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违法阻却事由
适用于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刑法部分。这是犯罪构成两阶层理论中的免责事由。在客观阶段有危险行为,但是由于有法定阻却事由因而不构成犯罪。
适用于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部分,家事法包括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这里整理了考试中经常会考到的几个知识点,由于收养法考的不多,因此框架中没有写。
适用于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部分复习使用。合同法和债法是民法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需要着重理解,梳理思维框架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其中的逻辑。
适用于2021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部分。《民法》之侵权责任法的知识框架分享!本思维导图主要分为七大知识模块,依次为:概述、归责原则、构成要件、承担方式、抗辩事由、数人侵权、各类侵权责任。适用于法考考研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防卫
起因条件
不法性
不法侵害一般仅限于针对个人法益的侵害
客观性
客观上具有法益侵害性,是不法侵害,主观阶层(故意或者过失)不影响不法侵害的客观性
精神病患者,未成年人实施不法侵害:不作为的不法侵害:饲养动物侵权问题:主人唆使(正当防卫)、主人管理过失(正当防卫)、流浪狗(紧急避险)
现实性
假想防卫
有过失:过失犯罪
无过失:意外事件
时间条件
不法侵害的开始
已经开始,对法益危险紧迫,可实施⚠️设立防卫装置(手段要适当,属于正当防卫,不属于事前防卫)
不法侵害的结束
样态:可能紧迫,也可能不紧迫
内容
不仅是不法侵害行为结束,而且要求继续实施侵害的可能性消除⁉️龙哥反杀案⁉️追小偷问题:追财行为,扭送行为,不法侵害行为(因果关系(逃跑摔死情况)和作为义务(跳河救他义务))
判断
判断时间
以当时情景判断
判断视角
以一般人视角,不以上帝视角
防卫不适时的处理办法
故意为之。故意犯罪
过失为之。过失犯罪
无故意无过失,意外事件
意思条件
防卫意图。不要求具有防卫意图
防卫认识
偶然防卫的辨认标准
在制止不法侵害上,没有做到主客观相一致,在客观制止不法侵害上,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在防卫
偶然防卫类型
故意型
故意犯罪
过失型
过失犯罪
偶然防卫观点展示♦️
防卫认识不要说(结果无价值论):正当防卫
防卫认识必要说(行为无价值论):故意杀人罪未遂,擦枪过失情况无罪
偶然防卫和假想防卫
二者都没有做到主客观相一致
区别:偶然是主观上没认识到。假想是客观上不存在不法侵害
防卫挑拨
故意挑衅引诱他人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再进行防卫
不成立正当防卫
相互斗殴(斗殴无防卫;斗殴有承诺(轻伤)))
看谁先动手
看在什么地点(上门者是不法侵害)
对象条件
共同犯罪只能对实行犯防卫,帮助犯看有无危险情况
三种特殊情况:1⃣️A故意伤害B,B情急下把C花瓶反击A,花瓶了 2⃣️A拿C的花瓶砸B,B为抵挡,碎花瓶 3⃣️A故意伤害B,B反击🧱砸中了A&C
1⃣️B对A正当防卫,B对C紧急避险2⃣️B本身无违法性,对A不成立正当防卫,对C不成立紧急避险3⃣️B对A构成正当防卫,对C构成什么,存在观点展示
3⃣️观点展示♦️:B对C构成正当防卫;B对C构成假想防卫;B对C构成紧急避险
限度条件
判断标准
1⃣️(首先考虑)必要性(唐雪案)
2⃣️相当性:比例原则,层层递进,不法越严重,防卫级别越高
防卫过当(负刑事责任,从轻减轻免除处罚):客观:发生过当结果;主观:对过当结果至少有过失
特殊正当防卫
条文
具体解释
不过当防卫不法侵害情况1行凶2杀人,抢劫,强奸,绑架3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紧急避险
危险的种类和应对危险的措施
自然灾害,野生动物袭击
他人不法侵害
躲避危险损害无辜第三人(攻击型紧急避险)
反击危险源(防御型)紧急避险,也是正当防卫
自己的不法行为带来的危险源
对自己不法行为制造的危险
自己对他人(攻击型紧急避险)
自己对自己(自招危险)
过失自招危险,可以是违法阻却事由
故意挑衅,认定故意犯罪,不属于违法阻却事由任一种
假想避险同假想防卫一样,过失犯罪或者意外事件
时间条件(正在发生,法益收到危险已经产生尚未消除)(预防还未开始的危险,可能是防御型紧急避险)
不要求避险意图、动机(好坏意图可以并存)
避险认识
偶然避险的辨认标准:客观避险了,但主观没意识到
观点展示
避险认识必要说(行为无价值论)不成立紧急避险
避险认识不要说(结果无价值论)成立紧急避险
“不得已”条件(针对攻击型避险而言)(合法手段与不法手段比较,穷尽合法手段没得选)
标准
衡量
生命法益>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财产法益
财产法益可以划等号
生命法益不可以画等号(玛格丽特案),不可以保护一个人,牺牲另一个人
被害人承诺
一般被害人承诺
承诺权限范围
财产、名誉、自由可以承诺放弃
身体权在轻伤范围内可以放弃,超过轻伤不可以放弃
生命不可以承诺放弃
事前承诺,事后承诺无效
幼儿,精神病患者承诺无效
被害人承诺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
他人导致认识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承诺无效
动机认识错误,承诺有效
自己认识错误
侵害人不知道被害人自己认识错误,有效
侵害人知道被害人认识错误
侵害人有告知义务
不告知,属于不作为欺骗,被害人承诺无效
侵害人没有告知义务
单纯利用,被害人承诺有效
积极作为欺骗,承诺无效
推定的被害人承诺
被害人没有现实承诺
推定被害人得知真相后会承诺,以常人合理意愿为标准,不以被害人实际意愿(可能紧急避险)
必须是为了被害人的一部分法益牺牲另一部分法益,所牺牲法益<所保护法益
行为所指向的法益必须是被害人有处分权的法益
其他阻却事由
自救行为
法令行为
没有法律依据,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