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
一图带你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循环系统,包含心血管系统、淋巴管系统,循环系统里面的每个器官的功能作用和状态描述,适用于在学医的学生们,收藏下图学起来吧!
编辑于2021-05-09 09:25:54循环系统
动脉和静脉管壁的一般结构
内膜
内皮
内皮细胞
1.类型:单层扁平细胞
2.细胞形态及镶嵌形态
3.纵轴与血流方向一致
4.腔面有细胞衣,基底面有基膜
5.细胞连接: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
特殊结构
质膜小泡
又称吞饮小泡
穿内皮通道
结构
功能
W—P小体
内含
功能
功能的机理
内皮的功能
内皮下层
组织的类型(没说有平滑肌纤维)
含有
内弹性膜
组成
形状
是内膜与中膜分界的膜状结构
中膜
组成
弹性膜
结缔组织
平滑肌纤维
特点(与内脏相比)
分类
合成表型
细胞特征(形状,内含物…)
子主题
收缩表型
肌纤维之间的连接
可能是成纤维细胞的亚型(具有的能力)
1.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
2.分泌多种蛋白(分泌血管紧张素原,参与构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说一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中膜平滑肌纤维可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肾素由泌尿系统球旁复合体的球旁细胞分泌,可以把血管紧张素原变成血管紧张素1,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能将血管紧张素1转换成血管紧张素2
肌—内皮连接(传递信息)
厚度和组成成分在不同血管间差异较大
外膜
组织类型
成纤维细胞
纤维分布
较大的动脉
含外弹性膜
含血淋神,分支可进入中膜
血管不同层的营养供给
动脉
分类依据(中膜变化最明显)
分类
大动脉
位置
成分的特点(管壁中膜)弹性动脉
各层特点
内膜
组成
内膜、中膜无明显界限(中膜中的弹性膜,最靠近内膜的一层即为内弹性膜)
W—P小体尤为丰富
内皮下层
结缔组织
纵行胶原纤维
少量平滑肌纤维
中膜
弹性膜
层数
构成
各层弹性膜之间的连接
平滑肌纤维
分泌
动脉粥样硬化
外膜
组织类型
含有
外弹性膜不明显
各层特点概括
三层都含有平滑肌
内、外弹性膜都不太明显
中动脉
成分特点(肌性动脉)
具有典型的三层特点
各层结构特点
内膜
内皮下层较薄
在与中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中膜
由10到40层平滑肌纤维组成,纤维间有缝隙连接
平滑肌纤维产生细胞间物质
外膜
组织类型
含有:血管、神经…
较大的中动脉中,外弹性膜断续
其中的神经可以伸入中膜平滑肌,调节血管舒缩
小动脉
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
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含3~9层平滑肌纤维
无外弹性膜
微动脉
无内、外弹性膜
中膜含1~2层平滑肌纤维
各层均薄
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大动脉发挥辅助泵的作用
中动脉充当分配动脉(其内平滑肌受神经调控,肌性动脉不是白叫的)
小、微动脉充当外周阻力血管(也是因为平滑肌纤维受神经和多种体液因子调控而舒缩)
动脉管壁内的特殊感受器
颈动脉体
位置
构成
上皮细胞分为
一型(主)
内含
受什么神经支配
二型(支持)
功能
感受什么信息
调节什么
主动脉体
与颈动脉体结构和功能都相似
位于
颈动脉窦
位置
又称为
此处血管壁的特点
子主题
发挥功能
颈动脉窦:常规条件下
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病理状态下
毛细血管
特点:管径最细、分布最广、交织成网,
在不同器官中疏密不同
基本结构
管壁:周细胞、内皮、基膜
管壁由1~2个内皮细胞环绕而成
内皮细胞富含质膜小泡
基膜只有基板
周细胞在内皮与基膜间
类似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
功能
收缩
增殖分化,修复损伤
基本功能与分类
基本功能
内皮细胞决定其通透性(基膜有一定作用)
在不同器官,通透性有不小差别
分类
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间隙被紧密连接封闭
基膜完整
含大量质膜小泡(物质交换的主要渠道)
分布于
有孔毛细血管
有紧密连接,基膜也完整,但在不含核的部分极薄
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
分布于
血窦
管腔大
内皮细胞间隙大
大分子物质甚至血细胞可以出入
分布于
静脉
概述
最终:汇入心脏
与伴行动脉比:管径大,管壁薄,数量多
三层膜分界不明显(无明显的内、外弹性膜)
中膜薄,外膜厚
中膜平滑肌纤维和弹性膜均少,结缔组织多,故塌陷状
结构变异大
功能:导血回心。发挥:依靠压力差
分类
依据:管径大小和血管壁结构
微静脉
内皮细胞间间隙较大
管径逐渐增大后,中膜散在的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外膜较薄
小静脉
平滑肌纤维增多
外膜变厚
中静脉
内膜薄
内皮下层含少量平滑肌纤维
内、外弹性膜相对不明显
外膜比中膜厚
结缔组织可含纵行平滑肌纤维束
大静脉
包括
内膜薄
中膜很不发达,由排列疏松的平滑肌纤维,外膜厚,结缔组织内含大量纵行的平滑肌纤维束
静脉瓣
内膜突入腔内形成
表面和内壁的结构
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
微循环
定义
地位、重要性,功能
功能
运输
调节
重要性:影响机体内环境
组成
微动脉
总阀门
中间微动脉
是微动脉的分支
由内皮和一层不连续的平滑肌组成
调节血流量
真毛细血管
中间微动脉分支形成
网状
形成迂回通路
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20%处于轮流开放状态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通毛细血管
微动、静脉相通,距离最短的毛细血管,构成直捷通路
管径比毛细血管略粗
大部分血经此回流入心
动静脉吻合
微动脉发出侧枝而直接与微静脉相通的血管
收缩:血入毛细血管;舒张:血入微静脉
作用
微静脉
淋巴管系统
概述
分布
作用
毛细淋巴管
结构
内皮:间隙大
基膜:不完整
无周细胞
与毛细血管比,管腔特点
锚定于结缔组织
淋巴管
管壁与相应管径的中、小静脉类似,也有三层膜结构
但管壁更薄,分界不明显,瓣膜多,串珠状结节
淋巴导管
位置
包括
结构特点
心脏
概述
心壁厚,由心肌组成
特殊心肌纤维组成传导系统
节律性收缩赋予血液动力
心壁的结构
心内膜
组成
内皮
内皮下层
内层
外层
心室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浦肯野纤维
心肌膜
构成:主要是心肌纤维
心肌纤维集合成束,螺旋状排列,分三层
心肌纤维之间含少量结缔组织和丰富毛细血管
心室肌内有浦肯野纤维
不同部位厚薄不同
心骨骼
两部分心肌不连续
心房的分泌功能,分泌物作用
心外膜
心包脏层,为浆膜
外表间皮,深部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神经节,并常有脂肪组织)
心包腔
心瓣膜
位于
表面
深部
基部
功能
心脏传导系统
起搏细胞
位于
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与普通心肌纤维相比的特点
移行细胞
位于
功能
细胞特点
浦肯野纤维
组成什么
细胞特点
功能
1.内、外弹性膜在动、静脉的内、中、外膜中的分布情况2.各种毛细血管分别分布于什么组织 3.平滑肌在动、静脉的内、中、外膜的分布 4.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