念
如:马斯洛需求理论
学关键方法论,“5小时理论”比“1万小时理论”更重要
要想快速学会一件事,其实不用多么复杂,就是直接学关键方法论
世界上每个领域都有“28法则”关键方法论能帮你搞定这件事80%的东西,其实只需要20%的时间就学会,
了解100个关键词
先知道100个关键词
找到3-5个专家,用心谈话
找到3-5本专著,仔细看完
把其中一本作为核心,仔细研读,再对比去看其他书,找其中相同的地方,这些相同的地方就是行业中最重要的东西。
第三节:学好:新知输入,做好“夹心饼”
学前要预习:关键是把握好度
学前预习,标记疑问
预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正式学习做准备
要点一:知识环环相扣,复习之前后预习效果更佳
我们需要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学习、理解新的知识,这也是预习的本质
要点二:不要变成“超前学习”,标出疑难点即可
要点三:寒暑假整体预习,学霸超越你的关键方法
学中有目的:把握目的性,关注疑问点
自学还是跟老师学都带着疑问学并搞懂
方法一:重点听预习时不懂的地方
方法二:注重头尾,跟着老师再走一遍知识链条
方法三:课上没懂的地方,马上去问搞懂
学后要复习:最容易被忘掉的一步
及时复习消灭“假明白”,防止遗忘
不要马上写作业,做题!效果基本不好还打击信心
遗忘了
假明白,课上跟着老师思路走,不需要自己思考,只是被动学习,但是让自己独立思考,可能就搞不定,就是“假明白”。
在作业前,复习当天知识这一行为是主动推进,不明白结合课程和教材自己主动思考搞懂知识点,再写作业准确率才会高速度才会快。
第三部分: 深度消化:如何彻底搞懂知识
第一节:心态准备:要么拥有钝感力,要么无条件自信
拥有钝感力你会不知不觉完成深度消化
钝感力就是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不在意追求自己目标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打击,哪怕头破血流也要死磕到底。
有钝感力的人会认为,是自己方法不对,必须想办法搞懂,于是开始寻找各种方法各种资料或老师的帮助。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只是彻底学懂。
心大,多一些无所谓心态,没学懂就没学懂,接着继续学就是
别人也一样,放过自己原谅自己,不放弃就是。
心无杂念,专注目标,不被学习过程的困难和失败影响情绪与状态。
无条件自信:破除畏惧情绪,你就能学懂一切
顶级学霸的态度:迎难而上,哪科不行强攻哪科,瞄着偏科上
学渣态度:哪科不行就不学哪科,躲着偏科走,主要是畏惧容易产生放弃
这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
不被畏惧情绪左右你可以学懂任何知识、学会任何事情,要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一点
忙碌而学不会,还是没学进去,都是在装样子而已
你不用跟别人比,你就跟自己比,只要你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强就可以
只要自己决定要学,一定要学,不用想过是否能学会,无条件相信自己,直接开始学,结果很多都学的不错。
第二节:精准自查:请极度坦诚,三招揪出漏洞
要完成深度消化,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自己的问题,自己还没消化的部分
自查是反人性的,你要极度坦诚
承认自己的错误,可谓是人最难做的事之一
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的学习有效果,就应该做到“自我剖析”,学会自查自己的问题,当你开始进行自我审视时,你必须要保持极度坦诚的心态,才能做到真正的自我审视。
三种方法精准自查,漏洞无处可逃
源头自查:用清单自测
即使再复杂的学习,具体落实下来,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学习细项,一项项地解决,自查时,对着这些细项,一项项进行自测,就是科学的方式。
课本学习:翻到课本的目录部分,对着目录一条条检查,看每条目录对应的内容是否已掌握。
考试学习:对着考纲考点,一项项进行自测
结果自查:按输出物自查
分析考卷
查出弱势版块
查出薄弱细节
查出失分原因
三问自查
我真的把知识点都学懂了吗?
假懂就乖乖弄懂再第二问
我会用这个知识点解题吗?
老师领着做到自己思考做中间有很大的鸿沟
多加练习,找到同类题型中的解题套路,总结经验最终把这类题目解决掉
如果很多题目你都会做,可总是失分,进行第三问
我考试的时候出啥问题了?
考试粗心:审题或打草稿
考试心态:如果紧张就先调整好心态
时间问题:合理分配时间,规划自己的做题顺序
分析作品
优秀作品对比
他人帮测
他人帮测:找这两种人
找高手
找学员(教对方找问题)
你觉得自己讲不清楚、讲不明白的地方可能是薄弱环节
对方听不明白的地方可能是自己没学美白的地方
你讲不明白,对方也听不明白,就是自己没学明白
第三节:真正拿下:做到这三点,能彻底学懂一切
当知道自己哪里没学明白没学透后就要具体行动
关键开始:72小时内,从能开始的地方开始
从你能做的地方开始,任何你能做的地方都可以,从哪里开始不重要,开始本身最重要
破除心魔是真正拿下学习难点的关键一步,只要不再害怕,开始你的第一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72小时之内行动,否则可能永远不会开始
把已知应用到未知,这样开始最容易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已知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新知识又变成我们已知的知识,如此循环
问自己不懂得这部分知识和自己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有关,是否可以用到。
攻克难点:深度专注,一次攻一个
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
非常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再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了,会主动探索,想方设法达成目的
沉下心来,排除一切干扰
物理隔绝
时间和空间上与干扰源隔开
琐事隔绝
要么让被人帮你处理,要么干脆不管
集中发力,一次解决一个问题
比平均使劲好很多
借助外力:让外援发挥真正作用
何时需要借助外力
学习效果比较差,更不上学习节奏
很努力学习但一直没突破
考前突击提分,科学做到“临时抱佛脚”
只要是标准的考试一定有相应的考试规则,有规则就一定有迹可循,也就有快速科学提分的方法
想要学习效果超出常人,需要加强度
选外援的两个步骤
明确借用外力的目的
逼自己把目的想的越清楚,学习效果就会越好
快速提分
夯实基础
提高效率
突破瓶颈
可一举多得,但必须排序,先后达成,优先让路
科学选到对的外力
最优秀的老师和外援,一定是既“懂教学“又”懂知识“
懂教学的人一般都懂知识,老师一般比学长学姐靠谱
好的外力不仅是教学,还提供反馈
第四部分: 多元输出:四层输出,把知识真正用起来
第一节:表达型输出,费曼学习法的三种应用
讲给别人听
对象本身不懂这个知识或者理解得不透彻
所讲对象要给你反馈
根据反馈再去学习,并简化表达
讲给自己听
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先自己讲,录音录像等第二天自己听
写给自己看
第二节:解题型输出,如何刷题效果最佳
有效刷题,是不断突破舒适区的过程
错误刷题
只刷自己会的
专刷难题
有效刷题
要在自己能力边界外持续试探,一点点提高自己,永远去刷自己“跳起来能够到”、经过努力能做出来的题目,逼自己去提高
专题刷题,一劳永逸的刷题法
应试角度:专题刷题能保证拿下某一知识版块的题目或者某一类型的题目
核心做法就是集中一段时间攻克某一类型或者某一类知识板块的题目,刷题过程需要深度总结和研究这类题目,就相当于一段时间内,脑袋里面都在想这一件事,效果更佳。
知识和能力,在你习得的那一刻就永远属于你了。
把握黄金四步
第一步:回顾知识
刷题前先把知识搞懂,而不是一知半解时就开始
第二步:第一次刷题
有些题目做不出来或只会部分,要重新巩固知识,回到第一步
第三步:总结规律
找到这类题目中通用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就是那把万能钥匙
如果以往解题不习惯特别去寻找,现在就要跳出来去总结
第四步:第二次刷题
需要熟练地应用总结出来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规律,保证再遇到这类题目时能快速做出来
第三节:考试输出,如何科学抢分
考试中一个有趣的三角关系
出题人
考生
评卷人
考生是夹在中间的,要拿下高分,就得照顾好两头
拥有出题人思维是在考试中得高分的前提
什么是出题人思维
出题人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出题,并没有太多可以自己发挥的空间
以教材考试大纲为准绳
考卷上的每一道题,一定是在考你某个知识点,否则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考卷上
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出题人,出这道题目的时候到底想考什么?
如何训练出题人思维
研究真题:从真题中找规律
养成习惯:多问自己这道题到底想考什么知识点
参考答案学习法:在考试中得高分的保障
为什么参考答案那么重要
写在考卷上的答案不符合评卷人的口味,就不会得高分
标准答案是最符合评卷老师喜好的答案
以往真题的标准答案
高质量辅导材料和模拟题的参考答案
学习参考答案三个关键和四个步骤
三个关键:答案结构、得分点、学科术语
四个步骤
答:先自己把答案写出来
看:再对比标准答案的差别,尤其对比以上“三个关键"
修:根据标准答案,修改自己的答案,找到三个关键的问题逐项修正,直到一致为止
答:再自己作答直到与标准答案一致,建议隔一两天再做这一步
总结答题模板,把高分拿稳
模板是可以套用的,就需要总结一些题型的模板
根据模板进行专门训练
第四节:现实应用,把握”33原则“
学会知识点,至少用3次
33法则的第一个3,即你在学习了某种知识后,一定要马上使用至少3次
学到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本事,真正做到会用
抓到本质,举一反三
33法则的第二个3,即举一反三
抓住本质,就可以举一反三,应用类比的核心思维
第五节:熟能生巧,刻意练习到底怎么做
《刻意练习》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安德斯·艾利克森总结著作
刻意练习的三个关键要点
目标
有目标的练习
刻意练习与普通练习的最大区别就是,你是在专门干这件事,而不是随便玩玩
突破
一点点突破能力边界
有效刷题就是一种刻意练习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把你现在的最终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步突破能力边界,达成小目标,最终达成最终目标。
反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没有反馈的练习,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很难提高。
刻意练习就是要进入”突破~练习~反馈~改进~练习“不断精进自己
第五部分: 最佳状态,极简学习的三大好帮手
第一节:三步爱上学习,动力源源不断
梦想倒推,唤醒心中的渴望
如果你有强烈的实现梦想的渴望,你就会在学习上加倍努力
梦想可视化,让动力更牢靠
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去看,亲自去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比于得到,人更害怕失去,当你看过了,体验过了,就会产生一种”已经拥有过了“的感觉,因为不想失去拥有感,所以更加渴望得到,当然,当你渴望得到时,动力就更足了。
自我奖励,你会越学越有动力
学习有时是很艰苦的,需要耐得住寂寞,你要学会苦中作乐,奖励不断进步的自己,学会为自己鼓掌,这样你会越学越有动力。
第二节:别迷恋自律,习惯其实更重要
自律的”有限性“决定了它的不可靠
只要是人都有自律和不自律的两面
自律的本质是自制力,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
习惯,是更可靠的选择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要坚持到底,需要使用好”习惯“
一个人怎样才能吧一件事情坚持下去呢?即:得到-付出大于0
要把学习这件事坚持下去,就要用一切办法,让”得到“大于”付出“,这酒需要我们持续提高”得到“,减少”付出“。
减少学习的时间,用极简学习法获得更高的效果,从而降低付出的同时也提高得到
习惯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你不用经过思考就会去做某件事
培养良好的习惯,就会减少自制力的消耗
固定学习时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不用有过多的心理建设。
核心目的就是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学习本身上,减少对精力的消耗
要一段时间的训练 7天开始20成习惯
第三节:干掉拖延,三秒就行
接受”谁都会拖延“这件事
停止焦虑,接受拖延,因为拖延产生的烦恼、不安、内心的纠结挣扎都是一种内耗,是极度消耗精力的。
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们就可以加入下一步了
开干:来个三秒的小仪式
自己默念1、2、3或者说出来,只要开始,就不是在拖延了,只要行动了,就有可能做下去
干下去:只要先干2分钟
学了两分钟后,99%的可能性会继续学下去,然后连续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
大不了,干了2分钟就再停下来,浪费两分钟也没什么可惜的。
解决拖延症的低段位方法
先干难事:更高段位根治拖延
如果先干简单的事,就会让自己一直回避那件难得事,这样就会一直在做事的过程中拖延
改变做事的顺序,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其次,解决问题并享受快乐,这是简单易行得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