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行政伦理学
这是一篇关于行政伦理学的思维导图。行政伦理学是一门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的范畴包括:公务员个人品德、行政职业道德、行政组织伦理。
编辑于2021-05-15 23:14:20这是一篇关于行政伦理学的思维导图。行政伦理学是一门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的范畴包括:公务员个人品德、行政职业道德、行政组织伦理。
这是一篇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思维导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是一篇关于管理学基础的思维导图。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理论成果和最新学术观点的基础上,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为主要框架,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脉络,阐释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管理学的一般原理以及管理技术和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行政伦理学的思维导图。行政伦理学是一门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的范畴包括:公务员个人品德、行政职业道德、行政组织伦理。
这是一篇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思维导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是一篇关于管理学基础的思维导图。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理论成果和最新学术观点的基础上,以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为主要框架,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脉络,阐释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管理学的一般原理以及管理技术和方法。
行政伦理学
行政伦理学概述
行政伦理学基本理论
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是一门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行政伦理的范畴
公务员个人品德
行政职业道德
行政组织伦理:组织制度和组织程序
行政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公共利益问题:公共行政根本任务是协调好社会利益关系
行政正义问题: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公共 行政的核心价值
行政责任问题
治理与善治问题
行政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行政伦理学萌芽阶段
最早:伊顿《英国公务员考试》 公共行政奠定基础:威尔逊《行政学研究》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奠基/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今-成熟发展阶段
行政伦理学作为系统体系和学科
行政伦理学相关的道德理论
功利论的道德理论
实际利益作为道德标准:边沁、穆勒 最大利益、有用性
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道义论、非结果论(与功利论对立)动机是否正确 康德 道德理论
美德论的道德理论
品德论 人因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亚里士多德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理据
德 与 孝 是传统行政伦理的逻辑起点
礼 与 仁 是传统行政伦理的理据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主要规范
忠 信 廉 智
行政理性
行政理性的基本内涵
行政理性的界定
行政理性的功能性内涵
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根据一定的行政原则运用行政管理知识进行行政选择和行政判断,确定行政行为准则的理智能力
行政理性的规范性内涵
行政主体根据自己的行政伦理知识和道德推理所确立的,用以约束自己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道德能力。
行政理性的应用体现为它的功能性,行政理性的应用结果体现为它的规范性
行政理性的实质
行政理性的实质最终表现为行政主体的理性行政。其中,理性行政又主要表现为行政程序的理性。行政程序的理性不仅仅指通过行政程序所产生的结果是合理的、正义的,而且指行政程序产生该结果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事实、证据以及程序参与者之间平等对话与理性说服的过程。政程序理性的中心问题是通过一系列包括程序原则和程序制度等程序机制来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尽可能地保证行政自由裁的理性化。
行政理性的标准
判断力
行政平等
行政比例
行政比例就是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要适度
行政理性的限度
有限政府的概念
有限政府指的是政府的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方式受到宪法和法律严格限制的政府。有限政府的限度包括三方面:能力限度(政府能够做啥)、效率限度(政府做得如何)和合法性限度(政府应当做啥)
行政理性的限度
行政理性的限度是以人的智性的有限性和理性的局限性为基础的。人的智性的有限性注定了人的理性的有限性,这又决定了行政理性的有限性。行政理性实质上是一种有限的理性。西蒙认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对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
行政正义和行政自由裁量
行政正义
行政正义的内涵
理念正义
制度正义
行为正义(行政人员遵循正义原则,实现行政正义的根本途径)
行政程序正义的价值和原则
价值
首要价值:行政程序将应然的权利与义务转化为实然的权利与义务,将静态的宪法与行政法律制度转化为动态的政策过程,实现对公共权力的合理性限制,保证公共权力不偏离公共利益的方向。维护行政决策的合理性。保障公民受到平等的尊重。是实现实质正义的重要前提
原则
行政程序的设置与安排必须符合社会正义价值
行政程序必须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行政程序必须公开透明
实现
程序之前
鼓励社会成员参与程序制定
程序之中
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程序之后
构建信息反馈体系
行政实质正义的意义
行政的实质正义意味着行政结果必须符合行政正义价值目的
政的实质正义意味着对于社会伦理价值的引导
行政的实质正义意味着对于行政程序的忠诚
行政实质正义的
人民权利是最高的正义标准
保障社会公民之间的平等地位和关系
彰显社会正义精神
行政正义的实现
建立正义的基本行政制度
对于行政的道德审视
行政的道德回归需要公共性的伦理监督
行政自由裁量
行政自由裁量的概念、界定、发展、原则
概念
公共行政人员在法律和伦理的框架内,基于实际行政情况而自由选择行政的幅度、内容、方式等的权力
界定
从法律层面界定,充分强调法律对行政行为的规制作用,指出了行政自由裁量是以法律为基础而产生的幅度、内容、方式上的自由
行政伦理层面界定,行政自由裁量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行政权力的自由性和多元性。公共行政人员在处理各种行政事件时,当法律并无明文规定,此时,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水平、道德素质、道德能力等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
行政自由裁量发展的第一阶段:封建专制社会中的行政自由裁量
政治性和随意性
行政自由裁量发展的第二阶段:民主法治社会中的行政自由裁量
以民主和法治为基础,以“管治社会”作为基本理念
行政自由裁量发展的第三阶段:变革社会中的行政自由裁量
同样以民主和法治为基础,但注重伦理因素的作用。以“服务社会”作为基本理念。
原则
平等原则
公正原则
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边界、理性边界、道德边界
法律边界
行政自由裁量的首要边界是法律边界。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限制在法的精神与原则的范围之内,行政自由裁量必须具有合法性
理性边界
行政判断的“合理性”
道德边界
行政自由裁量要具有合德性或者说合乎道德的规定
行政自由裁量的失范
行政自由裁量考虑不相关因素或者不考虑相关因素
对弹性法律用语任意扩大或缩小解释
行政自由裁量显失公正
行政自由裁量反复无常
行政自由裁量故意拖延
行政自由裁量的程序控制和道德控制
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能够促使其有效运作,不偏离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正义,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对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人员的道德控制
行政忠诚和行政责任
行政忠诚
行政忠诚的界定
行政忠诚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执行国家意志和维护公共利益时自愿的、实际的 以及彻底的奉献
行政忠诚的对象
对宪法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组织-官僚规范的忠诚、对集体的忠诚、对公共利益的忠诚、对职业的忠诚、对自我的忠诚
认同的含义
个体认同
社会认同
公共行政人员的组织认同
对组织服务目标的依从
对组织自身存续和发展的依从
对宪法的行政忠诚
是政府的首要义务,意味着尊重公众的意志而非上级的个人意志,是行政忠诚的最高准则。宣誓是重要途径
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的基本概念
行政人员展开行政管理活动的角色义务-职责
行政人员违反法定义务和职责时必须承担的责任
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
行政责任的四E
Economy(经济):侧重于投入少产出多
Efficiency(效率):不浪费资源
Effectiveness(效果):等于效益(效果和利益),在特定系统运转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利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分项子指标。
Ethics(伦理):符合公共利益的,保证人民平等的
权利冲突的概念、类型
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利强加于公务员的责任冲突
类型
库伯 权利冲突
角色冲突
利益冲突
客观行政责任的概念
与主观行政责任对应;由社会、组织或他人通过 法律、道德的形式所施加的、要求责任主体务必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主观行政责任的概念
伦理自主性和道德自律性 义务论为主观行政责任提供了伦理基础
行政腐败与廉政、善政
行政腐败
行政腐败的概念
行政腐败是指政府部门及其公共行政人员在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行政腐败的特征与成因
特征
在腐败形式上,行政腐败表现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特征
在腐败主体上,行政腐败呈现出“集体化”、“法人化”的趋势
在腐败层级上,中下层官员成为行政腐败的高发群体
在腐败过程上,行政腐败具有“隐形化”特征
成因
社会转型论
现代化由于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而容易产生腐化
特殊文化论
千百年形成的“官本位”、“情本位”文化,促使行政官员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总依据关系网的亲疏行使自由裁量权,最终导致行政腐败
经济匮乏论
监督缺失论
行政腐败的危害
行政腐败造成国家经济损失
行政腐败造成政治资源流失:政府合法性和公信力
行政腐败造成重大社会危害
行政腐败的道德规制、权利规制与社会规制
道德规制
以德化官
以德化民
权利规制
合理压缩行政权力空间
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
社会规制
引导公民参与权力运作
引导公民参与行政监督
廉政与善政
廉政的概念
廉政是指掌握政治权力的公共管理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以清廉自守为前提,以奉公守法为准绳,以公共利益为方向,以高效率和低成本为保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终目标的一套政府架构与运行机制
廉政的主体
公共行政人员
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廉政建设与制度创新
廉政的法制制度
改革和发展
权力监督:分配、制约
利益协调
社会环境= 廉政文化建设
现代善政的要素 良善的生活的政治体制
制度创新
治理与善政
善政是通向善治的关键
民主与法治的高度发展
政治参与和公民社会的培育
善政的实现
善政的宗旨在于为民众提供一种良善的生活
积极促进政治社会化
对民众的利益诉求应当积极给予回应
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