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2太阳变证-6欲愈候 火逆证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组成:祛湿药。 治证:水湿病证。1、湿邪特点:重浊粘滞,易困气机,易伤阳气,向下,病程长,难愈。2、与脏腑关系:肺主气,通调水道—调水在肺脾主运化—制水在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主水—主水在肾其次与膀胱三焦气化失常,水道不通有关。3、治水湿大...
这是一篇关于01解表药的思维导图,包括:1.性能特点;2.功效主治;3.分类;4.使用注意。
这是一篇关于中药开窍药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6.1欲愈候
原文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 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8
前三个若表并列,第四个若表因果
凡是疾病,或经过发汗、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泻下,结果导致大邪虽去,津液阴血已伤,只要能够阴阳自我调和,就会自行痊愈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 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59
提要
阴阳自和是各种疾病自愈的基础
讲解
一切病症,或汗,或吐,或下后,大邪已去,而阴血、津液已伤
此时疾病是否可以痊愈,要根据病人自我康复能力强弱来决定; 若正气尚旺,机体自我康复、调节能力强,则可通过机体自身的 调节,经饮食起居调摄,使机体阴阳之气达到新的平衡协调, “阴平阳秘”,疾病就可痊愈;即“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59条:举例说明,大下之后,又经发汗,大邪已去,出现了 小便不利,即小便少,这是津液被伤,化源不足的表现。 不可见小便不利而再利小便,待津液恢复,小便得利,其证必自愈
提示: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的基本病机;使阴阳协和, 既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总原则,也是一切疾病痊愈的基础。
人体本身具有自我康复的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自我 调节而出现阴阳平衡疾病自愈的结果。临证时要充分发挥机体的这种自我康复能力
6.2火逆证
1. 原文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凡)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 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 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 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110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 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 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 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111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 之,当汗出愈113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4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115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 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 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 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116
2. 注释
1. 熨
火疗法之一,一般用吸热材料如瓦片泥砖等烧热后,用布包好 热熨后背或患处,已达到散寒通络或发汗退热的目的
2. 振栗
寒战
3. 卓然
突然
4. 哕
呃逆,即膈肌痉挛
5. 清血
便血
6. 烦逆
即火逆,误用火疗
7. 追虚逐实
使虚证更虚,实证更实
8. 火逆
误用火疗
3. 提要
误用火疗导致的种种变证特征
4. 讲解
a. 火疗是用火热来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 在《伤寒》中涉及的是火针、火灸、火熏、火熨等
b. 火疗具有温通经脉,祛寒止痛的作用,可治疗沉寒痼冷性的疼痛性疾病;但对于外感发热性疾病,尤对里热证,误用火疗,以火治火,必然导致病证恶化,而成坏病;《伤寒》中把误用火疗所致的坏病,称火逆证
c. 火逆证的证候多样,如: 110+113条,论述了火热入胃,胃热津伤,燥热扰心而发谵语; 111条论述了火热内伤营血,营气不布而致发黄; 114条论述了火热内入,迫血妄行而致便血; 115条论述了火热伤津动血而致的咽燥、吐血; 116条则泛论火热焦骨伤筋、耗津伤血的病变特点
d. 上述条文,虽以火逆立论,但实际揭示了火热邪气伤人以后所出现的病证特征;即火逆证诸条揭示了火热邪气易伤津、动血、扰心、发黄的特点,再结合第6条误用火疗而出现动风的论述,这就把火热邪气致病的特征大体概括无遗;这对后世医家创立温病学派,阐述温病发病的规律,无疑有很大的启示
5. Tip
太阳病篇还有一些杂病,如胸膈痰实证(瓜蒂散证),悬饮证(十枣汤证),风湿身痛证等,在其病过程中,有类似太阳病的一些表现,但其在《金匮》有详细论述,所以此处从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