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下列思维导图一共六大分支,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事务的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编辑于2021-05-09 20:37:21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以及存在形态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何者为第一性
存在——唯物主义
思维——唯心主义
有没有同一性
有——可知论
没有——不可知论
哲学重要问题
世界是怎样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观(选)
物质的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经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粒子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
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
客观性,无限和有限,绝对和相对
实践观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 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理论的意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意识观(选,分)
起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
★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本质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选,分)
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二者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题选择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院是一个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意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石,是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两大特征(分析题)
联系
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 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发展
事物的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与空间上的广延 性的交替
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 关系上的更新
方法论意义。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了解过去,观察现在,预见未来
五个环节(选和分)
内容与形式
含义: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本质与现象
含义: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关系:本质与现象是相互区别,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本质与现象又是相互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原因与结果
含义: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关系: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原因和结果关系复杂多样
必然与偶然
含义: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是指事物 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关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另一方面,二者相互统一: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通过大量偶然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现实与可能
含义:现实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关系: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可能不等于现实,现实已经不是可能 ;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一方面,现实蕴藏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不断产生出新的可能;另一方面,可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
三大规律(选和分)
对立统一规律
地位: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作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贯穿 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提供了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 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 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 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 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 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 地位,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量变质变规律
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方法论意义: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否定之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揭示了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活动的辩证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内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等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 辑和历史相一致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一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 辩证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